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不是簡介,是警告
其實,想要不透露内容講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十分困難的,
而我也不想千篇一律的把網上的書本簡介抄一次。
如果你想要導讀,那麽記住這句話——
「《人間失格》的文學價值不在修辭,故事性,而是——闡述人品。」
而我對這篇作品的評價是——「成功的書,失敗的劇」。
爆雷警告,不過你要是不介意,也可以看下去。
二、分析:葉藏的小丑心態與觀點
首先,爲什麽葉藏要演一個小丑?
——社會的人互相欺騙,然而大家都能若無其事的生活,而自己卻無法融入其中。
從性格上,讓我們分析他演小丑的三個心理現象。
- 別人被逗笑,會開心,自豪。
- 別人沒被逗笑,覺得自己技窮,害怕。
- 被揭穿(竹一),會憤怒,怕被報復,恐慌。
不演小丑的話,他就怕被誤認「真實的自己就是小丑」而感到更怕。
由此看出,這位主角可謂看透了社會,卻也因此和社會格格不入。
他怕被誤會,怕別人不喜歡真正的自己,於是被世人弄得喘不過氣。
一句話總結葉藏的定位便是——
「自己太誠實,社會太虛假。」
三、手記一:從恐懼到自戀的裂縫
【手記一】的重點只有一個——
葉藏因爲害怕人類,卻不想放棄,於是做一個小丑逗別人笑。
從一開始就説自己的生活「恥辱」,接著説自己體弱多病,自己的家庭多壓抑。
被傭人慫恿做壞事,被迫接受不喜歡的禮物,卻也不敢拒絕,也不敢多説。
最後引述父親同事的雙面人性格,訴説自己對社會假面的恐懼。
看完後,我為葉藏感到痛心,
特別是不小心爲了逗笑別人,不小心露出性器的那一段,我由衷感到憤慨。
他竟然說這是「勝利」?怎麽可以從小就這麽卑微啊……
如果人間失格只有以上内容,我真的會帶著同情把書合上,久久不能平靜。
然而,其實在手記一的下半部分裏,我已經嗅到一點奇怪之處——
「在學校裏收到擁戴……臥床一學年……比班上所有人都考的出色」,
「所有學科都是十分……」。
——怎麽從訴説著對人的恐懼,不被理解的痛,突然話鋒一轉就變成一個「被愛的天才」呢?
還沒看手記二的我也沒多想,
當初的我抱著《人間失格》是遺書的心態去朝聖,
想著去看看一個同樣孤獨的靈魂怎麽會走上毀滅之路的。
手記一裏面葉藏給了我這樣的感覺:
「一個托著腮的人,下意識地寫著腦中對「文字」的印象,用力把思想剖開,也沒在意誰懂。」
所以,也許那個突兀的描述,就是一個思想斷裂的行爲藝術,一個寫作手法而已?
《人間失格》真的是記述一個「被『世間』欺負的誠實人」嗎?
後來我發現,若要把這本書説成表演,
那部分根本不是什麽橋段,而是——
「悲劇主角戲服的第一條裂縫。」
四、葉藏與女人們
我不會按照手記一,二,三,進行摘錄,
因爲後期除了葉藏加入共產運動的軼事外,只是環繞著一個主題——
女人。
從掘木説他是情場老手開始,
他便一口氣用了以後的章節,介紹了——
「房東女」、「女同志」、「殉情女——常子」、「單親母——靜子」、
「天真處女——良子」。
《人間失格》——儼然變成《葉藏戀愛物語》。
從葉藏的對自己風流史的描述上,最能看出他的本性。
首先,他認可了竹一「你會被女人癡迷」的説法。(這顯然十分自戀)
到了妓院,說妓女們對他都帶著「不勉強,自然的好意」,
表面上説著厭惡,卻還是繼續去妓院「休息」,
寫自己被服務生,醉漢,女人包圍是尋找安慰。
他也毫不畏懼用「啊,確實是這樣啊……」等假裝驚訝的語氣,
用一整段描述自己如何被各種女生追求。
五、失敗的表演,明顯的操控
我們從他人品上面看:
- 説自己不懂女人這個「生物」,卻一生追尋女性,渴望被她們愛。
- 前面說女人沒貞操,後期對藥店老闆娘的第一句是——「我可以親你嗎?」
- 認爲接受女人的禮物是勉強自己,親吻等於「打發」。
- 和常子殉情失敗,過了一段時間便前後和兩個女人(靜子,良子)發展兩段戀情。
- 沒錢,不是把女人的東西當了,就是直接賒賬。
如果葉藏是真的可憐,自卑,怎麽會肆無忌憚做出如此渣男和沒責任的行爲?
