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命題的系統思考(三)協同組卷啟動轉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戰勝會考就要先模仿會考,單人獨力很難完成一份素養導向的試題;多人協同組卷,則可分攤責任與工作,並且有助試題品質提升,漸漸也可導出專業對話與討論的文化。

但協同組卷首先要衝撞的,就是幾十年來的和諧文化。要讓老師從單人獨力到多人協同;從出完輪休到每次要出;從掌控全局到事權分散....,道道都是難越的高牆。不過因為數位技術的發展,現在有了更多實現的可能和機會。

單人獨力命題,即使運用數位工具「人機協作」(目前也確實有許多語言模型可以協助出題和審題);但問題是,學生也可以藉助GPT自我試測,老師的數位能力不一定比學生強。

數位工具對段考命題的協助,絕不只是這樣「數位化」而已。運用數位來讓現在已經在做的事又快又好,效益的提升是很有限的;如果能改變原來的工作模式,從獨力命題到協同組卷,效果才會大幅提升,這就是「數位優化」。

「協同組卷」的實施,首先要讓老師了解,一張試卷不能只看到學生考幾分,而是必須看出學生有什麼問題。因此試題最少要有三個層次,包括記憶、理解和應用,考完以後,馬上看出學生是該背都沒背?還是背了不懂?還是懂了不會用?這樣可以輕易和家長溝通,也才能精準進行補救教學。

但是這樣一張層次分明且素養導向的試題,很難讓一個老師獨力承擔,所以必須分工。每次段考都是由這個年級的任課老師共同命題,開學之初就先做好分工,按照試題的三個基本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各司其職,雖然每次都要出,但每次只出自己負責的層次。

第一個效益,就是教師命題專業顯著提升,因為多出常出、經驗一直累進。輪流出有時一年才輪一次,經驗多已流失。

第二,是每次命題傾向、施測層次比例結構、難易度都會穩定下來,學生跟著學習定向,每次段考成績也都可做縱向比較研究。

第三、一整年的專業分工,有助於教師在該層次的題目蒐集,最後每人都有小題庫,命題時就是帶著題庫來組卷。

第四,最大的效益就是對話與討論文化的養成。好的考試可以領導教學,透過素養導向的命題對話,教師開始反思自己課堂如何素養教學,也逐漸孕育出課程教學的專業發展。

過去在幾個學校服務,都極力排除困難,讓老師從「獨力命題」到「協同組卷」,對學生學習、升學成績都有顯著提升;而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協同文化,對教師的課程專業發展,更有奠基作用。

學校的「數位轉型」可從任一點開始,「協同組卷」也是很好的切入點:從改變工具技術的「數位化」,到改變工作模式的「數位優化」,到改變學校文化的「數位轉型」。

當然,很多學校或很多科目都只有一位老師,如何協同?

