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得更好!】從日本客戶的「高壓」溝通中看見成長契機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你可以做得更好?還是他太苛刻?】 與日本客戶合作時,我們以為對方在挑毛病,直到他們主動分享內部資料,才發現—他們其實是期待我們「能做得更好」。那些令人壓力山大的高壓語言,或許不是打壓,而是激發潛能的方式。真正該問的是:你是否願意在被挑戰時,看見自己的成長空間?📍善用提醒,不困於情緒。你,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曾與日本客戶共同研發一款新產品。合作初期,我方研發團隊屢遭對方質問,卻始終無法給出滿意的答覆,不禁懷疑對方是否在挑毛病,甚至覺得他們只是想偷學技術。

然而,當客戶因進度壓力而直接分享內部研究資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並非對方刻意刁難,而是在驅動我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你是否曾聽過客戶、主管或同事在壓力下說出情緒性或帶威脅性的話語?例如:「怎麼連這種小事都會出錯?」「我認為你的對策不可行」「接下來呢?」「這周一定要完成,做不到就別想回家。」或「你就只有這些方案嗎?」。

這些「高壓性語言」缺乏建設性,語氣強烈並包含了批評、否定、質疑、挑戰等情緒,雖然未必針對個人,也不一定持續發生,但可能帶給你壓力或防禦心理,甚至感到受挫或自尊受損。

那麼,當你面對這些情境,是否激起你的鬥志,付出行動,希望達成並超越對方的期望?還是認為,對方就是雞蛋裡挑骨頭、吹毛求疵,不必在意?

其實,「你可以做得更好」往往不是以建設性的方式傳達,反而以不同形式呈現,在不經意間提醒你。

除了可以適時地與對方溝通,另一關鍵在於,是否正向積極檢視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還是因為被情緒影響,而忽略了這些所謂的提醒,正是促使你成長的契機?

你可能選擇為自己找理由:「不是做不到,而是太忙了;不是沒辦法,而是還沒想到。」或是合理化對方的言語:「唉,他也有業績壓力,才會這麼說。」也許會自我檢討:「如果我更細心一點,就不會被罵了。」也可能迴避或忍耐:「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別跟主管對著幹。」

但有時需要外來推力來開啟自己未曾探索的可能。若能在刺激與反應之間稍作停頓,思考背後想要傳遞的訊息,以及希望你付出行動來達成什麼結果?便能避免情緒性反應,以理性的方式做出最有利的行動。

或許你應該慶幸,即使對方不懂得正向溝通,惡言(高壓性語言)相向,但其實對你仍抱有期待,因為「你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有一天,對方不再提點,只要你照做,那就意味著對你已經失去信心。少了這份刺激,你也就失去了寶貴的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你可以做得更好」不僅適用於尚未開發潛能的人,也適用於已經在追求實現自我,且以更高層次為目標的個體。你不一定需要外界點醒,或許你早已在實踐。當你認為自己還能、也應該做得更好時,其實正以另一種方式告訴自己「你可以做得更好」。

