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如何不去怪罪在關係中不符合你期待,卻讓你成長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不去怪罪在關係中不符合你期待,卻讓你成長的人?」

當你帶著這份覺知,代表你正在從「傷」中走出,開始願意看見關係的多重意義——

不只帶來痛,也帶來覺醒與蛻變。透過三個層次的練習與視角, 走向釋放與轉化:


🌑 1|承認自己的「期待」與「失落」是真實的

我們會怪罪,是因為:

  • 你曾付出真心,對方卻沒有如你所願回應;你曾以為會更好,結果卻讓你遍體鱗傷;你感受到不對等、不被重視、不被看見。這些多數是源自於個人的感受,未必是真實的。

💬 對自己說:

「我有權感到失望,我的期待不是錯誤的。但我選擇不讓這份失望,永遠掌控我。」

🔸可以這樣寫下來幫助釋放情緒:

  • 「我曾經希望你是怎樣的人?」
  • 「你沒做到哪些,讓我最受傷?」
  • 「那時候的我,最需要什麼?」

這是一個與內在小孩對話的過程。不是在責怪自己,而是在療癒「當初有期待的自己」。


🌘 2|看見這段關係帶來的「靈魂功課」

關係中的「破碎感」,往往是靈魂進化的入口。你可以這樣自問:

  • 如果他沒有令我失望,我會看不見自己有多委屈求全?
  • 如果我沒被推開,我會不會還在討好他、否定自己?
  • 如果關係一直「剛剛好」,我可能永遠不會成長,甚至不會問這個問題。

💡轉念不是否定受傷,而是從傷裡找回主權

🔸可以練習寫下:

  • 「這段關係帶我看見了自己哪個傷口?」
  • 「我在這裡學會了什麼?我變得怎麼樣了?」
  • 「我不是他想要的人,卻意外讓我成為我更想成為的人。」

🌕 3|從怨恨轉向祝福:選擇放下控制

當我們怪罪對方時,內心其實還在說:「你欠我一個結果。」

但這世界上有些人,真的來得剛剛好,離開也剛剛好。而「他沒變成我想要的樣子」,其實就是上天提醒你:「有些人只是你的過客,但你的成長,是永恆的禮物。」

🌾 一個放下的儀式練習:

「謝謝你曾以那樣的方式出現。雖然我曾受傷,但現在我願意放下你不曾做到的模樣。

你不再是我的未來,但你曾經幫我找到我自己。我祝福你,也祝福現在這個不再執著的我。」

然後把這張紙燒掉、撕掉,或收藏在某個你知道可以封存的位置。


💗 最後的提醒:

關係不是用來「滿足我們」,而是用來「照見我們」——照見我們還相信什麼、以及我們的渴望,還未療癒的還有那些。

如果你能在失望中不斷找回自己,那你已經不只是「愛過一個人」,你是透過一個人,學會愛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51會員
337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府辛聊瘉室的其他內容
2025/05/25
✧「身體健康,過好每一天,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這樣的願望,聽起來很簡單,卻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能好好擁有的。 沒有誇張的夢想、也不貪心什麼富貴名聲。只是想把生命過得有感覺、有滋味、並樂在其中。 這樣平凡的願望,其實並不容易。為什麼? 因為我們身處的世界,不斷告訴我們要拚搏、要成功、要比較、要預備
Thumbnail
2025/05/25
✧「身體健康,過好每一天,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這樣的願望,聽起來很簡單,卻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能好好擁有的。 沒有誇張的夢想、也不貪心什麼富貴名聲。只是想把生命過得有感覺、有滋味、並樂在其中。 這樣平凡的願望,其實並不容易。為什麼? 因為我們身處的世界,不斷告訴我們要拚搏、要成功、要比較、要預備
Thumbnail
2025/05/24
「陰性與陽性能量在情感中的角色」,是兩種不同但互補的愛的表達方式與情感需求。這與生理性別無關,而是心理能量運作的方式。 ☯ 陽性能量在情感中的角色:主動、給予、推動 面向說明 🌞 表達方式 主動示愛、付出行動、保護他人、解決問題 🎯 情感目標 建立連結、給予安全感、創造未來、承擔責
2025/05/24
「陰性與陽性能量在情感中的角色」,是兩種不同但互補的愛的表達方式與情感需求。這與生理性別無關,而是心理能量運作的方式。 ☯ 陽性能量在情感中的角色:主動、給予、推動 面向說明 🌞 表達方式 主動示愛、付出行動、保護他人、解決問題 🎯 情感目標 建立連結、給予安全感、創造未來、承擔責
2025/05/20
若我們不能期望別人「一定」共情與同理我們,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究竟是為了什麼? 答案不在於「放棄連結」,而在於——重新理解「關係」的本質: ✅ 關係不是為了滿足期待,而是讓我們看見自己 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每一刻,其實都是靈魂在映照自己。當對方無法理解你,你感到受傷,那個痛,其實是「你想被懂、
Thumbnail
2025/05/20
若我們不能期望別人「一定」共情與同理我們,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究竟是為了什麼? 答案不在於「放棄連結」,而在於——重新理解「關係」的本質: ✅ 關係不是為了滿足期待,而是讓我們看見自己 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每一刻,其實都是靈魂在映照自己。當對方無法理解你,你感到受傷,那個痛,其實是「你想被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創傷的歷程是靈魂愛與智慧的選擇,為其療癒則是身而為人的你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藉由療癒打開內在愛的視野,逐漸接近靈魂層次的意識高度。 最終,你會領悟到,所謂的創傷也僅是見證偉大之愛旅程的一部分,從未離開過愛的懷抱。
Thumbnail
創傷的歷程是靈魂愛與智慧的選擇,為其療癒則是身而為人的你對自己人生的負責。 藉由療癒打開內在愛的視野,逐漸接近靈魂層次的意識高度。 最終,你會領悟到,所謂的創傷也僅是見證偉大之愛旅程的一部分,從未離開過愛的懷抱。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