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能說英文的台灣孩子:我兒子的語言,改變了我們全家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一個被戲稱「投胎跑錯國門」的孩子

今天想來談談我們家五歲的寶弟。他從小由我們一手帶大,家中所有照顧者使用的語言都是中文或台語。但從一歲左右開始學說話時,我們驚訝地發現,他對「媽媽」、「哥哥」、「姊姊」這些基本的詞幾乎沒有反應。

直到有一天,我隨口喊了 “Daddy”、“Mommy”,他竟然立刻回應。當我開始用英文和他溝通,他不只完全理解,還開始冒出準確的英文單字。這真的出乎我們意料。畢竟我們全家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怎麼會出現一個只能用英文溝通的孩子?

於是,我們順勢而為。家裡開始逐漸轉為「全美語對話」區。寶哥一開始堅持不用英文,寶姊的英文也很卡,但寶弟從一到三歲完全拒收中文。甚至連卡通只要是中文配音的,他轉身就走,只有英文動畫能讓他安靜坐下來。最後,連我們家的狗都被訓練成只能聽得懂 “sit down” 而非「坐下」!


驚訝之餘,我開始焦慮

我從小也是個小學霸,自認英文還行。但隨著他的英文能力越來越強,我開始吃不消。他自學了 A 到 Z,各種恐龍、工程車、工具名詞,樣樣精準。他喊 "screwdriver",我一頭霧水;他乾脆拿出 iPad 搜尋圖片讓我看。

有時他氣急敗壞地解釋,但我聽不懂,他更焦躁。翻譯軟體變成我每天的救命仙丹。從一開始的英文聽力30%,我硬是把自己練到能聽 ICRT 七八成。

但我越進步,心裡越焦慮。


語言的隔閡,換來的是無助

三歲起,他開始接觸外界,問題也接踵而來。

親友聽不懂他說什麼,溝通全靠我、寶哥、寶姊翻譯。到公園玩,我一刻也不敢讓他離開視線。萬一走失,誰能聽懂他說話?

上學呢?雙語幼兒園?那只是每週一兩堂英語課,主體還是中文。他肯定聽不懂。全美語幼兒園?他應該很 “easy”,但中文依然是零。這些選擇不僅昂貴,他本人也強烈抗拒「上學」。

最後,我只能慢慢陪他談、陪他理解,直到四歲多,終於因為渴望玩伴而願意嘗試。

但學校生活並不輕鬆。除了分離焦慮,更大的挑戰是語言適應。想到即將面對的小一,我滿心茫然。除了生活的重擔,我也感到精神上的壓力,甚至無助。


罪惡感,如影隨形

他出生那年,正是我母親人生的最後一年。我懷孕八個多月時,媽媽被診斷出癌症末期。那段時間我每天奔波於醫院與家中。高壓焦慮的狀態是否早已影響了他在母體中的發展?他天生的焦躁,是不是我間接造成的?

而當時的我,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也會短暫將孩子交給 iPad。播放 Baby Shark、美語卡通,他竟能安靜坐好,久而久之,他對英文形成了依賴。

我不是那種一扔孩子就不管的媽媽,但我也無法分身,這可能就是當時的選擇留下的結果。



家,是孩子的避風港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強迫他講中文。但你能想像嗎?一個五歲的孩子被丟到一個全中文環境裡,每天面對聽不懂的話語,這有多恐懼?

家,應該是避風港,而不是考場。我願意陪他走這條比較難的路。

我知道這條路不簡單,未來還會遇到很多挑戰,但我相信,他是上天送給我的禮物。其實,沒有這三個孩子,我可能撐不過來。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我身邊的人都願意集結起來,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溫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陪你們長大,也陪我成熟
2會員
5內容數
陪你長大,過程中,有迷惘、有心疼、有驕傲,也有轉念,也讓我慢慢懂得放手與信任。 每一次選擇,不只是孩子人生的註腳,更是我心靈的刻痕。 這不只是一段親子成長紀錄,更是關於人生、教育、家庭與自我反思的筆記本。 歡迎每一位在陪伴路上努力的你,一起分享、一起成熟。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充滿奇妙,而學習第二語言也是一個挑戰。本文探討如何教養孩子學習說話與英語的關鍵,並分享心得及方法。
Thumbnail
孩子學習另一國語言最好的時機是帶他們出國時。透過實際的語言環境和互動,孩子能更有效地學習不同的語言。
Thumbnail
孩子學習另一國語言最好的時機是帶他們出國時。透過實際的語言環境和互動,孩子能更有效地學習不同的語言。
Thumbnail
才剛開始學習當媽媽,上天就為我開了另一扇門,成為了特殊兒的媽媽。 沒有新生訓練,沒有學長姐帶領,初入特殊兒的世界,大小事都能令人手足無措。因為一般人對特殊兒的所知甚少,無法理解長得這麼像人類的他們,為何會屬於不同的物種。這些時刻總讓我期盼,如果有同溫層能夠理解我和我的孩子,那該有多好呀!
Thumbnail
才剛開始學習當媽媽,上天就為我開了另一扇門,成為了特殊兒的媽媽。 沒有新生訓練,沒有學長姐帶領,初入特殊兒的世界,大小事都能令人手足無措。因為一般人對特殊兒的所知甚少,無法理解長得這麼像人類的他們,為何會屬於不同的物種。這些時刻總讓我期盼,如果有同溫層能夠理解我和我的孩子,那該有多好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孩子語言學習的文章,講述了語言學習的方法和困境。深入探討了孩子遇到的語言壁壘和情感交流的難處,以及大人如何提供工具指引和示範。同時也提到了大人自身的工具增加方向,閱讀、討論等方式。給予孩子空間與放生之間的取捏,提供建議和方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孩子語言學習的文章,講述了語言學習的方法和困境。深入探討了孩子遇到的語言壁壘和情感交流的難處,以及大人如何提供工具指引和示範。同時也提到了大人自身的工具增加方向,閱讀、討論等方式。給予孩子空間與放生之間的取捏,提供建議和方法。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Thumbnail
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語言治療是什麼? 可以幫什麼忙?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Thumbnail
當親子雙方內在的空間都變得很小很小, 還有這樣一件需要用力的任務擺在眼前。 該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敘事治療裡, 提到的「改寫」概念。 看起來像是問題的事件, 當我們跳脫了慣性,拿回了主權, 可以用什麼方法, 跟這個事件, 建立另一個我與孩子會比較喜歡的關係呢?
Thumbnail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Thumbnail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