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談戀愛:柔性力量的秘密時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些事,我選擇不說

不是因為可恥或見不得人,而是因為——我不想多作解釋。

我們都經歷過這種時刻:說出口的瞬間,就預見對方可能的評論、疑問,甚至善意的提醒。這些回應,往往會壓過原本單純的快樂與渴望。

於是,我選擇沉默。不是退縮,而是刻意為之的自我保留。

在執行這些「刻意保留」的行動時,我體會到一種內在靠近的感覺。保留一些不需解釋、不尋求理解的小片段,是一種穩定又溫柔的自我照顧。


小秘密,是一種主權練習

在華人家庭長大的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誠實、要分享、要透明,彷彿坦白才能代表信任與成熟。但當我們長期活在各種角色之中,情緒與渴望容易被壓縮、邊緣化。

過度透明會稀釋感受,過度解釋會耗損熱情。

小秘密不是疏離他人,而是界定心理邊界的方式。

它像是一間內在小屋,對外保有通風,但不需打開每一扇窗。 當我們能夠清楚界定這樣的空間,情感才有容身之處,自我才有歸屬感。


柔性力量,是安靜地堅持自己的渴望

閱讀《給我40歲的女兒》時,我從書中體會出兩個觀點:

  1. 有些事,就算會挨罵也值得去做,因為那是你的靈魂在輕聲說話。
  2. 當你的時間經常被視為公共資源時,願意「偷偷」為自己安排一件小事,也是一種照顧。

這兩個體悟幫我重新定位了「不說出口的行動」:

它們不是任性或不成熟,而是清楚知道什麼對自己重要,並願意保留下來的實踐。

當我們長期處於回應他人需求的角色中,常會對自己的渴望感到不好意思。這種「偷偷」的心理策略,反而成了一種喘息與重組的空間。它幫助我們在不破壞關係的情況下,逐步找回自主權與內在秩序。


對自己心動,也可能讓人感到害羞

在與自己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會對某些自我行為感到羞澀。
不是因為錯,而是因為不習慣。

當我想承認「我其實蠻喜歡這樣的自己」、「我希望為自己多做一點什麼」時,會出現一種微微的心理遲疑。
這種害羞,不是阻礙,而是一種正在轉向自我凝視時的中介情緒。
它提醒我,靠近自己,也需要時間與練習。


柔性,不是妥協,而是沉靜而有界的選擇

柔性力量不是消失自己,也不是凡事順從。
它是一種在內部建立秩序的方式,讓我們能夠——

  • 在不被理解時,依然維持自己的選擇;
  • 在充滿義務的生活裡,留下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時間;
  • 在無法改變他人看法時,仍相信自己的判斷。

柔性力量沒有喧嘩,但有方向。它不是讓你變得更乖,而是讓你更穩定地站在自己這邊。


與自己連結的練習:從日常開始

柔性力量不是理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你想開始嘗試與自己更靠近,不必一開始就翻轉整個節奏,你可以從一點點開始。

以下是幾種可實踐的日常行動,幫助你重新與自己建立連結,也讓照顧自己不再只是抽象概念:

✦ 私密小儀式:建立安心的空間

  • 晨間儀式:每天早上保留五分鐘,不碰手機,泡杯飲品,靜靜地坐著。
    可以試著在筆記本上寫下:「今天我想對自己說的話」,替一天定下溫柔的基調。
  • 睡前儀式:拉上窗簾、關掉刺眼燈源、點個香氛。
    用輕柔音樂或簡單按摩為自己收尾,提醒自己:「今天做得很好,辛苦了。」

✦ 跟自己約會:做一些不需交代的小事

  • 一人下午茶,安靜閱讀或放空,都是好方法。
  • 獨處散步,拍下路邊的小花,提醒自己:生活中仍有許多值得看見的微光。

✦ 自我陪伴:傾聽內在的聲音

  • 問自己:「今天過得怎麼樣?有什麼話想對我說?」不用急著回答,只要聽見就好。
  • 若情緒浮現,可以用自由書寫方式釋放,寫完不必保留,撕掉也好,那是告別而不是逃避。

