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為文化知識家》談超越108課綱的文資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相關法令,第一次將文化資產的特定類別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濫觴,始於20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修法,第62條規定:「爲進行傳統藝術及民俗之傳習、研究及發展,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相關課程中為之。」當時《文資法》之文資類別共七類(目前為十四類),僅選擇「傳統藝術」及「民俗」作為文資教育的內容,可能原因為,該法令承襲既有之鄉土教育,較重視傳統藝術及民俗所致。

  至2016年《文資法》修法,第12條規定:「為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教育,主管機關應協調各級教育主管機關督導各級學校於相關課程中為之。」才將文資教育擴大為包含所有文資類別。然而,撇開各級學校是否包含大學或研究所,文資教育與既有十二年國教之學校教育,學習內容上有何差異或獨特性?又文資教育於現行的108課綱下,是否有作為補充、改善、落實課綱目標的媒介?甚至,文資教育有否超越課綱學習的可能?意即,應該是108課綱要符合文資教育,而非文資教育符合課綱。

  本文將從何謂文資?何謂教育?何謂文資教育?釐清文資教育的本質與可能。

何謂文資?

  《文資法》第3條對於文資的定義:「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然而,文資教育的文資,是否要僅限縮於《文資法》的文資(除了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是否亦須考慮宗教、政治、經濟等文化價值)?事實上,就連「法定文資」也不僅限於《文資法》,如水下文資規定於《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不義遺址規定於《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目前僅草案)。且要達到《文資法》的目的,即第1條規定:「保障文化資產保存普遍平等之參與權,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僅能透過「法定文資」嗎?在過去沒有文資的時代,難道就沒有文資價值?甚至無法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還是可透過反思、辯證而來?

  一般認為文資就是古蹟,就是要有歷史、保存又完整。1982年《文資法》立法時,僅有五大類,分別為:古蹟、古物、民族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及自然文化景觀。然而,1980年落成的中正紀念堂,27年後,2007年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指定為國定古蹟。另外,建於1910年代的「臺北監獄」,其石材大多取自當時拆除的臺北府城牆,如今監獄大部分建築已拆除,僅剩一道高牆,1998年以「臺北監獄圍牆遺蹟」指定為市定古蹟。

  由此可知,時間性、有形的完整性既非文資的充分條件,也非必要條件。意即,具有時間性、有形的完整性不一定就會成為文資,不具有時間性、有形的完整性也可能成為文資。

  而判斷是否符合指定/登錄基準,即是以文資相關的知識與理性,判斷是否符合文資指定/登錄基準的「思想活動」。其才是文資的必要條件(非充分條件,透過思想活動(如文資審議)不一定就會成為文資,但沒有透過思想活動則一定不會成為文資)。

  然而,思想活動不只有文資委員、文資審議、價值評估等法定文資流程才有,而是你我都可透過思想活動,即透過知識和理性,思考、理解、詮釋、認識文資及所有對象物(包含自我的反思),使之充實自我精神生活,進而發揚多元文化。

  故文資的價值與意義不只限於文資公告中的「評定基準」與「指定/登錄理由」,而是以此作為起點,展開文資(客體)與自我(主體)精神辯證的過程,創造新的價值與意義。如同本書提到:「古蹟的『古』不是重點,而是理解保存的原因。」每個人都受限於自身的視域、視角,並受「前理解」(傳統、文化、語言等)的影響,而對文資有不同的理解與詮釋。奠基於「思想活動」的文資,才是開放的、互動的、整體的文資。

何謂教育?

  108課綱的四項總體課程目標,分別為: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另需結合核心素養「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並考量各學習階段特性予以達成。三大面向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再細分為九大項目,分別為:「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以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各個領域:語文領域、自然科學領域、社會領域、藝術領域、綜合活動領域、科技領域、數學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生活課程、全民國防教育,都需符合核心素養「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如:數學如何達到「社會參與」面向的「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國小是「具備從證據討論事情,以及和他人有條理溝通的態度。」國中是「具備從證據討論與反思事情的態度,提出合理的論述,並能和他人進行理性溝通與合作。」高中則是「具備立基於證據的態度,建構可行的論述,發展和他人理性溝通的素養,成為理性反思與道德實踐的公民。」從國小到高中,逐漸加深、加廣。

  然而,教育只有十二年國教嗎?只有學校教育嗎?只有四項總體目標嗎?只有「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的核心素養嗎?在教育專家們所設計出來的這些高大尚,近乎培養全人、聖人的教育體系裡,並非包含「全人」(所有人),雖強調發展完整的人,卻僅有一半的完整,即「肯定」的完整,而無「否定」的完整,即肯定好的學習者,而否定、排除不好的學習者,而未再探究兩者的關係(學習者也有不想學習的時候),及探究否定的學習者背後的原因。如:「躺平」作為一種消極學習者的現象,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內卷」,即過度競爭,造成效率下降與疲勞感增加所致,而「躺平」又可能反過來加速「內卷」(留下更願意競爭的人)。兩者的關係是既肯定又否定,互為因果、交互影響的。

  又既然是要培養「終身學習者」,為何僅在十二年國教中培養,而對於學校教育以外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則完全未著墨?再退一步,為何需培養「終身學習者」?學習除了為了工作,還可以為了什麼?終身學習即是淡化「學用」的觀念。退休後還是要學習,除了避免老年癡呆外,更在於學習是為了「認識自己」。而「認識自己」如同文資,皆是主客辯證的「思想活動」,意即透過思想活動(知識、理性)才可能認識自我,朝向完整的自我。

何謂文資教育?