因應這一點,早在20年前我們就試過「兩岸四校」(就是三峽河兩岸的柑園、桃子腳、三峽、安溪國中四校)的聯合命題,當時雖然失敗,但目前有數位幫忙,或許會有所不同。

最佩服的是,北市興雅國中的莊國彰校長,已經成功帶著臺北市數學輔導團實施「公版試題」多年,最近也完成研究報告準備出版,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惠銘AMG的沙龍
92會員
123內容數
李惠銘AM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6
老師們常常碰到什麼事就說「不行!要考試」、「不行,會影響成績」;可是,老師們其實普遍都不重視「考試」! 校長如果敢這樣講,一定會被圍攻,可是這真的是事實啊! 首先是「命題」,如果大家很在意考試,怎會放心讓試題由大家輪流出?輪流出,試題品質會穩定嗎?甚至有的初任教師輪到命題時,後面幾課都還沒教過,
2025/05/16
老師們常常碰到什麼事就說「不行!要考試」、「不行,會影響成績」;可是,老師們其實普遍都不重視「考試」! 校長如果敢這樣講,一定會被圍攻,可是這真的是事實啊! 首先是「命題」,如果大家很在意考試,怎會放心讓試題由大家輪流出?輪流出,試題品質會穩定嗎?甚至有的初任教師輪到命題時,後面幾課都還沒教過,
2025/05/15
學校常常試卷出了問題,馬上想到的就是加強審題機制:不是新訂SOP,就是設更多關卡,不然就是加派更多人手;最多的就是,增加更多審核表件.... 事實上,每個新措施都會帶來新的管理成本,尤其讓原來就已窒礙難行的機制,又增加這麼多負擔,這個早已失能的系統,真的後果堪虞! 而且,有時老師試題粗糙是因為太
2025/05/15
學校常常試卷出了問題,馬上想到的就是加強審題機制:不是新訂SOP,就是設更多關卡,不然就是加派更多人手;最多的就是,增加更多審核表件.... 事實上,每個新措施都會帶來新的管理成本,尤其讓原來就已窒礙難行的機制,又增加這麼多負擔,這個早已失能的系統,真的後果堪虞! 而且,有時老師試題粗糙是因為太
2025/05/14
定評命題如果是老師沉重的負擔,行政就得挫著等,因為出事率高。只有把事情變得好做、容易做(不是靠末端檢驗),品質才會提升,各種成本也會降低。 所以,數位可以幫什麼忙呢?套用一下「數位轉型」的三個階段: 1.改變工具與技術:導入AI協助命題審題(可幫小忙,但無法取代,上報率可能還是很高)。 2.改
2025/05/14
定評命題如果是老師沉重的負擔,行政就得挫著等,因為出事率高。只有把事情變得好做、容易做(不是靠末端檢驗),品質才會提升,各種成本也會降低。 所以,數位可以幫什麼忙呢?套用一下「數位轉型」的三個階段: 1.改變工具與技術:導入AI協助命題審題(可幫小忙,但無法取代,上報率可能還是很高)。 2.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一、前言 有考過教甄的人都知道準備過程的煎熬,筆試的內容幾乎是沒有範圍,考的層面很廣;而準備複試的過程中,更是需要在期限內極限挑戰,完成多課的教案設計、課程安排,甚至是教具製作,若今天是一人單打獨鬥,面對這樣的歷練時,更容易心力交瘁、內心徬徨,頓時迷失了方向。
Thumbnail
一、前言 有考過教甄的人都知道準備過程的煎熬,筆試的內容幾乎是沒有範圍,考的層面很廣;而準備複試的過程中,更是需要在期限內極限挑戰,完成多課的教案設計、課程安排,甚至是教具製作,若今天是一人單打獨鬥,面對這樣的歷練時,更容易心力交瘁、內心徬徨,頓時迷失了方向。
Thumbnail
升上高中二年級前,該如何選擇是要念「自然組」?還是「社會組」?
Thumbnail
升上高中二年級前,該如何選擇是要念「自然組」?還是「社會組」?
Thumbnail
本文架構: 一、學測國寫的理想時間分配 二、結構化思考降低寫作難度 三、分項鍛練與細部優化 四、小結  
Thumbnail
本文架構: 一、學測國寫的理想時間分配 二、結構化思考降低寫作難度 三、分項鍛練與細部優化 四、小結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心法:為了眾多參加分科測驗的莘莘學子,我特別把近5年的"分科測驗"解析放上來。尤其是111年的分科測驗,是舊制"指考"的演進。我每年都會鼓勵想要參加分科測驗的同學們,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果實,最為甜美。所以,走自己的路,不要受到同學的影響,是在分科測驗拿到好成績的不二法門。
Thumbnail
~寫在前面~ 心法:為了眾多參加分科測驗的莘莘學子,我特別把近5年的"分科測驗"解析放上來。尤其是111年的分科測驗,是舊制"指考"的演進。我每年都會鼓勵想要參加分科測驗的同學們,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果實,最為甜美。所以,走自己的路,不要受到同學的影響,是在分科測驗拿到好成績的不二法門。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聯電課輔用心辦理了教甄模擬面試~共幾大類問題:廣泛題、班級經營、教育哲學、學生問題、突發狀況、時事、目前推崇的政策!記錄一波!
Thumbnail
聯電課輔用心辦理了教甄模擬面試~共幾大類問題:廣泛題、班級經營、教育哲學、學生問題、突發狀況、時事、目前推崇的政策!記錄一波!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