不懂時別急:「不懂感」是概念在腦中成長中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學習不是突然通了,而是讓突觸一點一滴接上


有時候,你不是不會,只是還沒「連上線」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

明明上過課、抄過筆記,回到工作現場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怎麼用。
聽同事解釋流程時,你一直點頭,但其實心裡很慌──因為你只聽懂一半。
學一個新工具,看完教學影片好像懂了,輪到自己操作,卻又卡關。

你會想:

「我怎麼這麼遲鈍?」

「是不是別人學得快,我就是慢?」

「怎麼還是不會,明明已經聽過那麼多次了……」


但請你停一下,別急著對自己下結論。
這些不懂的時刻,不是失敗,而是正在生長的過程。

你正在學的,不只是一個新知識,
而是讓你的大腦,長出一條新的「概念通路」。

raw-image

「不懂感」不是學不好,而是突觸還沒接好


神經科學告訴我們:學習發生的時候,大腦真的會變。

每當你接觸一個新概念,或試著理解一件你沒學過的事,
神經元之間就會試圖建立新的連結——我們稱它們為「突觸」。

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卡關、每一次思考,
都是在幫這條通路「鋪路」、「接線」、「加固」。


🎯 比喻一下:

就像在森林裡開一條新小徑,剛開始雜草重重,走起來慢又難; 但你走得越多次、越願意停下來思考,這條路就會越來越順。


你現在卡住的,不是你不行,而是大腦還在「搬家」


從「聽過」變成「理解」,
從「理解」變成「做得到」,
這中間有一段轉譯期。

有些人快,是剛好概念對上了原本的經驗;
有些人慢,是因為這是全新的知識,還找不到連結點。


不是你不會,而是你的大腦還在找路。

你以為的「停滯」,其實是內在努力的過程。


「不懂感」就像學習中的陽光,照著突觸慢慢長出來


我們以為「懂」是閃電式的開竅,
但其實,「懂」更像植物長葉──慢、靜、但確實在動。

🌱 有時你重複聽三遍,第四遍才真的理解

🌱 有時你試著說一次,卡卡地,說完才恍然大悟

🌱 有時你做完、錯了、回來修,下一次才真的抓到重點


那不是拖延,也不是笨,
是你在默默讓腦中的突觸穩定成形


結語|真正會的人,不是沒卡過,而是穿越卡關


你可以再慢一點,再多問一句;
你可以停下來重新整理,也可以請別人幫你比喻一下。

因為:

真正內化的概念,不是你一聽就會、馬上就懂;

而是你曾經不懂,卻沒有逃跑。


所以,下次當你卡住時,請不要急著放棄、否定自己。

試著告訴自己:

「沒關係,我正在學會的路上。」

「我不懂,不是我笨,而是我的大腦正在搭橋。」


只要你願意繼續待在這裡,

突觸會一點一滴接起來, 而你,也會一點一滴,從模糊走向清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105會員
41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面對情緒混亂、想法打架,你需要的不只是「想開一點」,而是「讓孔明上線」。這篇文章教你認識三種思考角色:情資官幫你看清楚、軍師幫你想清楚、交涉官幫你說清楚。當你會辨聲音、看局勢、能回應,你就不再只是情緒的奴隸,而能真正成為行動的駕駛者。
Thumbnail
2025/04/20
面對情緒混亂、想法打架,你需要的不只是「想開一點」,而是「讓孔明上線」。這篇文章教你認識三種思考角色:情資官幫你看清楚、軍師幫你想清楚、交涉官幫你說清楚。當你會辨聲音、看局勢、能回應,你就不再只是情緒的奴隸,而能真正成為行動的駕駛者。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2025/04/18
我們以為「懂」是知道答案,但其實真正的懂,是能分清楚看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的地方。模糊不清的問題常讓人卡住,而能把概念分開、說明白的人,才真的能推動事情。每一次把話說得更清楚,都是走向專業的一小步,也讓彼此的合作更順暢、更安心。
Thumbnail
2025/04/18
我們以為「懂」是知道答案,但其實真正的懂,是能分清楚看起來很像、其實不一樣的地方。模糊不清的問題常讓人卡住,而能把概念分開、說明白的人,才真的能推動事情。每一次把話說得更清楚,都是走向專業的一小步,也讓彼此的合作更順暢、更安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乍聽之下很簡單,實則超難?別怕!這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Thumbnail
——乍聽之下很簡單,實則超難?別怕!這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但你是否認真了解過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如何學習》用科學的角度了解大腦如何學習,讓你更好對「腦」下藥!
Thumbnail
你也希望像學霸一樣輕鬆學習嗎?但你是否認真了解過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如何學習》用科學的角度了解大腦如何學習,讓你更好對「腦」下藥!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滿腔熱血買了線上課程或實體課程,卻在開始後不久就感到力不從心?或是實際動手做之後,才發現根本對這個主題沒興趣?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速成」、「保證學會」的資訊轟炸,卻忽略了學習的本質與方法。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目前我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滿腔熱血買了線上課程或實體課程,卻在開始後不久就感到力不從心?或是實際動手做之後,才發現根本對這個主題沒興趣?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速成」、「保證學會」的資訊轟炸,卻忽略了學習的本質與方法。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目前我的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年少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 知道後來才發現, 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Thumbnail
年少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 知道後來才發現, 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