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Analyst 職涯規劃中的取捨:短期收入 VS 長期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因為公司遭到併購,臺灣辦公室進行了裁員,我也因此需要重新回到求職市場。花了大約兩三週投遞履歷後,我發現這次找工作的過程比三年前困難許多,收到面試邀請的比例明顯下降。

原因或許是我這次設定的條件比較嚴格,例如希望至少是 Hybrid 以上的混合辦公模式,導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但我也在想,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市場環境的改變——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資料分析師(DA)的一部分工作內容,特別是「產生數字」這一塊,逐漸可以被 AI 所取代。這雖然不至於讓 DA 這個職位完全消失,但確實降低了市場對 DA 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讓 DA 的職缺變得更少,這或許是我這次求職不順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找不到合適 DA 職位的時候,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轉職思考:從資料分析師到軟體工程師

剛好在這個時候,朋友提到他們公司可能有一個軟體工程師的職缺,可以邀請我應徵。雖然仍需經過正式面試,但這樣的機會對我來說非常難得。

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職涯轉彎,因此我想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自己在考量職涯轉換時的思路。

首先,我希望讓自己的未來道路更寬廣。相比 DA,軟體工程師的求職選項更多,能進入的公司類型也更加多樣,無論是大企業還是新創公司都適合。而 DA 要進入新創公司,相對困難許多。

會有這樣的看法主要也是參考《大人學選擇》裡面提到的:「選擇能讓自己長期選項增加的那一個。」

其次,我希望未來的工作模式在工作地點上能更有彈性,而工程師比 DA 更有機會找到全遠端的職缺。

再來,我也評估了機會成本。如果這次轉換嘗試後發現自己不喜歡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半年或一年後再回到 DA 領域,依然是可行的。但如果錯過了這個朋友提供的機會,未來想轉職成工程師,可能就難上許多。

綜合這些考量,我認為此時做出轉職工程師的決定,是一個值得把握的選擇。

降薪與生活規劃的理性盤點

另外也補充一點,這次轉換之所以難得,是因為透過朋友介紹,讓我可以不用從零開始,待遇也會比市面上的初階工程師來得好一些。

儘管如此,這次轉職仍然帶來了大約四分之一的薪資下跌。這個幅度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我在思考後仍然決定把握這個機會。

因為我認真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到底多少錢才夠用?」

只要生活所需無虞,短期內少一些薪水,卻能換來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更接近理想生活的機會,我覺得是值得的。

這段經歷也讓我想到,之前看到一位在知名外商工作的員工分享他的焦慮——他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被裁員的人。當時我深刻體會到,高薪有時就像「金手銬」,一旦習慣了高收入,選擇的自由度就會被大大限縮。

而我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包袱,加上沒有房貸、車貸或小孩等固定支出,讓我在面對需要短期降薪的決定時,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

補充:還沒有確定會轉職成功,還是需要經過面試審核,這篇文章只是想記錄一下我的思考脈絡(補個預防針,怕到時候沒上很尷尬 🤣)


如果對於我的其他文章有興趣,歡迎前往 Data Analyst 的學習筆記 觀看更多文章~也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分享你的心得!

