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常見、也極具心理與職場動態意涵的現象。以下是一篇深入又可讀的文章,幫助理解這類「越權管人」行為背後的本質、成因與應對方式。
【越權干涉:當別人總想管你的人生】
在職場、社群、家庭,總有那麼一些人,彷彿天然授權了一樣,喜歡管別人該怎麼做、怎麼想、怎麼活。你還沒請教,他已經發號施令;你才剛起步,他就急著糾正。這種「越權管人」的行為,表面是關心、負責,實則是一種邊界不清、權力焦慮與控制慾望的展現。
一、這些人為什麼要「越權」管人?
1. 內心焦慮、需要控制感
有些人面對未知或混亂時,會靠「管別人」來建立自我穩定感。越是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越是想插手別人的。2. 錯誤的責任認知
他們可能誤以為:「我是為你好」、「我有經驗」、「我比你懂」就代表有干預的權力。這不是智慧的表現,而是未學會尊重他人選擇的結果。
3. 自我價值感的補償
有人越權,是因為透過「指導他人」,才能感覺自己是有價值、有影響力的人。一旦別人不聽話,他就感到被否定。
4. 權力慣性與階層壓制
在組織中,有些人被賦予小權力後,習慣性擴權。他們模仿更高層的控制模式,以為「領導就是管」,卻不知界線與尊重更關鍵。
二、如何看待這類行為?
✅ 理性理解,情緒抽離
不要第一時間就憤怒或對抗。你要先搞清楚,對方是真的有權限、有責任,還是單純干涉?冷靜觀察他越權的背後,是善意、焦慮、還是控制?
✅ 確立邊界,堅定回應
當你發現對方涉入過多,試著清楚表達界線,例如:「這件事我會自己處理,謝謝提醒。」語氣不必衝,但立場要明確。
✅ 反問而非對抗
比如:「你會希望別人這樣管你嗎?」、「你覺得這件事是誰的責任呢?」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並不被歡迎。
✅ 避免長期依賴與縱容
如果你總是默許他人越權久了,他們只會認定你「需要被管理」。該說不的時候,一定要堅決說不。
三、如果你曾經「越權」過他人……
那麼,請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是真的被對方請託了嗎?
- 我的建議是否基於對方的需求,而非我自己的價值投射?
- 我是為了幫他,還是為了讓自己感覺重要?
尊重是雙向的,你不該期待別人活在你的劇本裡,也別輕易寫進別人的人生台詞。
四、不是每個人都該被你「管」起來
人生不是軍隊,職場不是監牢,人與人之間該有分寸。
越權不是責任感,而是一種傲慢與界線的失調。你可以關心,但不能替他人活。你可以建議,但不能代替選擇。當每個人都學會尊重彼此的空間,社會才能真正有序、自由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