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打人、咬人、推人⋯⋯攻擊別人,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孩子會打人、咬人、推人⋯⋯攻擊別人,我要怎麼教小孩?

學校下課時,孩子為了搶一個鞦韆,伸手就把同學推倒在地;

家裡,手足間為了玩具爭吵,孩子氣得張口就往弟弟/妹妹手臂上咬下去;

或者當你對孩子說「不行」時,他憤怒地舉起手就往你身上打⋯⋯

看到孩子出現攻擊行為,你可能感到震驚、生氣、尷尬,甚至在接到學校或其他家長的「投訴」時,覺得既愧疚又不知所措。

孩子動手打人、咬人、推人,不僅直接造成他人的身體疼痛與心理傷害,也可能讓他在團體中被貼上「暴力」、「壞小孩」的標籤,導致社交困難。

更重要的是,這顯示孩子在處理衝突、表達需求或調節情緒上,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我兒子在學校三天兩頭打同學,老師一直跟我說,我壓力好大。」

「我女兒只要一生氣搶不到東西就咬人,講也講不聽,怎麼辦?」

面對孩子令人頭痛的攻擊行為,我們該如何引導,才能立即制止傷害,並從根本幫助他學習用非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表達自我呢?


▌孩子「為了什麼」會動手打人、咬人?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攻擊行為背後的「目的」(為了什麼),而不只是斥責他「不乖」、「暴力」。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對症下藥,引導他學習更健康的互動模式。

⚠️ 衝動控制與情緒調節能力不足

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大腦的「煞車」系統(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成熟,當強烈情緒(憤怒、挫折、興奮)來襲時,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衝動,身體的動作往往比思考更快一步。

⚠️ 爭奪或保護(玩具、空間、關注)

孩子可能將打人、推人、咬人視為最快、最直接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例如:玩具、點心)或「排除」障礙(例如:搶在他前面的人、打擾他的人)的方式。有時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覺得「是我的」東西。

⚠️ 模仿學習到的攻擊模式

孩子可能在家裡、學校、或是從媒體(卡通、影片)中,觀察到有人就是用攻擊性的方式來處理衝突或達到目的,因而模仿了這種行為模式。

這也是我們邀請大人,先停止打罵孩子的主要原因,降低孩子從大人身上模仿這類的行為。

⚠️ 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挫敗或需求

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足以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好生氣!」、需求「我想玩那個!」或委屈「他搶我的!」時,挫折感累積下,就可能轉而用肢體動作來「說話」。

⚠️ 自我防衛或感覺受到威脅

有時候,孩子的攻擊行為是一種防衛反應。當他感覺自己被侵犯、被攻擊或受到威脅時(即使這種感受可能與事實有差距),可能會出於本能地反擊。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立即制止,確保安全

看到攻擊行為發生的當下,第一時間必須介入制止,確保沒有人繼續受到傷害。

用平靜但堅定的語氣和肢體動作(例如:抓住孩子的手、將孩子帶離現場)來中斷行為。

此時不必急著講大道理,簡單明瞭地說:「停!不可以打人/咬人/推人!」

✅ 同理情緒,但明確界線

在制止行為後(或等孩子稍微冷靜後),先同理他可能的情緒:「我知道你剛剛很生氣,因為弟弟搶了你的玩具。」

然後,非常清晰且堅定地建立界線:「但是,不管有多生氣,打人(或咬人/推人)都是不可以的。」讓孩子明白,情緒可以被理解,但傷人的行為絕對不被允許。

✅ 關懷受害者,並引導「負責與修復」

先關心和安撫被攻擊的一方。

接著,引導動手的孩子(在他情緒平復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這不只是口頭道歉,更可以包含實際的修復行動,例如:幫忙擦藥、安撫對方、或者做一些彌補性的友善行為,讓孩子學習承擔後果並修補關係。

✅ 平時教導「替代方案」與「情緒管理」

這是治本的關鍵。

在平時氣氛平和的時候,就要主動地教導孩子:生氣時除了打人,還可以做什麼?例如:大聲說出「我很生氣!」、去找大人幫忙、用力跺腳(在安全的地方)、畫畫把生氣畫出來、到冷靜角抱抱枕等。反覆練習這些替代方案。

✅ 留意導火線,給予正向引導

觀察孩子通常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出現攻擊行為?(例如:太累、太餓、玩具被搶、某些特定互動對象?)盡量避免或提前介入這些容易引發衝突的情境。

