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亞斯伯格
亞斯伯格症候群(簡稱亞斯),目前已經被歸入自閉症光譜,而非一種先天疾病來看待。
不過本書的作者不喜歡用中文的自閉症光譜來形容亞斯,容易會讓人誤解亞斯特質。
如同在Mac電腦上運行Windows系統一般,亞斯人需要額外的努力來適應這個為神經典型人(所謂的普通人)設計的社會。亞斯光譜上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無法被簡單地二元化分類,這種多樣性正是演化留給我們的珍貴資產。但所謂的普通人,也都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也都位在不同的特性光譜上。
把亞斯特質跟一般人做出區分,我想,是因我們都曾為了那不同的部分,吃過不少苦頭。
看了這本書後,近期的自我覺察都有更深的一層意義,我很確定自己有不少的亞斯特質,知道天生個性的由來後,突然能更坦然的接受自己。
亞斯特質的演化意義
演化優勢與人類多樣性:凡存在,必合理
在遠古時代,亞斯特質可能為人類帶來生存優勢。當大部分人忙於社交活動時,具有亞斯特質的人能夠專注於重要的技術工作,例如安靜地磨利石矛或創作精美的壁畫。這些特殊才能,如學者症候群所展現的驚人能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更進一步。
特殊能力的代價
亞斯人往往擁有超強的圖像記憶和文字記憶能力,但這些特殊能力需要付出代價。他們可能在感官上過度敏感,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比一般人更為強烈,這種高敏感度既是天賦也是負擔。
社交大腦與情感認知
亞斯人的大腦額葉發展與神經典型人不同,這影響了他們的社交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亞斯人的情感同理心實際上是正常的,甚至可能比一般人更強烈,但他們缺乏認知同理心——無法準確推論他人的想法和回應適當的社交行為。
我想,這也是以往對亞斯最大的迷思:
- 亞斯特質的人比較聰明(IQ比較高)? 所以在尖端領域能有傑出貢獻?
- 亞斯人比較缺乏感情,所以才很白目?
看到這段,真的一切都通了,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偏遲鈍,聽不太懂一些腦筋急轉彎、笑話。
不過我反倒又很能掌握另一種裝傻的笑點。
但社恐的部分,真的是高到極點,過度敏感,能感受到每個人細微的情緒變化,像是老師一進教室散發的肅殺氣息,可以讓我的腸胃馬上緊縮,童年也是各種拉肚子的回憶.......
然後我沒有比較聰明,成績好,只是因為腦袋停不下來,不斷的想得到解答,很想解開未知的問題。
大約是我小學三、四年級時,被同學推選 選自治鄉長(類似學生會長),但我極度社恐,被同學拉去跟高年級拉票,走到 高年級班門口時,我整個嚇到哭出來,不敢進去,我抓著柱子,同學拉著我,我在走廊上極力掙扎。

嚇得動彈不得的小切
不被情緒劫持的優勢?
