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編輯部
當全球能源戰場從中東轉向太平洋,美國阿拉斯加新建LNG輸出路線,對台灣來說,可能不只是多一條天然氣來源而已,而是多了一道抵擋風險的護城河。

短短9天 vs. 長達1個月
傳統從美國墨西哥灣出發的航線,得繞經巴拿馬運河、航經南海,不僅耗時,還受制於政治風險。萬一巴拿馬乾旱、南海緊張,供應鏈就可能瞬間卡死。
而阿拉斯加這條新航線,繞過南海,直指日本、台灣,航程大減、風險大降,這條線就是「台灣能源安全的備胎」不,是主力。
不是問划不划算,而是問有沒有退路
現在談能源,早已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存亡問題。中東不穩、中國掌握南海航道,一旦台海局勢升高,美國天然氣仍是最可能穿越風險來台的來源。
有人問:「中國會不會打掉天然氣船?」不敢,也不想。但問題在於我們要等到危機來臨,才發現所有天然氣都堵在南海?
「共投不共擔」才是關鍵
目前日韓已展現投資意願,若台灣能參與,等於插旗一個供應未來20年的戰略據點。此舉不只是買氣,而是寫進地緣政治的戰略白皮書。
用錢買安全,從來都不便宜
阿拉斯加這條線,從管線建設到出口港口,成本高昂,但代價換來的是「有選擇權的未來」。能源不只是財經議題,而是國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