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系列給「對醫藥產業RA有興趣但找不到路」的你看的文章。
我是Alex,現職新藥公司RA經理,從品質人員轉職RA超過8年,橫跨學名藥、新藥與原料藥法規,也帶過幾位RA新手。我曾經也是毫無方向的社會新鮮人,面對產業職缺一頭霧水,不知道哪條路適合自己。
如果你也正處在以下情境之一,那這系列文章會很適合你:
- 對醫藥、製藥業有興趣,但不知道有哪些職位可以選;
- 曾想過轉職RA,卻不確定自己符不符合資格;
- 已在產業內,想理解RA的核心能力與未來發展性;
- 希望從別人的職涯經驗中找到方向。
這篇文章是系列的第一篇,我會先談談什麼是RA、RA到底每天在做什麼,還有我怎麼從「非藥師背景、沒留學、英語普通」走到RA這條路。
一、RA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想進RA?
RA,全名 Regulatory Affairs Specialist,是協助藥品公司與主管機關溝通、申請產品上市許可的人。聽起來有點像法務,有點像PM,也像是資訊分析師——但實際上是三者的混合體。
為什麼RA這幾年很夯?
- RA工作偏向白領文職、穩定、有挑戰性。
- 起薪與發展空間普遍高於傳統藥廠實驗職。
- 不一定需要藥師證,但需要一定英文與邏輯能力。
💬「RA是不是都坐辦公室,不用穿無塵衣、不用輪班?」
是的,這是我當初不想進科技業的誘因之一(笑)
二、我怎麼拿到第一份RA工作?
1. 從“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到“我知道自己不適合什麼”
2016年,我從研究所畢業,進入竹南某間藥廠當品管約聘。做了半年,我發現自己每天重複調液、測樣、寫紀錄——即便是高學歷,也只是填一個輪轉制的缺口。
我開始問自己:「我真的想這樣做5年嗎?」
與其期待公司幫我規劃職涯,不如我自己試著看懂產業的地圖。
2. 把104當職涯地圖在讀,用LinkedIn看Job Description
當時的我每天用104搜尋「醫藥產業」、「研發」、「藥廠」,整理出產業常見職位:RA、PV、BD、Clinical、QA、QC、PM…。然後一個一個Google它們的工作內容。
我發現RA這個角色符合我個性:
- 喜歡閱讀、寫報告、做分析;
- 不排斥英文,也想精進;
- 不喜歡動手做實驗、但能與不同部門溝通。
這一步對我後來拿到RA職位非常關鍵。因為主管問我:你為什麼想做RA?我給了他一個很具體的答案,而不是:「我想試試看」。
3. 面試時,我說了這三件事
- 我在品質部做過報告調查,懂得SOP與GMP文件架構;
- 我雖然不是藥師,但有研究所背景,對技術文件不陌生;
- 我願意加強英文能力,並展示我做過的自主學習成果。
這些讓我這個“非典型背景”的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RA每天都在幹嘛?工作內容全解析
你可能會想:「RA聽起來很專業,但實際工作在幹嘛?」
以我現在的職務來說,RA的日常大致包括以下幾件事(這邊我也會標註新手能做的 vs 資深才會做的):
工作內容 難 新手適合?
撰寫品質模組(Module 3) ★★★ ✅ 熟悉GMP即可
追蹤法規更新、整理內部回饋 ★★ ✅ 很適合新手切入
變更控制(Change Control)文件評估 ★★★★ 🔶 需要一定經驗
與TFDA或FDA聯絡、回應詢問信 ★★★★★ ❌ 通常主管處理
新藥法規策略討論與風險評估 ★★★★★ ❌ 屬於高階任務
🔜下一篇:《想做RA,需要什麼專業背景與特質?不是藥師也能進入嗎?》
關於我|Alex Lin
現職新藥公司RA Manager。走過品質人員→美國ANDA與API法規註冊→新藥RA策略,專長橫跨品質模組撰寫、CMC策略規劃與臨床文件整合。
我開始在方格子與LinkedIn分享:
- 醫藥產業職涯觀察與實戰建議;
- 新手轉職RA的地圖與捷徑;
- 藥品法規如何影響市場與創新。
如果你有類似困惑、卡關,也歡迎私訊或留言互動,我很樂意幫助你走出自己的RA路。
📌 你也想轉職進藥品法規嗎?
📩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背景與卡關點,我會挑選留言回覆寫文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