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世界沒有人不可取代,但成熟的大人會讓『取代你』變得不划算。
前天,曾經共事的主管A約我喝咖啡,聊聊彼此的近況,也順便提起前公司的酸甜苦辣。
其中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A底下的B同事最近提出了離職。
原因是:這三年來,他只有一年獲得加薪,其他兩年都沒有。而且,每次績效考核結束後,主管A也沒再主動與他討論表現,他因此推測主管對他的工作表現不滿意,進而選擇離開。
(當然,B同事同時也向 HR 表示,如果願意象徵性地幫他調薪 10~20%,他還是願意留下來。)
我大概能猜到後續的發展,畢竟那是我待過的公司。但我還是問了A,最後是幫他加薪了,還是就讓他離開了?
A很平靜地說:「工作上沒有任何事是非他不可的。他的離開,對我和公司來說,都不會造成太大的衝擊。」
這件事讓我產生了一些思考。什麼才是成熟大人應該有的高度?
對我來說,「成熟」有兩個重要的指標。
第一個,是看事情的深度、廣度與遠度。成熟的人不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能夠思考事情的上下左右、整體效應,並預判未來的發展。不是只看表面,更不是只為自己打算。
第二個,是**「做」永遠比「說」重要**。當你想要在職場中被看見、被重視,光靠說是遠遠不夠的。在經驗老道的主管或老闆眼裡,說得再漂亮,若缺乏實績,很容易就被看穿了。
這不代表你只能默默耕耘不做表達,而是應該先努力埋頭苦幹,然後把成果端上檯面。這樣才能建立真正的職場價值。
畢竟,職場中誰不辛苦?誰不努力?
但總是把「我好辛苦」掛在嘴邊,並不是成熟的表現。真正成熟的做法,是把你的努力轉化為可以被看見的成績,用結果來創造自己的談判籌碼。
回到這件事的開頭——
假設你的目標是加薪,那麼,是否有更有效、更成熟的方式來達成呢?
透過 HR 傳話說「沒加薪所以我不知道主管怎麼看我」的做法,不僅無法加分,甚至可能讓主管產生反感。這樣的表達,讓人感覺像是在抱怨主管疏於溝通、對你不夠透明,但實際上你並沒有主動展現出你的價值。
成熟的做法應該是:先把你的貢獻做出來,創造出「沒有你,團隊會更辛苦、成本會變高」的狀態。當你的價值讓人明顯感受到時,就可以更有底氣地,甚至是很自然地,與主管談論薪資。
這樣的談判,成功率會高得多,也不容易讓人覺得你情緒化或威脅式離職。
最後,總結一下:
成熟,是經過磨練與淬煉後的結果。它讓你看得更高、更遠,也更懂得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該做。
一顆鑽石的價值,來自於高壓下的淬煉與時間的沉澱。真正閃耀的鑽石,從來不需要時時刻刻強調「我有多辛苦」或「我有多棒」。它們自然發光,也自然被看見。
而鑽石之間,是能彼此識別的。因為歷經同樣的淬煉,所以心照不宣,無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