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老是搞砸任務?也許不是他不夠力,而是你說錯了話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情況:
任務交代下去了,開會講過、Line也補充了,但下屬交回來的東西卻完全跑錯方向,不但要你重工,還白白浪費一週?
你心想:「我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到底是哪裡沒聽懂?」
這就是職場中最常見的「交辦幻覺」,主管以為自己說得夠清楚,實際上下屬根本沒真正理解,更別提能準確執行。
很多新手主管、甚至資深主管都會誤以為:「我把內容講出來,就算是完成任務交辦。」但現實是,向下溝通從來不是『講一次』就好,而是一整套『說話順序+理解閉環』的設計問題。
在團隊管理中,你說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你「怎麼說」、「什麼時候說」、「順序怎麼說」,才是關鍵差異。
就像導演不只是把劇情告訴演員,更要設計出讓對方能演好的節奏、情境與路線。
這篇文章,我會帶你從主管最常見的「錯誤交辦方式」出發,拆解:
- 為何你以為講得清楚,對方卻總做錯?
- 為何你的說話順序,反而讓人越聽越模糊?
- 如何用一套高績效主管都在用的「交辦順序」,讓人聽得懂、做得對、交得準?
向下領導不是靠權威,而是靠語言的精準設計。只要你改變說話順序,團隊執行力、責任感、主動性就會完全不同。
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你以為說得夠清楚,卻總是被誤解?
原來,你正中了最容易忽略的「主管交辦幻覺」。
第一章,你以為說清楚就好?主管最常犯的「交辦幻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惑:「我不是已經把任務內容、截止時間、目的都講清楚了嗎?怎麼還會出錯?」
這其實是許多主管共有的錯覺,我們稱它為「交辦幻覺(Delegation Illusion)」:
主管以為「我說過了」=「對方理解了」=「事情會照做」。
這三個步驟中,每一步都有可能斷線,但大多數人只確認了第一步,卻沒檢查後面兩步。
結果就是:你說得自認很清楚,下屬卻心裡一堆問號,行動起來偏差離譜,最後你又只好自己收拾。
【為什麼會產生交辦幻覺?】
交辦幻覺的根源,來自於兩個錯估:
- 錯估對方的資訊背景:
主管常忽略的是,你腦中有全局畫面,但下屬沒有。
你用三句話濃縮了三週的會議內容,但對方根本不知道你「省略了什麼」。 - 錯估語言的傳達力:
我們說出一個指令,內心有一套邏輯流程與畫面,但對方聽到的,只是表面語句,腦補的畫面完全可能偏離原意。
換句話說,你以為對方聽到的是「資訊」,但實際上他接收的是「解讀」。
【案例對照:一句話的理解落差】
主管說:「下週前把企劃書弄出來,我要看到一份完整的提案。」
你覺得已經講得很清楚,但下屬可能會產生這些疑問:
- 完整指的是幾頁?要有什麼內容?
- 是要有設計排版還是文字草稿就好?
- 提案是對內還是對外?誰是對象?
- 要自己先列預算?還是等主管審後再補?
這些細節如果沒說,對方就只能「猜」。一猜,就錯。
【當下屬猜主管的心思=消耗執行力】
一旦交辦不清,下屬不是立即問,而是「先照自己理解做做看」,最終結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