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好心會「熄火」,往往是因為太快踩油門
午休的開放辦公室裡,空調呼呼地吹,卻吹不散 Jack 眉心那團皺結。他抱著筆電,一頁頁提案改到頭昏,手指還在鍵盤上打顫。你看見了,立刻衝去茶水間,煮了杯濃黑咖啡:「來,提神!」
Jack 抬頭,努力擠出感謝的笑,下一秒又低下頭長嘆。那一刻你才意識到——自己或許只貼了張 OK 繃,卻沒真正摸到他的傷口。

1. B – Band‑Aid(創可貼):糖衣不是解藥
即時畫面
Linda 衝來說:「跨部門流程卡兩週,老闆追進度。」
你脫口而出:「先深呼吸、去散步,情緒穩了就好。」
陷阱解析
這句話像在裂縫上塗亮光漆:表面閃閃發光,結構仍在崩。創可貼反應的本質,是用輕巧方法 迅速安撫情緒,迴避深層結構問題。
連結痛點
Linda 需要的,其實是一起拆流程、定位卡點──而不是一張「放鬆即可」的處方箋。
轉向提問
👉「這件事,如果今天只能推動一步,你想先解哪個環節?」
2. A – Answer(標準答案):你遞了地圖,卻沒問目的地
即時畫面
Carter 抓頭說:「客戶對價格卡關。」
你秒開投影片,列出三種談判話術。
陷阱解析
答案像現成公式:聽起來完美,卻忽略對方的資源、限制與風格。過早給答案,本質是 用「確定感」蓋住自己的焦慮。
連結痛點
Carter 真正的難處,可能是沒有掌握客戶決策鏈,話術再好也對錯人放炮。
轉向提問
👉「目前談到哪一步最僵?對方最在意的標準是什麼?」
3. R – Replace(取代行動):你握了方向盤,他卻失去駕照
即時畫面
新人 May 弄不來 KPI 報表,
你乾脆說:「給我吧,我幫你生一份。」
陷阱解析
這看似效率,其實是 剝奪對方練習與修正的機會,讓能力停滯,也讓你的待辦爆量。
連結痛點
May 需要的是操作教練,而非代工大神。
轉向共做
👉「我們一起跑一次,資料欄位從哪抓?下次你試,遇到 bug 再找我。」
4. S – Simplified(過度簡化):一句話掩蓋了整座冰山
即時畫面
同事 Ivy 紅著眼圈,低聲說「我真的好累」。
你拍拍肩:「這不就是生活嗎?大家都這樣。」
陷阱解析
過度簡化是一種無意的抹平,試圖用一句「這很正常」來安撫,卻讓人感覺自己的痛苦被最小化、被忽略。
連結痛點
Ivy 要的不是一句蓋章,而是 有人願意聽見那不尋常的疲累背後的故事。
轉向共情
👉「這段時間好像真的很不容易,能說說哪一部分讓你最撐不住嗎?」
結語|好心的力量,來自願意「慢半拍」
助人的起點是關心,終點卻應該是讓對方重新掌舵。下次你想伸手,先在心裡按個暫停鍵,跑一遍自我檢核:
- 我是在貼創可貼,還是找傷口?
- 我丟的是標準答案,還是對方親手畫的地圖?
- 我是在搶方向盤,還是陪他練駕駛?
- 我的話語,是簡化困境,還是打開傾聽的門?
當我們跨過 B.A.R.S 的四道陷阱,好心才不會變成阻力。它會像一盞穩定的路燈,照亮對方的前路,也溫柔映亮自己的臉——提醒我們:
真正的幫助,從來不是替人背起人生,而是把力量還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