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第六十二天,認識「習慣」背後的焦慮暗流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裡安靜得像能聽見內心的聲音,也擁擠得像每個人都在心中拼命找出口。真正的深呼吸,也許正是在這樣的寂靜裡才會出現。

這裡安靜得像能聽見內心的聲音,也擁擠得像每個人都在心中拼命找出口。真正的深呼吸,也許正是在這樣的寂靜裡才會出現。

內在的拉扯——從自由潛水說起

離開前公司後,今天是第六十二天。

這段時間的心境轉折,我想許多人都經歷過——對未來感到焦慮,害怕失去節奏。

一旦嘗試接觸新事物,大腦就根據過往經驗,自動生成各種情緒對話:

「這好像不是我擅長的。」

「我學會它,要花多久?」

「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摸索?存款還能撐多久?」


幾年前學自由潛水時,有一堂課讓我印象深刻,那天我們躺在教室的地板上進行閉氣訓練,教練拿著碼錶計時,同時觀察我們接近極限前的「緩衝期」——也就是身體覺得快撐不下去時,心智還能堅持多久。

教練說,那是一場與本能的拔河,當大腦感知氧氣不足,它會立刻啟動保護機制,強烈催促你呼吸。那不是缺氧,而是你的習慣被改變。 胸口會緊縮、腦中閃過畫面,彷彿身體在用盡一切力氣吶喊:「呼吸啊!」

教練說:「其實你還撐得下去,只是你的大腦不習慣相信你做得到。」

數位疲勞——我們是怎麼掉進焦慮迴圈的?

最近這段經驗又浮上心頭,每天我們無意識地滑手機,在各種社群平台間切換,就算只有短短一兩分鐘,也足以讓注意力分散

我時常反問自己:
我想從這些資訊中得到什麼? 我真的有獲得什麼嗎? 它幫助了我什麼? 到了夜深人靜時,我還能記得什麼內容? ——好像只記得,明天又要早起上班了

焦慮的根源,其實早已從這些碎片化的資訊中悄悄滋養茁壯
我們一邊滑手機、一邊內耗;一邊嚮往自由、一邊掉入焦躁
我們以為自己掌握了變化,實際上卻讓焦慮牽著我們走
注意力被稀釋,耐心一點一滴地被消磨

向內轉身——睡前10分鐘的自我對話

你知道嗎?

我們每天滑社群所耗費的時間,累積起來,早已足夠學習一項新技能,或培養一個新的好習慣

我們筋疲力盡地完成一天的工作,又習慣性地用手機填補內心的空虛與成就感
這種矛盾的行為,讓我們不斷在疲憊與「該不該起身洗澡」的拉鋸戰中掙扎,沉溺於厭世情緒不願跳脫為這一天畫下句點
好不容易洗完澡,躺在床上準備休息,卻又不自覺地拿起手機,延長這無止境的焦慮戰線

直到深夜,仍然不願意放過疲憊的自己,我逐漸意識到,長期處於這樣的生活模式,會讓大腦逐漸失去創造力,讓思考變得遲鈍且焦慮持續加劇,我得開始積極提醒自己有意識的改變

以下是我嘗試的三種方法,希望能幫助我們找回生活的掌控權:

睡前10分鐘反思法:

  • 具體做法:
    在睡前抽出固定的10分鐘(設定鬧鐘提醒),放下手機並起身坐著(不要躺著)
    準備一本筆記本或使用手機的記事功能,寫下:
      • 「今天我接收了哪些資訊?」
      • 「有沒有哪句話或哪個觀點,真正觸動了我,值得我深思?」
      • 「今天有沒有什麼讓我感到特別焦慮或不安的事情?」

        仔細回顧今天所接收到的資訊,評估其價值。如果大部分資訊都無法回憶,或是沒有帶來實質的啟發,這就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需要更謹慎地選擇資訊來源

替代行為練習:

  • 具體做法:
    建立「替代行為清單」:
        • 列出5-10個不使用手機也能帶來愉悅感或放鬆效果的活動,例如: 喝一杯熱茶 聽一首喜歡的音樂 讀幾頁書 做一些伸展運動 和家人/朋友聊天 整理房間 畫畫/寫作 冥想/深呼吸
        • 將這份清單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例如,床頭、書桌)或是有意識地提醒自己

執行「替代行為」:

        • 當你發現自己又想拿起手機時,立刻查看或回想你的「替代行為清單」,選擇一個你當下最想做的事情。
        • 強迫自己執行這個替代行為至少5-10分鐘。
        • 觀察執行後的感受,並記錄下來(例如,「感覺比較放鬆」、「注意力比較集中」)。

滑手機感受日誌:

  • 具體做法:
    每次滑手機超過7分鐘時(我知道沒有人會這樣做,但我會有意識的反應過來),立刻停止,並記錄以下資訊:
          • 「我開始滑手機的時間:」
          • 「我滑了哪些app/平台:」
          • 「我當下的情緒是什麼(例如,焦慮、無聊、好奇):」
          • 「我想要從這些資訊中得到什麼(例如,放鬆、逃避、學習):」
          • 「我實際上得到了什麼:」
          • 「滑完手機後的感覺是什麼(例如,更焦慮、空虛、疲憊):」
        • 每天睡前或隔天早上,回顧你的「滑手機感受日誌」,找出讓你最容易陷入焦慮的app/平台和情境,並嘗試避免或減少接觸。

這些小小的行動,看似微不足道,改變不容易但它們正在悄悄地改變我們與焦慮的關係,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或許,那個其實很想呼吸、也想創造的自己,正等著你伸出手,溫柔地接住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2S_旅途事務所
9會員
38內容數
M2S_旅途事務所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我選擇再次翻閱《象與騎象人》。這次的閱讀,不只是複習,而是一次內在對話——我終於理解,與其控制「大象」,不如與它溫柔共舞。
Thumbnail
2025/05/29
我選擇再次翻閱《象與騎象人》。這次的閱讀,不只是複習,而是一次內在對話——我終於理解,與其控制「大象」,不如與它溫柔共舞。
Thumbnail
2025/05/29
從一台 GoPro 到一條朝聖之路,這是一段走了九年的生命探險。我曾被焦慮困住,如今選擇擁抱真實,透過文字與影像,重新勾勒出自己的輪廓,也創造屬於我的下一步。
Thumbnail
2025/05/29
從一台 GoPro 到一條朝聖之路,這是一段走了九年的生命探險。我曾被焦慮困住,如今選擇擁抱真實,透過文字與影像,重新勾勒出自己的輪廓,也創造屬於我的下一步。
Thumbnail
2025/05/29
從螢火蟲的夜、雪梨的煙火,到朝聖之路的腳印。 我們曾經走過、也將一起擁有的探險記憶。 我們的旅程,不只是風景,更是心跳與承諾。
Thumbnail
2025/05/29
從螢火蟲的夜、雪梨的煙火,到朝聖之路的腳印。 我們曾經走過、也將一起擁有的探險記憶。 我們的旅程,不只是風景,更是心跳與承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運用九大技巧駕馭焦慮,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