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教養提問:三歲兒不如意就躺地上尖叫哭泣如何處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晚接到老C來電,諮詢教養意見。我一面覺得有趣,原來我們在友人的心目中已經是教養前輩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慎重起來,雖然對方不見得願意或能夠執行我們的建議,但臨場產出的策略質與量,也算是我教學、家庭經驗的微型體檢。



回答問題之前,我會先向對方確認幾件事:

1.該童的家庭組成、排行?其中同住家人有誰?家長們各自的教養風格為何?

2.該童是否有特殊狀況?例如:是否有適齡的語言、情緒、社會互動發展?

3.此行為開始出現時間?在這個時間點前有沒有事件發生?例如:多了一個弟弟妹妹、家長感情不合、開始上學、生病(關係到行為的成因是由外在事件或內在身心發展所影響)

4.此行為至今發生的頻率、長度和強度?通常家長會如何反應、孩子的接受度如何?



◆老C諮詢的案例:

獨子、和阿公阿媽同住。該童小班開始讀書,有上語言和職能治療課。

最近開始會這樣大吵大鬧,滿頻繁發作的,大聲尖叫讓家長很受不了,但不會超過5分鐘。

媽媽的處理方式是安撫他,孩子可以逐漸冷靜下來;阿公阿媽則比較權威,會用罵的,有時引發孩子激烈情緒反應。

懷疑不良行為是跟同學學的。



接著我才會切入正題,提供想法:

1.照顧者教養差異:

我們都知道,若雙親或同住長輩教養方式不同調,較不容易照自己的方式教養孩子,但每個人本來就如此不同,這種情況無可避免。因此可能的話,與其他照顧者一起坐下來聊聊對孩子的觀察、聆聽彼此的想法,共同基於「為了孩子好」的目的,找出共識和可行的方式。註1

若長期溝通未果,只好退而求其次,至少安排獨立的空間執行自己的教養方式,並告訴孩子理由、堅持下去。孩子會知道這個照顧者是有原則的,有原則才能有所依循。


2.事件發生當下:

孩子情緒出現時,不一定要馬上回應。首先可以觀察環境,確保他或旁人的安全(會不會撞破玻璃?),再來是自己的安全(會不會被孩子攻擊、被不知情的路人檢舉?)。接著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看,問他:「你怎麼了?需要甚麼協助?」如果孩子很激動或說不出自己的情緒,可以用封閉式問句詢問,協助他表達感受:「你是因為玩遊戲輸了,所以在很生氣嗎?」通常需求或狀態被敘述出來之後,孩子發現有人理解他、和他在同一個頻道上,發作強度就會開始降低。接著和他一起練習暫停一下,喘口氣,冷靜下來後再試圖討論解決方法。註2

如果你說,我不是正向教養派的,實在無法好聲好氣和他「溝通」,沒有「巴下去」就很不錯了。家長都是忙碌而疲憊的,常常無暇慢慢安撫、等待、接收孩子的情緒。但我們千萬不要跟著孩子的情緒起舞,孩子大吼大叫就跟著大吼大叫甚至動粗,通常孩子要嘛和家長的情緒相互疊加上去而爆炸,要嘛因為被大人壓制的恐懼而收斂,但壓抑的情緒遲早會反彈回來。

這種時候可以試試先忽略、冷處理;穩定好自己的情緒,才有力氣處理孩子的情緒。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他更有機會練習自行調節情緒,或是降低強度,最終成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

3.問題行為和它的產地:

排除孩子的身心不適或外在事件影響後,我們要問的是──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是什麼引發孩子的行為?發洩情緒、想引起注意、自我概念發展、學到新招想用用看?確認原因後,再對症下藥,或者孩子自己隨著心智發展就不藥而癒也說不定。

若真的一籌莫展,可以掛兒童心智科尋求更專業的建議,減少自我指責或苦惱的時間。


4.引導與疏通:

誰不想要輕鬆優雅的過生活?誰不想要生個天使小孩?可惜現實就是──栽培的工程辛苦而漫長,似乎看不見盡頭。和孩子工作要下功夫、要花許多精神和力氣,有這個覺悟再生小孩,生了就好好愛他、養育他。

照顧者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我們花了大量時間觀察、凝視自己的孩子,因此要對自己的判斷和做法有信心,很多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見效了。幼教界有一句話,溫柔而堅定,是我至今仍努力操練的方針;對孩子溫柔,也對自己溫柔,努力過後,請務必適時放過自己。即便有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不用過度自責,在這個年代光是願意成為家長就已經很偉大了。

孩子的能力或理解往往超越我們的觀察與想像,要對他們有信心,很多時候他們做得到,只是需要多一點練習和技巧協助。我們可以盼望的是,在不久的將來,他們都會長成獨當一面的大人,學習用我們對待他的方式去回應、去愛其他人。

寫於 2024.2.8,結尾整理於2024.4.18,書房


看風箏看得入迷的禾

看風箏看得入迷的禾



註1:筆者大學時在華德福課程中稍稍聽過「兒童研討」的概念,是指一群大人針對一個孩子進行如實的、不帶評價的討論,即便沒有討論具體方案或策略,孩子也會不知不覺改變,但其實是大人改變了自己看待孩子的眼光。雖然對華德福所知甚少,理解也未必精確,不過我相信僅僅是大人願意花時間一起聊聊孩子,就足以改變一些「什麼」。


註2:《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我讀完只記得一句話──「情緒先來,理性後到」。「感覺」對了,什麼都對;人在情緒飽滿時是無法用理性溝通的。


avatar-img
M J的沙龍
19會員
86內容數
對於思潮澎湃,話卻少得可憐的我來說,文字簡直是救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 J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法說:這個名字取得真好。 他生日,冬天就來了。
期待這幾個來自東、南、中部的台語家庭孩子能一同玩耍。
法說:這個名字取得真好。 他生日,冬天就來了。
期待這幾個來自東、南、中部的台語家庭孩子能一同玩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昨天周二時讓我從兒子口中聽到一件很棒的事情❗️讓我很是為此感到欣慰 🥰 👶兒子說他在幼兒園有發現一位同學拿著棉被在教室外站著,當下看起來有哭的樣子,剛好這位其他班的同學是兒子有認識的,兒子也跟我們說他有去關心安慰同學,後來同學就沒哭了,而且連其他有笑他的同學也因為兒子安慰的舉動,所以那些嘲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Thumbnail
昨天周二時讓我從兒子口中聽到一件很棒的事情❗️讓我很是為此感到欣慰 🥰 👶兒子說他在幼兒園有發現一位同學拿著棉被在教室外站著,當下看起來有哭的樣子,剛好這位其他班的同學是兒子有認識的,兒子也跟我們說他有去關心安慰同學,後來同學就沒哭了,而且連其他有笑他的同學也因為兒子安慰的舉動,所以那些嘲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