結合他的總總優勢——會畫畫、會寫文章、不讀書也能高分,還有超多桃花。
我姑且放過他富有這一點,畢竟他後期確實是沒錢了。
不過説到顔值——
通過撿到手記的那人所描述的:「相當英俊」,
掘木也說過:「這家夥算是個美男子啊」。
爲甚麽他對於女人訴説身世不感興趣,反而愛常子的一聲嘆息?
設想一個玩過《俠盜獵車手》的人,總希望別人覺得他是個真罪犯。
那人當然對於真罪犯的犯罪歷史不感興趣,因爲他要的只是是罪犯一句——
「兄弟,我們果然是同路人呢」。
或許,他身世沒自述般凄慘,
而他也不是想找「懂他的人」,更像找「信他的人」。
那聲嘆息,就等於一個真正孤獨者的無條件認可:
「我愛你,因爲你和我同樣寂寞。」
他根本對自己的魅力十分瞭解,
並一直利用著人們的同情心,讓自己被照顧、被愛、被呵護。
六、竹一與掘木:揭穿劇本的兩人
其實有三個角色看透過葉藏,但主要的是——
竹一和掘木。
先説掘木,葉藏把他描述成一個讓人厭惡的利己主義者。
字行間透露出他對這位酒肉朋友的厭惡,鄙夷,卻也有離不開他的羞恥。
不過離不開一個重點:讓我們覺得他是壞人,自己是好人。
掘木說的——
「你別出言不遜,我可不是像你一樣蒙受過當罪犯的恥辱啊。」
「因為我不像你啊,我玩女人,但不捲錢也不讓她們為我而死。」
——全都一語中的。
掘木稱不上好人,但他完全不是葉藏口中對自己不自知的小丑。
我也討厭不了他口中這位「很假的東京人」,
只因他對葉藏的瞭解,比我,甚至比葉藏本人更清楚。
至於竹一,他對葉藏後期的影響十分巨大。
他不但知道了他在裝,也給了他兩個預言,一準一失,
而葉藏的一生全都離不開它們。
他們是兩面鏡子,反射著葉藏最羞恥的一面,讓他厭惡。
他怕的——
其實不是社會,而是揭穿他劇本的人。
七、他真的可憐嗎:葉藏辯護者必看
若你要説葉藏孤獨,沒人懂——
那麽,常子是死的嗎?(對,葉藏害死的)
找到了一個能一起殉情的女人,請問這是什麽流派的孤獨?
若你要說他沒被愛過——
他殉情後,老家還是給了他繼續讀書,得到生活費的機會。
他自己沒接受罷了,還要怪罪關心他的親戚説話太含蓄。
若你要說他窮了,生活苦了——
在結尾,他可是到老家退休了呢,年僅二十七。
二十七歲,嘗遍各種戀愛(以及酒精和嗎啡),
弄了一堆爛攤子,還是被女人、親戚「比目魚」,和他大哥買單。
如果我們把他的運氣拿走會變成怎樣?
沒富有家庭——就沒有大哥,「比目魚」。
不帥和沒天賦——就沒有女人。
而就算葉藏的痛都是真實的,難道不是出生已經贏了許多人了嗎?
要是給普通人這麽任性,早就弄死自己了。
八、我不恨他,我只是失望
也許到這裏,你會覺得我非常恨葉藏,
倒也不是——
一個人要是沒毛病,怎麼會希望用這種方法去得到愛呢?
我從來不會去批評一個人有「多痛」,比較痛苦是個很自私的行爲。
我只是對他「自己選擇痛苦」,感到失望罷了。
反而,如果他的不幸是來自於精神疾病,
我會比以前更同情他。
因爲他的人生,就像一堆沒説明書的超級電腦零件。
如果正確組裝,正確使用便可以比普通人更成功,只是——
他一出生便是破碎的,無法組裝,也無法使用。
無論他演還是沒演,葉藏也不是什麼窮凶極惡,死無餘辜的犯人。
假如家庭當初給他多點關懷,給他點真實的愛,
或許他就不會走上如此極端的求愛之路了吧?