同時,積極捕捉並大力鼓勵孩子「用好的方式」處理衝突或表達情緒的時刻。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引導孩子溫柔表達需求

孩子的攻擊行為,往往是他內心有困難、有需求,卻不知道如何用適當方式表達的訊號。

教養的重點,不是壓抑他的情緒或否定他的需求,而是引導他找到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他人的表達途徑。

這需要父母展現極大的耐心、一致性的原則,以及溫和且堅定的態度。每一次的制止與引導,都是在幫助孩子學習尊重界線與自我控制。

讓我們牽起孩子的手,教導他用這雙手去探索、去創造、去擁抱、去表達愛,而不是去傷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61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孩子過度依賴、凡事都要人幫,我要怎麼教小孩? 「媽媽幫我穿衣服!」「爸爸幫我開!」「這個我不會用,你幫我弄!」 明明是孩子能力範圍所及的事情,例如:自己吃飯、穿脫衣物、收拾玩具、打開零食包裝、甚至自己拿水喝⋯⋯他卻總是習慣性地尋求協助,發出「幫我~」的指令。 當你鼓勵他自己試試看時,他可
Thumbnail
2025/04/29
▌孩子過度依賴、凡事都要人幫,我要怎麼教小孩? 「媽媽幫我穿衣服!」「爸爸幫我開!」「這個我不會用,你幫我弄!」 明明是孩子能力範圍所及的事情,例如:自己吃飯、穿脫衣物、收拾玩具、打開零食包裝、甚至自己拿水喝⋯⋯他卻總是習慣性地尋求協助,發出「幫我~」的指令。 當你鼓勵他自己試試看時,他可
Thumbnail
2025/04/25
▌孩子講不聽、凡事都說「不要」,我要怎麼教小孩? 「寶貝,來穿外套,外面冷。」「不要!」 「晚餐有你喜歡的玉米喔,快來吃飯。」「不要!」 「時間到了,要把玩具收起來囉。」「不要!我不要!」 你溫和地提出要求,孩子的回應卻總是一個響亮的「不要!」,或者乾脆把頭轉開、完全不理會。 你試著重
Thumbnail
2025/04/25
▌孩子講不聽、凡事都說「不要」,我要怎麼教小孩? 「寶貝,來穿外套,外面冷。」「不要!」 「晚餐有你喜歡的玉米喔,快來吃飯。」「不要!」 「時間到了,要把玩具收起來囉。」「不要!我不要!」 你溫和地提出要求,孩子的回應卻總是一個響亮的「不要!」,或者乾脆把頭轉開、完全不理會。 你試著重
Thumbnail
2025/04/24
▌孩子遇到小挫折就崩潰大哭,我要怎麼教小孩? 只是積木疊高一點倒了下來、畫圖時顏色塗出去一點點、餅乾不小心掉到地上、或者被告知不能立刻滿足一個小小的要求⋯⋯ 孩子就立刻天崩地裂般放聲大哭,眼淚像斷線的珍珠,有時候甚至哭到上氣不接下氣,久久無法平復。 家長在一旁,可能從一開始的心疼安撫,到後
Thumbnail
2025/04/24
▌孩子遇到小挫折就崩潰大哭,我要怎麼教小孩? 只是積木疊高一點倒了下來、畫圖時顏色塗出去一點點、餅乾不小心掉到地上、或者被告知不能立刻滿足一個小小的要求⋯⋯ 孩子就立刻天崩地裂般放聲大哭,眼淚像斷線的珍珠,有時候甚至哭到上氣不接下氣,久久無法平復。 家長在一旁,可能從一開始的心疼安撫,到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會打人、咬人、推人⋯⋯攻擊別人,我要怎麼教小孩? 學校下課時,孩子為了搶一個鞦韆,伸手就把同學推倒在地; 家裡,手足間為了玩具爭吵,孩子氣得張口就往弟弟/妹妹手臂上咬下去; 或者當你對孩子說「不行」時,他憤怒地舉起手就往你身上打⋯⋯ 看到孩子出現攻擊行為,你可能感到震驚、生氣、尷尬
Thumbnail
▌孩子會打人、咬人、推人⋯⋯攻擊別人,我要怎麼教小孩? 學校下課時,孩子為了搶一個鞦韆,伸手就把同學推倒在地; 家裡,手足間為了玩具爭吵,孩子氣得張口就往弟弟/妹妹手臂上咬下去; 或者當你對孩子說「不行」時,他憤怒地舉起手就往你身上打⋯⋯ 看到孩子出現攻擊行為,你可能感到震驚、生氣、尷尬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