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幸福」,你想到的是什麼?是短暫的快樂?還是一種長久的內在穩定?
《幸福腦》這本書,打開了我對幸福的全新理解角度——
原來,大腦不只是知識與記憶的容器,更是幸福的發動機。這本書的作者丹尼爾·亞蒙,素有「美國大腦健康之父」之稱,領導亞蒙診所累積超過125,000份來自全球111國的大腦掃描數據。
他以腦科學為基礎,寫下了影響深遠的大腦五部曲,其中《幸福腦》一書更是讓「情緒問題,其實可能是腦的問題」這件事,成了跨領域關注的焦點。
原來,那些你以為的個性,其實可能是大腦的警訊:
- 你是不是很難專注,情緒來得快、去得慢,總說出做出讓自己後悔的話?
- 你是不是常常鑽牛角尖,非得把每件事做到完美才安心?
- 你是不是容易對人充滿敵意,習慣以負面的視角看待世界?
亞蒙博士指出,這些行為的背後,很可能是大腦的特定區域運作異常所導致的心理反應。
而《幸福腦》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就是它既不灑狗血,也不空泛,而是以一種科學與生活融合的方式,教我們用身體照顧大腦,用大腦創造幸福。
改善「幸福腦」的三個方法,簡單卻充滿力量:
一、讓大腦記得美好:建立滋養性的關係
書中說,最能影響幸福感的兩個腦區,是「前額葉」(負責判斷與控制)與「深層邊緣系統」(掌管情緒濾鏡),而人際關係——特別是那些帶來歡笑與支持的關係,會讓深層邊緣系統更健康。
我想到幾位老友,與他們出遊時,總是充滿笑聲與奇妙創意,他們不是名人,但他們的存在就像一種能量場,能讓大腦留下「快樂是值得被記住」的訊號。
二、用氣味喚醒安全感:找回熟悉的慰藉
你相信嗎?嗅覺,是情緒通往大腦最直覺的通道。亞蒙博士說,氣味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神經。
我想起那條阿嬤織的毛毯,每次心煩意亂時蓋上它,彷彿阿嬤還在身邊,這條毛毯就這樣陪伴我三十多年,就是傳家之寶阿。近年工作飛來飛去,我改隨身帶著一瓶陪伴我六年的香水,熟悉的味道,彷彿提醒我:「一切都會好。」
幸福,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可以有一種味道。
三、讓情緒有形:寫下來,解開來,看見自己
我們常被情緒吞沒,是因為它來得又快又模糊,書中建議,把情緒具體化,讓它從模糊的「感受」變成可閱讀、可分析的「文字」。
我曾用抄寫佛經來平靜心神,後來更喜歡寫下自己的憤怒與疑惑,並用心智圖法梳理思緒。這個過程,像是給情緒一個出口,也給理智一個入口。
你會發現:當你能說出自己在氣什麼,你就不那麼氣了。
這幾天聽到幾位朋友的困境,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他們的處境,但也許,可以陪他們重整「大腦的感受地圖」,讓幸福的可能性,在大腦的某個角落重新發芽。
若你此刻也感到疲憊迷惘,不妨翻開《幸福腦》,它不是心靈雞湯,而是一本用科學告訴你——幸福,其實可以練習的書。

(本文發表於202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