文章推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ata Analyst 的學習筆記
21會員
24內容數
多年經驗的數據分析師,透過部落格記錄職場心得以及生活所學 主要會分享以下三類型的主題 1. 職場心得:包含數據分析師的工作經驗以及職場所學 2. 觀影心得:會分享我從電影、影集以及動畫中所學習到的內容 3. 生活雜談:其他不在上述兩類的內容
2025/04/13
在 AI 浪潮下,Data Analyst 的職場競爭更加激烈。身為擁有多元背景的我,卻發現這樣的優勢在求職市場中反而變成了劣勢。直到我從《納瓦爾寶典》中理解到「特定知識」的價值,才明白多元能力如何成為無法被取代的利器。這篇文章將分享我的職涯反思與轉念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在 AI 浪潮下,Data Analyst 的職場競爭更加激烈。身為擁有多元背景的我,卻發現這樣的優勢在求職市場中反而變成了劣勢。直到我從《納瓦爾寶典》中理解到「特定知識」的價值,才明白多元能力如何成為無法被取代的利器。這篇文章將分享我的職涯反思與轉念歷程。
Thumbnail
2025/03/31
最近回顧自己在現職公司的工作歷程,發現過去三年薪水成長了不少,相較於前一份工作甚至翻倍。 當然,運氣成分不可忽略,但回頭看,也有一些關鍵選擇讓這段成長之路更加順利。所以,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三年薪水翻倍,除了運氣以外,我還做對了什麼」
Thumbnail
2025/03/31
最近回顧自己在現職公司的工作歷程,發現過去三年薪水成長了不少,相較於前一份工作甚至翻倍。 當然,運氣成分不可忽略,但回頭看,也有一些關鍵選擇讓這段成長之路更加順利。所以,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三年薪水翻倍,除了運氣以外,我還做對了什麼」
Thumbnail
2025/03/24
本篇文章提供一套實用的分析框架,從確認問題存在性、制定假說到驗證數據,確保每一步驟都有理有據。透過 UberEats 訂單下降的案例,說明如何避免因定義不一樣導致的誤判,提升分析精準度。適合想進一步掌握數據分析技巧的求職者及在職數據分析師。
Thumbnail
2025/03/24
本篇文章提供一套實用的分析框架,從確認問題存在性、制定假說到驗證數據,確保每一步驟都有理有據。透過 UberEats 訂單下降的案例,說明如何避免因定義不一樣導致的誤判,提升分析精準度。適合想進一步掌握數據分析技巧的求職者及在職數據分析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其實我轉換到電子業後,也是持續上網了解目前的職場、產業現況,尤期是對於找新工作,在面試新工作,有些朋友會上網詢問一些關於面試內容、部門風氣之類的問題,近年隨著許多公司結構調薪,對於薪水的問題也是求職者非常關心的事情。
Thumbnail
  其實我轉換到電子業後,也是持續上網了解目前的職場、產業現況,尤期是對於找新工作,在面試新工作,有些朋友會上網詢問一些關於面試內容、部門風氣之類的問題,近年隨著許多公司結構調薪,對於薪水的問題也是求職者非常關心的事情。
Thumbnail
每個企業都希望能夠留住優秀的員工,然而,現實中許多公司都面臨著高離職率的挑戰。離職率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招募和培訓成本,還可能影響公司的整體士氣和業績。因此,了解離職率高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對策,是每個企業管理者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每個企業都希望能夠留住優秀的員工,然而,現實中許多公司都面臨著高離職率的挑戰。離職率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招募和培訓成本,還可能影響公司的整體士氣和業績。因此,了解離職率高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對策,是每個企業管理者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連續短時間內離職,對很多職場人來說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這樣的履歷可能會給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職涯就此停滯不前。本文將探討連續短期離職的原因,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和真實案例,幫助你重新掌控職業生涯,重拾自信與希望。
Thumbnail
連續短時間內離職,對很多職場人來說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這樣的履歷可能會給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職涯就此停滯不前。本文將探討連續短期離職的原因,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和真實案例,幫助你重新掌控職業生涯,重拾自信與希望。
Thumbnail
面試前的注意事項包括研究公司的薪資水平、組織架構、職缺情況以及面試趣等,這些資訊有助於評估公司的實際條件,並準備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面試前的注意事項包括研究公司的薪資水平、組織架構、職缺情況以及面試趣等,這些資訊有助於評估公司的實際條件,並準備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隨著 2024 年新年的到來,美國勞動市場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根據 Crunchbase Tech 的統計資料,2023 年美國科技公司有超過 191,000 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僱,而且裁員在 2024 年仍在持續進行中。
Thumbnail
隨著 2024 年新年的到來,美國勞動市場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根據 Crunchbase Tech 的統計資料,2023 年美國科技公司有超過 191,000 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僱,而且裁員在 2024 年仍在持續進行中。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