亞斯人較少被杏仁核的情緒反應所劫持,這使他們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性。這種特質雖然有時被視為缺乏情感,但實際上是一種珍貴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在壓力下做出客觀的判斷。
確實比較少意氣用事? 真正做決策的時候,總是特別冷靜,但要說缺乏情感,那肯定是大錯特錯。
更多的感受,是因為不懂得如何表達,最終沉沒在那隱隱暗流中。
社交劇本與範本的需求
童年時期的我,抽離感特別重,總覺得人們都很虛偽。
每個人都隔了一層紗,臉上戴了個慘白面具,只是在扮演著各自的舞台劇演員。
亞斯人需要明確的社交劇本和互動範本,來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
他們會先扮演觀察者的角色,仔細研究社交場合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然後建構應對策略。這種學習方式雖然需要更多努力,但能幫助他們逐步改善社交技巧。
社交損耗與能量管理
對亞斯人而言,社交互動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他們需要學會管理這種損耗,適當地安排休息和恢復時間。社會往往苛責情商低的人,但我們需要理解,這並非亞斯人的道德缺陷,而是神經發展的差異。
規則、掌控與變化
對規則的堅持
亞斯人通常嚴格遵守規則,但他們堅持的規則可能與社會主流不同。這種特質源於他們對秩序和可預測性的需求。男性亞斯傾向於固執地保持原有流程,而女性亞斯則表現出更強的掌控慾和完美主義傾向。
深度專注的雙面性
亞斯人通常對特定領域有著極深的興趣和專注力。這種特質在童年時期較容易識別,但成年後可能被多樣化的興趣所掩蓋。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殊興趣領域,亞斯人可能會遇到志趣相投的對象,這有時會對既有的人際關係造成挑戰。
應對變化的困難
計畫的突然改變會給亞斯人帶來強烈的焦慮感。他們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情況,這並非抗拒改變,而是大腦處理變化所需的自然過程。
單向溝通的特徵
亞斯人經常表現出「耳朵過濾器」的特徵,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回應。這種單向溝通模式雖然可能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但也反映了他們對特定主題的深度專注。
情感世界與人際關係
戀愛關係的挑戰
亞斯人在戀愛關係中面臨獨特的挑戰。他們不懂得調情的藝術,聽不懂暗示,經常錯過戀愛的機會。過度敏感可能讓他們對親密行為產生排斥,而缺乏彈性的特質也會影響關係的發展。
卡珊德拉症候群
亞斯人的伴侶可能經歷「卡珊德拉症候群」——感到被亞斯伴侶忽視和不被理解。這種情況需要雙方的努力和理解才能改善。
過度自我中心的陷阱
亞斯人容易陷入過度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這讓他們錯過許多人際關係的發展機會。學會從他人角度思考是他們需要持續努力的課題。
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憂鬱與焦慮的普遍性
大多數亞斯人陷入憂鬱和孤獨的比例遠高於一般人。這種心理困擾主要來自於對世界的不適應感,以及長期努力融入社會所帶來的疲憊。
正義感與公平原則
亞斯人對不公平現象極為敏感,他們試圖理解世界的運作邏輯,但往往發現現實與理想存在巨大落差。這種認知衝突是他們痛苦的重要來源。
重新定義正常與多樣性
從病理到多樣性,何謂正常人?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什麼是「正常」。神經多樣性的概念提醒我們,亞斯特質不應被單純視為病理現象,而是人類基因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差異本身並不等同於失能,只有當差異阻礙個人功能時,才需要介入協助。
社會包容的重要性
社會需要學會包容和理解神經多樣性。亞斯人不需要勉強自己迎合大眾,但仍需學習基本的社交禮貌和倫理規範。真正的包容是讓每個人都能在保持自我特質的同時,找到與社會和諧共存的方式。
延伸閱讀: 一級玩家,
電影《一級玩家》中的綠洲創辦人哈勒代,是亞斯特質在流行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他專注於創造虛擬世界,在技術領域展現超凡能力,但在人際關係上卻笨拙不堪。哈勒代因為不懂得表達情感、無法理解社交暗示,而錯過了一段重要的戀情,至死都為此感到後悔。
也才有了後來的三個彩蛋.......
最終哈勒代的虛擬形象告訴了主角,比起那段無疾而終的戀情,和一同創辦綠洲的好友決裂,才是他人生盡頭最掛念的事。
看看我當初寫的中二價值,突然一切都通了,亞斯..........
三個我從小具備的價值、特質,搭配當年10出頭歲小朋友就喊過的中二宣言:
公平
:從更高層次的拯救弱勢者好奇心
:我想體驗這世界所有的一切高敏感
:想替所有人承受痛苦
擁抱童年的自己
過往我總是在為自己的特質尋找各種理由,童年創傷、原生家庭的影響阿,不知為何,就是需要有一個理由,來告訴我,為什麼我會是這個樣子?
雖然超凡入聖者終究是少數,但每個亞斯人都有能力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關鍵在於找到平衡點——既保持自己的特質,又學會與世界和諧相處。
雖然沒有在童年被發現亞斯特質,盡早在教育上做點改變,很大一部分的痛苦可說都源自於此,但從來不嫌晚!
了解自己
接納自己
改變自己
刻在基因裡的特質沒法修改,但能改變與世界的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