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位千億企業的總經理說了一句話,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我現在有八個AI助理,其中一個幫我寫了一個合併報表的程式,年薪不到七千塊台幣。」
是的,你沒看錯。這位總經理的企業橫跨全球,需統整超過兩百份合併報表,以前是靠一堆人力日夜加班,如今只需按下一個鍵,報表就自動出爐,效率飆升。
教會他這一切的,並不是高薪顧問,而是他的AI助理——一個會寫Python、從不抱怨、犯錯還會道歉並修正的「數位夥伴」。
AI是奴工?還是新世代的超能力?
這位AI助理不僅工時無限延長不加班費,還有滿滿情緒穩定性,沒有抱怨、沒有請假、沒有一例一休,甚至還能快速升級學習。
在AI來勢洶洶的今天,我們看到一個現象正在發生:
不是AI取代你,而是會用AI的人,正在取代不會用AI的人。
微軟、Google、亞馬遜:裁的不是人,是「不會用AI的人」
微軟在營收創新高的同時,卻宣布裁員六千人,其中四成是軟體工程師。納德拉直言:「我們的某些專案,現在有三成程式碼是AI寫的。」
這不是例外,而是趨勢。科技巨頭們紛紛出手,「提前裁」,反而是出於善意,因為:
「如果再晚點裁,員工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了。」
對企業來說,真正危險的,不是裁員,而是AI整合得太慢。
管人難,不如教AI:主管們的新選擇
越來越多主管低聲說出他們的心聲:
- 「教人太累,還會生氣。」
- 「AI學得快,錯了還會自己改。」
- 「同樣要教,我寧可教AI。」
在提案競賽中,有主管表示,他訓練的AI產出,比10個員工加起來還快、還準、還不抱怨。甚至有主管選擇離職創業,靠訓練AI接外包案,不但收入翻倍,還不用管理情緒失控的員工。
工具還是戰友?AI的角色由你定義
Google前CEO施密特曾說:「AI將讓人類的生產力,每年提升30%。」
這不再是預測,而是進行式。
現在的問題變成:我們能不能跟上每年30%的成長速度?
這不只關於技術,而是關於學習、提問、合作。
日常練習:問對問題,讓AI幫你放大智慧
如果你還沒開始使用AI,不用急著恐慌。但你該做的,是從今天開始,試著問它問題。
就像黃仁勳說的:「折磨你的AI,讓它為你長智慧、增知識。」
把AI當助手,是起點;
把AI當思考夥伴,是下一步。
小結:誰會被淘汰?不是被AI取代的人,而是拒絕學習的人
AI不會直接讓人失業,但不願學AI的人,會被願意學的人取代。
未來的職場,最重要的技能,不是「你會什麼」,而是「你能不能持續學會新東西」。
所以,與其焦慮被取代,不如主動學習——讓AI為你加速,而不是超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