#職感心教練 #職場成長 #你可以做得更好 #壓力與突破 #情緒覺察 #正向溝通 #職場智慧

本文亦刊登在:職感心教練/「你可以更好」 激發成長動力 | 經營管理 | OFF學 | 經濟日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謙的沙龍
3會員
42內容數
逐水草而出差,哪裡有生產需求,就往哪裡移動,隨性去旅遊,記錄一路上所見所聞所思,感受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與新發現的喜悅。 現負責海外代工廠專案管理、國際教練聯盟(ICF)職場成長、跨文化領域教練,耕耘經濟日報「職感心教練」專欄,閒暇時寫寫書法,傳承裱褙手工藝。
子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 搞懂「事物」還是「事件」,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客戶投訴產品標籤錯誤,內部卻各說各話,到底是A印錯?還是B錯貼?——這場「瞎子摸象」的混亂,正凸顯了職場中常見的問題盲區:大家都在描述「事物」,卻沒人講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光說「哪裡有錯」是不夠的,要懂得把靜態的現象(事
2025/04/30
📌 搞懂「事物」還是「事件」,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客戶投訴產品標籤錯誤,內部卻各說各話,到底是A印錯?還是B錯貼?——這場「瞎子摸象」的混亂,正凸顯了職場中常見的問題盲區:大家都在描述「事物」,卻沒人講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 這篇文章提醒我們,光說「哪裡有錯」是不夠的,要懂得把靜態的現象(事
2025/04/23
🎮 《黑神話:悟空》中的「空氣牆」也出現在職場? 在跨文化溝通中,我們常被一堵看不見的「文化牆」擋住了進展。明明會前談好,正式會議卻風雲變色——這不是變臉,而是文化邏輯的不同。 這篇文章以電玩為引,深入剖析高情境文化與低情境文化的溝通差異,並教你如何提升「讀空氣」的能力,包括:積極聆聽、觀察非
2025/04/23
🎮 《黑神話:悟空》中的「空氣牆」也出現在職場? 在跨文化溝通中,我們常被一堵看不見的「文化牆」擋住了進展。明明會前談好,正式會議卻風雲變色——這不是變臉,而是文化邏輯的不同。 這篇文章以電玩為引,深入剖析高情境文化與低情境文化的溝通差異,並教你如何提升「讀空氣」的能力,包括:積極聆聽、觀察非
2025/04/19
想在職場「彎道超車」?本文從真實案例出發,剖析主管與員工溝通斷層的癥結,並提出兩大關鍵能力:洞察力和理解主管思維邏輯。透過培養洞察力,運用IPO流程思維模式,以及以老闆為師,學習其思維邏輯和行事風格,逐步縮短與主管的距離,最終超越自己,提升職場競爭力。
2025/04/19
想在職場「彎道超車」?本文從真實案例出發,剖析主管與員工溝通斷層的癥結,並提出兩大關鍵能力:洞察力和理解主管思維邏輯。透過培養洞察力,運用IPO流程思維模式,以及以老闆為師,學習其思維邏輯和行事風格,逐步縮短與主管的距離,最終超越自己,提升職場競爭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有效溝通,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績效和人際關係。高情商溝通,是指能夠準確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並適當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以達到良好溝通效果的能力。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夠在職場上如魚得水,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Thumbnail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職場上。我們每天都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有效溝通,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工作績效和人際關係。高情商溝通,是指能夠準確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並適當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以達到良好溝通效果的能力。高情商的人,往往能夠在職場上如魚得水,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害怕失去機會,或者單純的不好意思拒絕,而答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記住,真正的勇氣不在於盲目接受挑戰,而在於能夠理性地評估情況,適時地說「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害怕失去機會,或者單純的不好意思拒絕,而答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記住,真正的勇氣不在於盲目接受挑戰,而在於能夠理性地評估情況,適時地說「不」。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如何處理事情和人的相關經歷。我將透過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以及帶出管理和溝通的重要性,也提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要點。也分享經驗如何處理客人情緒,如何轉化他人負面情緒等。充滿教育性的文章,並存在很多實際的個案可供參考。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當用戶回饋 App 操作不直覺的問題時,是否應該聽取他的建議或調整界面呢?本篇文章探討當用戶反映 App 非直覺使用時,應該怎麼處理,以及專業人士如何被知識所限制。同時,也討論了日本企業為何要求說五遍的文化背景,以及老闆和員工間常見的溝通問題。最終提出瞭如何有效提升執行力的問題。
Thumbnail
當用戶回饋 App 操作不直覺的問題時,是否應該聽取他的建議或調整界面呢?本篇文章探討當用戶反映 App 非直覺使用時,應該怎麼處理,以及專業人士如何被知識所限制。同時,也討論了日本企業為何要求說五遍的文化背景,以及老闆和員工間常見的溝通問題。最終提出瞭如何有效提升執行力的問題。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Thumbnail
常因在意他人、不滿公司文化而想離職的職場新鮮人,如何調整心態? 面對官僚文化、雜事、人際關係等挑戰,讓自己從目標出發,主動精進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主導權和自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