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他侷促在生命陰暗的角落裡,以為幸福是需要追尋的;後來,他發現在幸福原來就在每個人的身邊,不需要任何門檻就能擁有。”
療癒好書:沒有門檻的幸福
作者:楊士毅大塊文化出版

幸福是一種能力。
因為生命歷程有太多困頓才容易體會幸福,還是富足的生活更容易體會幸福,可能直覺地會認為富足才容易吧,但現在的時代太容易看到更多物質上的富足,然後更高壓的工作環境,總覺得幸福是不是離我們越來越遠,幸福彷彿跟童心一樣漸漸地離我們遠去。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得不到,而是得到了卻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
有人很常把如果我如何如何,我也可以這樣那樣。可是我們卻過度把這個東西當作一個門檻或是目標,如果真的是這樣的門檻或目標,真的達到的那一天,然後呢?
練習把目標視為一個過程,特別是那些個可被高度量化的指標,應當追尋那些個更內在成就的目標,那麼這一切的過程就可以更加投入的體驗,那也會漸漸發現自己原來是那樣的努力,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陪伴。
“離不開,那就利用它,不要白受苦”
打不過的就加入它,這是某一種商業策略,但也可以是一種人生的思維。如果能夠離開,不用真的把吃苦當作吃補。但如果真的沒有辦法離開,或者試了發現自己離不開,那就好好利用它,就跟所有長期有益的事情一樣,短期看來都是相對辛苦的。

“其實照顧自己、對自己善良、讓自己健康、不要成為別人的困擾、不阻礙美好事物的來臨,就是給這個世界最好的幫助,就值得你喜歡自己,也為自己感動。”
先把自己顧好,聽起來有點自私,做好自己該負責的,卻又是崇尚的當責行為。可是這兩者真的有這麼大的落差嗎?總是把自己照顧好,才能開始照顧別人,不用一定要成為誰才有意義,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件美好的事物。

“剪紙,是種減法創作,生活也可以是這樣,用減法概念過日子。”
作者令人驚豔的剪紙作品,不禁令人讚嘆,同時想的也是這必須得要腦中有怎麼樣的構思才能創作,就如許多雕刻作品一樣,到底是創作者看到了這個作品,還是這個作品感召了創作者。回到生活之中,是我們選擇過怎麼樣的生活,又或是什麼樣生活感召了我們,也許我們是有選擇的。

“工作的台語其實就是「空缺」,也就代表你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你自己的位置,一個屬於你的地方。”
在作者的字句中,工作成為了我們走進社會的載具。我們選擇甚麼樣的載具,交換我們的能力,透過這樣的交換取得我們所需的一切。所以在每個載具轉換的過程,有沒有逐漸更靠近自己,工作不是只有充滿了無奈,而是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去感念這些辛苦帶給了我們多少力量。

“你要記得不是她的美麗,而是她用她的青春愛過你。”
這本書的後半段展示了許多作品,然後也讓我們跟著文字與照片去體會作者的想法,然後又談了因為創作或是展示之後產生的漣漪與效應,真的有點可惜的大概就是自己的閱讀器是黑白的,但即使是黑白的畫面,也能透過螢幕感受到每個作品滿滿的能量。

“我想創作的一直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大家臉上幸福的樣子。”
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場合,就算最終也許評分不是最佳,但你依然知道這是一個成功的場子嗎?你如何得知呢?
眼睛發光
如果在場與會的人當下是全然的投入,沒有受到任何外在影響而拿起手機打開電腦,那種全然的眼神發光與投入,你一定會感受到。也許這就是那種當自己去看某些作品,彷彿頻率對到了一起共振,當下的各種表情與情緒,就是作者所追求的的吧,除了自己能夠全然投入,也就能發現透過這些作品,自己內心是有那道可以引導自己的一道光。

“你就是一切繁花盛開的原因”
我請GPT把這一句翻一下: You are the sunshine that brings every blossom to bloom. 也很恰好的回應作者,我們好好地把自己過好,充滿感恩,接受自己,光就會在前來的路上,而同時應著這樣的光,也許我們也成為他人的力量,你的舉手之勞是他人的無能為力,非常美麗的一本書分享給大家。

#沒有門檻的幸福
#阿崴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