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30日中國時報報導:旅美職棒球星王建民說過,他不愛念書才去打棒球!這句讓現今很多人印象深刻,也帶出了國內體育班的部份現象。一位從小學4年級開始打棒球的球員說:從國中就開始害怕課業,因為書變得更難念,而且同學也會嘲笑「幹嘛讀書?讀了也不會過!」團隊生活成了大染缸,少數想要念書的人會被酸、被嗆,最後敵不過同儕力量。
當時看到這個報導時,自己的腦中閃過一個不一樣的念頭『如果想讀書的同學超越不想讀書的同學,那麼少數不想要念書的人會被酸,最後會敵不過想讀書同儕力量,就會開始讀書。』
以個人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推論,這不會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當下就設立一個目標,一定要把孩子的學習習慣帶上來,經過這些天的觀察,孩子上課時的定力真的非常不足。科任老師:班上上課秩序很不好,大部份的學生不想聽、愛鬧、互嗆,愛開黃腔,根本無法上課。
班長:老師!!還有少數同學想讀書,您沒課的時候,可以坐在教室後面嗎?
老師:我坐在教室後面有效嗎?
班長:有效。
科任老師:導師坐在教室後面,上課秩序好多了,老師你可以持續嗎?
老師:好的。
科任老師:班上同學第三次段考與第一次段考成績比較起來,平均都進步了超過十分。
老師:孩子肯讀書,好事、好事。
陪讀,對班上孩子是有幫助的,但因為自己不僅還有課,也有不少的公務,所以有超過一半的時間無法陪孩子讀書,想來想去,如果家長有空來幫忙,一個家庭來一次,人力一多,陪孩子讀書的人就足夠了。
曾經也有人提醒我:讓家長走進教室,後患無窮。而關於陪讀(一日導師)這件事,我有壓力,壓力來源不是家長,也不是孩子。
我也是家長,當我有空時,會很想去看看我孩子的教室,孩子的上課狀況,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相處模式,認識孩子的同學,因為「走進孩子的教室」這件事還沒被正式許可,所以這個想法直到目前為止!!還是空想。
即然我有此需求,相信班上孩子的家長也應該會有一樣的需求,基此,一個單純的想法,反正只是自己班上,所以在群組中發了一個通告:「歡迎各位親愛的家長有空時到班上走走,並不一定要待很長的時間,也不一定要做什麼事,純粹是來看看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狀況,認識孩子的老師、孩子的同學,即使只是幫孩子送個東西,如果沒有急事,坐下來(導師的位置)回憶一下國中讀書的時光,我想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當然,如果家長們有想為孩子上些課,事先告知,在不影響孩子的正常課業學習的狀況下,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必需事先告知,因為我要向科任老師借課。」
關於陪讀(一日導師)這件事執行一學期之後:
科任老師:班上上課秩序轉變很大,每一個孩子都有做筆記的習慣,而且孩子有問有答,有互動的上課模式,感覺很快就下課了。
班長:老師!!現在你有課不在班上,班上的上課狀況都還不錯。不過,您在班上會比較好。
老師:老師有事,有空的家長會來。
班長:班上同學從開始排斥家長到班上來,現在都很期待家長到班上來陪讀。
老師:為什麼?
班長:因為有食物和飲料可以吃喝。
一日導師,好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