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馬太福音》第五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馬太福音》第五章是耶穌登山寶訓的開端,內容涵蓋了天國子民的品格、義的實踐以及對律法的真正理解。此章不僅揭示了天國的價值觀,更指出信徒在世上的使命與內在生命的要求。本文將從三個層面探討其屬靈意義:一、真福的本質;二、信徒的身份與責任;三、對律法的深化詮釋。

一、真福的本質:屬靈生命的八福

第五章開首為「八福」,是耶穌對蒙福生命的描述。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此處「虛心」原文意為「心靈貧乏」,指出人承認自己屬靈的貧乏,願意謙卑尋求神的恩典,是進入天國的起點。

接下來的每一福(如憂傷、溫柔、飢渴慕義、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皆非世界所看重之事,卻是屬神之人的特質。這些福氣不僅描述外在行為,更強調內在的生命狀態。耶穌藉此教導門徒,天國的價值顛覆世俗觀念,福不是來自環境順利,而是來自與神正確的關係。

二、信徒的身份與責任:鹽與光的比喻

耶穌接著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太5:13-14)這兩個比喻明確指出信徒在世的雙重使命:一是防腐保存,二是照亮引導。鹽若失了味,就無法完成其功用;光若被隱藏,也無法發揮影響。

這段教導提醒信徒不可與世同流合污,反當以聖潔的生命維持道德的力量。同時,信徒也應將善行顯明出來,使人「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這種見證不是為自我誇耀,而是為榮耀神。

三、對律法的深化詮釋:內心的義

從第17節起,耶穌開始論律法與先知。他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這裡的「成全」,並非僅指遵守,更是指出耶穌對律法的完全詮釋與實踐。

耶穌以「只是我告訴你們」的方式,對殺人、姦淫、離婚、起誓、報復和愛仇等律例進行深入解釋。祂指出,罪的根源不在於外在的行為,而在於內心的動機。例如:「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太5:22)顯明義不是表面的,而是發自內心的聖潔。

這種對義的要求遠高於法利賽人所持的形式主義。「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太5:20)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呼召:神要的是誠實無偽、從內心活出的義。

《馬太福音》第五章不僅是道德教訓,更是屬靈生命的藍圖。它指出,真正屬神的人在生命中應當有虛心、清心與饒恕的特質;在世上要發揮鹽與光的影響力;並且在律法的實踐上要達到內在的純潔與誠實。這是一條不易行的窄路,卻是通往真實祝福與天國之門的道路。信徒若願意順服聖靈的引導,活出這樣的生命,必能成為主所喜悅的人。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1K會員
1.1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9
本章集中在天國群體的生活準則,從謙卑成為主的門徒、關懷失喪者、處理肢體間的衝突,到活出真實的饒恕。耶穌揭示,屬天的價值觀與世俗不同,信徒要以孩子般的單純、僕人的心態與無限的饒恕,來活出合神心意的群體見證。
Thumbnail
2025/04/29
本章集中在天國群體的生活準則,從謙卑成為主的門徒、關懷失喪者、處理肢體間的衝突,到活出真實的饒恕。耶穌揭示,屬天的價值觀與世俗不同,信徒要以孩子般的單純、僕人的心態與無限的饒恕,來活出合神心意的群體見證。
Thumbnail
2025/04/28
《創世記》第十七章記載了神與亞伯蘭重新立約,賜他新的名字「亞伯拉罕」,並設立割禮作為約的記號。這章經文顯示神應許的確定與擴展,也啟示信仰之路必須以順服與分別為聖回應神的恩典,對今日信徒有深刻的提醒與激勵。
Thumbnail
2025/04/28
《創世記》第十七章記載了神與亞伯蘭重新立約,賜他新的名字「亞伯拉罕」,並設立割禮作為約的記號。這章經文顯示神應許的確定與擴展,也啟示信仰之路必須以順服與分別為聖回應神的恩典,對今日信徒有深刻的提醒與激勵。
Thumbnail
2025/04/28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在變像山上的榮耀顯現、門徒對信心的掙扎、以及耶穌再度預告受難。這些事件揭示了神國榮耀與十字架道路並行的真理,也提醒信徒在屬靈經歷與現實挑戰中學習信靠與順服。
Thumbnail
2025/04/28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在變像山上的榮耀顯現、門徒對信心的掙扎、以及耶穌再度預告受難。這些事件揭示了神國榮耀與十字架道路並行的真理,也提醒信徒在屬靈經歷與現實挑戰中學習信靠與順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耶穌說過祂是道路、真理、生命 ,我想這句話甚至連非基督徒都聽過,因為真的很常被引用。 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妙的一點其實是在於,這段話闡述的不但是耶穌他自己本質性的描述,也是一個進程,告訴我們如何「像耶穌一樣」。 以下的介紹會故意反過來講,許反而比較容易理解,雖說在執行的時候是照耶穌說的
Thumbnail
耶穌說過祂是道路、真理、生命 ,我想這句話甚至連非基督徒都聽過,因為真的很常被引用。 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妙的一點其實是在於,這段話闡述的不但是耶穌他自己本質性的描述,也是一個進程,告訴我們如何「像耶穌一樣」。 以下的介紹會故意反過來講,許反而比較容易理解,雖說在執行的時候是照耶穌說的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Thumbnail
圖片中是《馬太福音》比較有名的兩段話語,就算不是基督徒也聽過,但我們要如何去領會其涵義呢?且讓我細説分明。
Thumbnail
圖片中是《馬太福音》比較有名的兩段話語,就算不是基督徒也聽過,但我們要如何去領會其涵義呢?且讓我細説分明。
Thumbnail
关于“世界末了和主再来”的《圣经》内容交流
Thumbnail
关于“世界末了和主再来”的《圣经》内容交流
Thumbnail
自古到今確實有很多人在追求真理,探討真理,認識真理,因為沒有追到底,沒有探到底,也沒有認識到底,就沒有找到真裡的「真」和「實」,真理是什麼,一直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耶穌在新約裡說,真理就是神的道,卻沒有進一步的註解,今天神告訴我們,真理就是「真」,就是「正」,神說我就是真理
Thumbnail
自古到今確實有很多人在追求真理,探討真理,認識真理,因為沒有追到底,沒有探到底,也沒有認識到底,就沒有找到真裡的「真」和「實」,真理是什麼,一直沒有一個確定的定論,耶穌在新約裡說,真理就是神的道,卻沒有進一步的註解,今天神告訴我們,真理就是「真」,就是「正」,神說我就是真理
Thumbnail
約翰福音第一章開頭是這樣的: 創世以前就有道,道及上帝同在,道是上帝。(現代台語譯本) 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經存在。道與上帝同在;道是上帝。(現代中文譯本)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和合本) 這段話赫赫有名,不管是神學上,還是想玩奇幻設定,總之這段話真的太好用了,是許多人會拿來使
Thumbnail
約翰福音第一章開頭是這樣的: 創世以前就有道,道及上帝同在,道是上帝。(現代台語譯本) 宇宙被造以前,道已經存在。道與上帝同在;道是上帝。(現代中文譯本)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和合本) 這段話赫赫有名,不管是神學上,還是想玩奇幻設定,總之這段話真的太好用了,是許多人會拿來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