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極光」現內含超150+感情專文,有吸引力養成、分手療傷、性覺察、感情詐騙、迴避型人格、女權探討、高端反殺術、我想和你談的十場戀愛,文章連結點我),本篇續序言-每週日更新《我的焦慮型戀愛後遺症》EP00,結婚以前EP01,建議合併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
我可能早就忘了我喜歡什麼了
我們總以為,選擇了對的人,就能過上對的生活
但其實,人生幸福的關鍵,從來不在於你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是——那是不是屬於你的選擇。
- 有些人選擇沉默,是為了維持和諧;
- 有些人選擇退讓,是因為怕自己一開口,就會被討厭。
但我們常常忘了:你不是不能有情緒、不能有喜好,你只是——太久沒問過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了。
這篇文章,寫給你,也寫給那個在關係裡變得小心翼翼的自己。你會看到一段從童年創傷延伸到婚後沉默的歷程,也會聽見一個男人怎麼在「不敢說出自己想吃什麼」的習慣中,一點一點找回自我感。
我相信,世界上不存在不會受傷的心。唯有願意受傷的心,才是真實的心。
兩個人在一起可以幸福,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但寂寞,會讓我們暫時像少了一半。真正該找回的,不是對方離開帶走的那一半,而是那個原本就在你身上的——被你自己遺忘的部分。
這是一篇關於「說出自己」的故事。你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利,而你選擇相信自己的那一刻,才是關係真正開始改變的起點。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從談戀愛以後,才變得那麼焦慮的。直到某天深夜,我無意間翻出小時候的一張照片
照片裡的我,穿著有點大件的制服,坐在家門口的紅磚台階上,雙手交疊,神情有點僵硬。我那時還不會笑——不是不想笑,而是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笑、該對誰笑。
我突然明白,那不是一張普通的童年照。那是一個小孩學會「藏好自己」的起點(延伸閱讀:童年記憶,決定了我們如何去愛?)。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身上的親密障礙,都是從小孩時期開始長出來的。一個人如何回應愛、怎麼處理被忽略、會不會說出需要——那些能力,不是長大後自然就會的,而是童年裡,一次次被理解、或被忽略的經驗,慢慢刻出來的。
我是怎麼從一個安靜到被誤會成「懂事」的小孩,變成一個什麼都想藏住、什麼都想靠近的伴侶?
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想帶你一起走回去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