✦ 與自己心動:讓感覺成為習慣

  • 給自己一個擁抱,默默說:「我愛你,我會陪你。」
  • 買一支新筆、一塊喜歡的香皂、一杯只為自己點的飲品,當作對自己的小獎勵。

💡 最後想說的話

柔性力量,不在於我們變得更堅強或更有效率,而是我們願意靜靜地與自己站在一起。

那些不解釋的小決定、那些保留的小片段、那些在沉默中完成的自我照顧,其實正是一種真正成熟的表現。

願你在與世界交手之餘,也記得與自己相處。


▍延伸閱讀:柔性力量與中年轉化

  • 《給我40歲的女兒》|韓星姬
    韓國精神科醫師媽媽,寫給女兒的38封中年提醒信。探討如何在照顧與責任中,重新找回主體性與自由。
  •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詹姆斯・霍利斯
    榮格心理學視角,描繪中年作為靈魂轉化的節點,強調接受矛盾、整合經驗的必要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策略寫作坊
9會員
43內容數
🖋️ 策略寫作 | 寫作技巧與品牌經營,累積數位資產,實現財務自由。 💪 柔性力量 | 自我成長與個人突破,培養內在韌性,走出力量之路。 🧠 思想筆記 | 書籍評論與觀點反思,穿透日常表象,尋找深度啟發。 在這裡,我們透過策略寫作探索財務自由,練習柔性力量,反思成長路徑,開展一場從寫作開始的自由練習。
策略寫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本文為《哈佛 × Google 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的書評,作者分享閱讀心得,並整理書中兩個實用工具:「衣櫥測試」和「約會後八問」,幫助讀者檢視親密關係,並以溫柔的態度重新出發。
Thumbnail
2025/05/07
本文為《哈佛 × Google 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的書評,作者分享閱讀心得,並整理書中兩個實用工具:「衣櫥測試」和「約會後八問」,幫助讀者檢視親密關係,並以溫柔的態度重新出發。
Thumbnail
2025/04/30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感官節奏,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文章探討文字、影片、藝術等不同媒介的節奏特性,並引導讀者覺察自身偏好,找到最適合的資訊吸收和創作方式。文中強調尊重孩子的感官節奏,而非單純限制媒體使用,幫助孩子建立自主選擇與控制節奏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4/30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感官節奏,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文章探討文字、影片、藝術等不同媒介的節奏特性,並引導讀者覺察自身偏好,找到最適合的資訊吸收和創作方式。文中強調尊重孩子的感官節奏,而非單純限制媒體使用,幫助孩子建立自主選擇與控制節奏的能力。
Thumbnail
2025/04/16
對你來說,壓力是好事還是壞事? 無論你的答案偏向哪一邊,我們都會發現,現實中的壓力經驗往往難以被簡單地歸類為「好」或「壞」。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壓力推動我們成長;也有些,則漸漸壓垮我們。 因此,壓力不必然有益,也不一定有害。它更像是一種能量,關鍵在於理解它如何進入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回應它。
Thumbnail
2025/04/16
對你來說,壓力是好事還是壞事? 無論你的答案偏向哪一邊,我們都會發現,現實中的壓力經驗往往難以被簡單地歸類為「好」或「壞」。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壓力推動我們成長;也有些,則漸漸壓垮我們。 因此,壓力不必然有益,也不一定有害。它更像是一種能量,關鍵在於理解它如何進入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如何回應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自從沒有真正的摯友後,一些私人的想法只能與自己對話。起初,這種內心的對話確實會讓人感到內耗,那些雜亂的想法不斷地在腦中亂竄。
Thumbnail
我總覺得自己太過疏離,對身邊人事物淡然甚至滿不在乎。矛盾的是;我竟時常想像這世間的美好體驗。或許情愛、或許功名、或許財富、或許更大的世界…。才明白的是,淡然把我的生活都只轉向自己;純粹燃燒、創造和愛。在只有自己的一路上,每一次選擇都不會被稱為過錯;一切際遇都不會相形見絀;所有遇見都是一首優雅的詩。
Thumbnail
我總覺得自己太過疏離,對身邊人事物淡然甚至滿不在乎。矛盾的是;我竟時常想像這世間的美好體驗。或許情愛、或許功名、或許財富、或許更大的世界…。才明白的是,淡然把我的生活都只轉向自己;純粹燃燒、創造和愛。在只有自己的一路上,每一次選擇都不會被稱為過錯;一切際遇都不會相形見絀;所有遇見都是一首優雅的詩。
Thumbnail
用別人願意傾聽的方式來溝通;用別人願意和你溝通的方式來傾聽。 這個月的學習是好好善用溝通的力量,以前的我喜歡獨來獨往,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獨立解決,若有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因為身邊的人也習慣都讓我安排,例如一同出遊這種事,只要我願意當導遊,朋友們也樂得輕鬆,所以這麼久以來,我頂多吃過付出太多的苦
Thumbnail
用別人願意傾聽的方式來溝通;用別人願意和你溝通的方式來傾聽。 這個月的學習是好好善用溝通的力量,以前的我喜歡獨來獨往,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獨立解決,若有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因為身邊的人也習慣都讓我安排,例如一同出遊這種事,只要我願意當導遊,朋友們也樂得輕鬆,所以這麼久以來,我頂多吃過付出太多的苦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最近在走的關, 學會與自己獨處, 即使手機不再旁邊, 我不會在感受到焦慮了, 也很少在看社交圈的日常生活了, 開始專注自身身上,把時間拿來創作與看書, 往內在發展, 了解每個情緒來源, 練習放鬆,敞開心胸, 練習無條件的去愛伴侶每個面向, 好與壞都愛. 練習往內在取愛,那是源源
Thumbnail
獨處可以安靜地關照內在自我、認識自己 交朋友,可以進行各種交流互動、認識世界,哪個更適合你? 不知道的話就都嘗試看看吧~ 😊
Thumbnail
獨處可以安靜地關照內在自我、認識自己 交朋友,可以進行各種交流互動、認識世界,哪個更適合你? 不知道的話就都嘗試看看吧~ 😊
Thumbnail
人終究是寂寞的,所以在你身邊的人請一定要是你喜歡的,也喜歡你的。表裡一致能夠減少內耗和自我批評,讓你活得真實、不需要委屈自己、討好的關係。害怕表達真實是因為沒有建立有效的表達。真實不代表冒犯和不禮貌,直接的回答也可以有溫柔的詮釋。
Thumbnail
人終究是寂寞的,所以在你身邊的人請一定要是你喜歡的,也喜歡你的。表裡一致能夠減少內耗和自我批評,讓你活得真實、不需要委屈自己、討好的關係。害怕表達真實是因為沒有建立有效的表達。真實不代表冒犯和不禮貌,直接的回答也可以有溫柔的詮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