  由上可知,文資與教育皆奠基於一主客辯證的「思想活動」(必要條件)。如同本書提到,為何需要文資教育?文資的存在有一重要任務——讓我們認識到自己今天之所以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原因。

  「文化資產」,是先有文化才有資產,且資產僅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非文化本身。文化才是根源,資產則是文化發展的結果。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文化」更包含政治、社會、經濟、語言(符號)等「人作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與習慣的整體」。故文資教育不應僅限於法定文資,不僅因為文資在數量或範圍上都是有限的,更在於文資的價值與意義,相較於文化整體的價值與意義,僅是片面的。

  本書指出:「盤點108課綱中個領域/科目課程綱要中的學習重點,發現僅有社會與藝術學習領域提及『文化資產』這個概念。」然而,本書又提到:「大部分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者都忽略文化資產本身就是跨學科、跨領域的資料庫。」既然文資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領域有沒有提到文資並不影響文資教育(畢竟老師多非文資專業,且無一門課或考科叫「文資教育」),因為文資、教育、文資教育作為文化的一環,是相互關聯的,皆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文資可融入所有學科中。

  那麼,文資教育到底跟既有教育有何不同?除了認識文化、法定文資、或延伸至各學習領域外,筆者認為,文資教育的獨特性在於「場域」。

  本書以五種場所類型作為文資教育的場域,分別為:考古遺址(卑南遺址公園)、防禦工事與軍事遺產(熱蘭遮城、大漢據點)、西洋式歷史式樣建築(原臺南地方法院)、宗教信仰場所(新竹都城隍廟)、產業文化資產(溪湖糖廠、臺中公賣局第五酒廠(今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可惜的是,僅有有形文資,而沒有無形文資,未探討有形文資與無形文資的互動關係,殊為可惜。

  「場域」有何特殊?不同於一般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學習模式,場域作為兩者之外的第三者,場域中的人事物(如:園藝設計師),都可以是學習的對象與內容。當然,前提是學生應該先對該場域的文資有所認識:可從《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文資公告、文資審議錄影等,認識該文資之歷史、建築、損壞與修復狀況、再利用等。有了基本的知識後,再透過場域,將描述的知識(knowledge by description)轉化、建構為親身經歷的知識(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進而內化為生命的一部分(充實精神生活)。

  綜上,文資教育作為透過文資認識自我的思想活動,是既超越又包容108課綱的。真正的文資教育不應只限於法定文資,而是開放的、互動的、整體的文化理解過程。通過此過程,才可能真正達到文資「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多元文化」的目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5會員
59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4/12/21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Thumbnail
2024/12/21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Thumbnail
2024/09/13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Thumbnail
2024/09/13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Thumbnail
2024/09/13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Thumbnail
2024/09/13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全民原教不僅是一個政策,更是一項落實的使命。透過相關課綱的制定以及教師知能增能學習,將原住民族的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並協助學生、教師學習原住民族教育。
Thumbnail
全民原教不僅是一個政策,更是一項落實的使命。透過相關課綱的制定以及教師知能增能學習,將原住民族的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並協助學生、教師學習原住民族教育。
Thumbnail
這些討論對於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有何幫助?為什麼要有這些認知呢?原因在於,地方文化課程的設計,核心在於尋找文化、教育和社會的交會點,在任意兩個領域思維的交會處,便會產生創新設計的切入點,而三者重疊之處,便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核心。
Thumbnail
這些討論對於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有何幫助?為什麼要有這些認知呢?原因在於,地方文化課程的設計,核心在於尋找文化、教育和社會的交會點,在任意兩個領域思維的交會處,便會產生創新設計的切入點,而三者重疊之處,便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核心。
Thumbnail
  「A+文化資產創意獎」於5/30~6/3於台中的文化資產園區展出。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下稱文資局)之新聞稿,今年競賽項目計七大類(文資視覺傳達設計類、文資產品設計及工藝類、文資空間設計類、文資時尚設計類、文資數位媒體類、文資永續設計類、文資跨域整合類),總收件數達2,271件、總獎金達196
Thumbnail
  「A+文化資產創意獎」於5/30~6/3於台中的文化資產園區展出。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下稱文資局)之新聞稿,今年競賽項目計七大類(文資視覺傳達設計類、文資產品設計及工藝類、文資空間設計類、文資時尚設計類、文資數位媒體類、文資永續設計類、文資跨域整合類),總收件數達2,271件、總獎金達196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2016年,行政院設置行政院文化會報,目標為統籌國家文化發展政策、整合國家文化資源、協調跨部會文化發展事務、促進民間參與國家文化政策等相關工作。實施內容為每6個月召開會議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2017年,時任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亦提出「部部是文化部」的理念,並希望下一步推廣至地方
Thumbnail
  2016年,行政院設置行政院文化會報,目標為統籌國家文化發展政策、整合國家文化資源、協調跨部會文化發展事務、促進民間參與國家文化政策等相關工作。實施內容為每6個月召開會議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2017年,時任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亦提出「部部是文化部」的理念,並希望下一步推廣至地方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老房子在土地開發壓力下岌岌可危,老傳統在社會變遷發展中快速消逝,我們用盡各種辦法,努力保護他們,留住文化記憶與時代美感,藉以懷念祖先、傳承孩子、分享朋友。我們在日常生活,透過學校教育,傳遞老房子與老傳統的價值與智慧給孩子,也努力為這些老事物創造新價值。我們關注老房子與老傳統如何保存與發
Thumbnail
  「老房子在土地開發壓力下岌岌可危,老傳統在社會變遷發展中快速消逝,我們用盡各種辦法,努力保護他們,留住文化記憶與時代美感,藉以懷念祖先、傳承孩子、分享朋友。我們在日常生活,透過學校教育,傳遞老房子與老傳統的價值與智慧給孩子,也努力為這些老事物創造新價值。我們關注老房子與老傳統如何保存與發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