而最後一幕,點出了三本手記都是葉藏寄出的。
我覺得,葉藏只是個極度希望被同情,被發現的小孩子罷了。
九、總結:《人間失格》真正價值
他對於社會的虛假洞察,嘗試融入的描寫固然清晰。
但或許不少人已經清楚這個事實,
只是我們都選擇玩這個「遊戲」,看破不説破,爲了一口飯罷了。
所以我倒是沒覺得葉藏的觀點爲我帶來什麽嶄新視野。
結果呢,結局老太婆的一句——
「我們認識的阿葉……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啊。」
——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
原來,《人間失格》帶來的社會剖析不是什麽人性虛假和黑暗,
而是——
「只要你有魅力,即便無賴事情做盡,哪怕死了,還是會被愛著。」
作者這種「不可信敘述者」的手法活生生把一本書變成偵探遊戲。
從字行間,通過第一人稱的記述方法,
把一個人的性格寫得如此含蓄卻暴露,讓我由衷感到敬佩。
從文學,從社會角度看,以及知名度看,這本書毫無疑問十分成功。
然而,如果作者的目的是想我讀完後同情主人公,想我哭,這是個失敗的劇本。
我看出來他有種一邊做壞事,一邊爲自己感到羞愧的感覺,
這也不難理解,我也很常很怪責自己,卻也改不了。
只是,改不了的,我不會讓它變得更糟,
而葉藏的罪惡感是叫他「繼續爛吧,爛多一點,放棄就好」。
從當小丑,到吸烟、酗酒、吸毒、進精神病院,最後人壞掉回老家。
這是一條明顯的墮落線,但哪怕他在其中一環選擇跳出去,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悲劇。
很遺憾的,他所謂的「跳出去」就是深一層的墮落。
如果他正常,或許嘗試努力過;如果他不正常,或許他沒能力。
但最後,只有一個事實——
沒有精神病,
葉藏就沒有「喪失」當人的資格,是他自己選擇不當人的。
我整篇文章,都只是在評論葉藏,這位虛構的主角,
由於對作者不瞭解,我就不對他多作評論了。
不過,我還是看到一篇來自豆瓣的——《太宰治的後半生》的書評,覺得蠻有趣的。
我本來讀太宰治說,「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覺得很感動…… 讀了這本傳記,我切實感受到了什麽叫他「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只覺得「真的可恥啊!」
最後,讓我用一個名言作結。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遺書》寺内壽太郎
其實《人間失格》并沒有這句。
後記
啃完了,好孩子從來不挑食
總算把書給嚥下肚子了,老實說,鯡魚罐頭比較好吃。
看完書仿佛胃裏翻滾完,現在可不謂不神清氣爽,
我沒有聞到臭氣後順手開窗把書扔上垃圾車,
也沒中途扔爆米花,憤而離場……
尊重給夠了吧?(當然,也是因爲沒看完書的,沒資格評論)
我覺得他的渣,是渣到我身上的,簡直是玩弄我感情。
還有他講述自己各種桃花的那八成内容,
我其實懷疑這本書擺錯區了:
兩成【中二病網文】,八成【悲劇戀愛小説】。
中文翻譯恐懼症
要説我沒學到東西就太武斷了,
在掘木第一次請葉藏喝酒的那段,我學到了「象姑」這個詞(中文翻譯),
意為「像姑娘卻是個男的」——換句話説就是有點受受的小鮮肉啦。
後來我查了日文原文,是「チゴ」,意思僅僅為「孩子」。
也許是因爲日語的「チゴ」詞義和本意不同?
我當時可怕了,心想這是什麽奇怪翻譯……
有機會必須看一次原文,就當學日語吧。
葉藏的兩條「If」線
其實看完後,我還有一個不正經的結論——
葉藏説白了就是個悲劇系,自帶頹廢感的美型少年。
要是出生在現代,他會是個會每天在社交媒體發黑白詩句、鎖骨,和下顎骨的網紅。
你要是在留言區可憐他,他只會統一回復「どうも🖤」。
當然,也可以是乙女遊戲的精神病風天才型帥哥隱藏對象。
長著一副弱氣無辜樣,卻出口成詩,張口便是「我要吻你」。
好結局:照顧幽默漫畫家一輩子。(不排除鬼混,酗酒,嗑藥等習慣)
中性結局:他說「不希望影響到你」,然後獨自回老家享老。(二十七歲「高齡」退休)
壞結局:殉情——你死了他沒死,而且還要看著他和另一個女人親熱。(另外兩個女人)
……誰會買來玩啊?
未發表的中二病評論
説點正經的,在早期,我寫過一篇《人間失格的評論》的評論,
當時的我抱著一種幾乎狂熱的態度為葉藏辯護。
我重新審閲了一番,
雖然言辭激進,但也非信口雌黃。
有機會的話,稍作修改(主要是髒話的部分)便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