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溫柔,但也可以有界線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當了媽媽之後,你是不是也常常退讓? 怕孩子哭、怕別人批評、怕破壞關係,於是一次又一次地說:「好吧,那就算了。」 但不說出口的那口氣、沒被聽見的情緒、被壓下去的需求,久了,會讓人慢慢失去自己。

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怎麼當了媽媽之後,個性變了——變得容易妥協、容易累、容易情緒暴走。 我後來才明白,那不是性格改變,而是因為:我太久沒有表達「我不行」。 身為媽媽,我們被教導要溫柔、體貼、有愛心,但很少有人告訴我們:「溫柔的人,也可以有界線。」 我開始練習在孩子面前說:「我現在真的很累,我需要先坐一下」。 我開始練習對長輩說:「這件事我不太方便,可能需要你們體諒」。 我也開始練習對自己說:「我不是不夠好,我只是需要保護自己的能量。」 不勉強、不討好、不內耗,才有餘力愛人也愛自己。 你也可以溫柔,也可以有立場。 真正的愛,不是犧牲自己,而是一起學著尊重彼此的界線。

👉 如果你正在學習「溫柔又有力量」的表達,歡迎追蹤我,一起慢慢練習。 👉 下一篇將陪你走進日常的調適儀式,聊聊那些小小的、屬於自己的放鬆方式。

🔖 延伸閱讀

📍 我允許自己,偶爾崩潰(上一篇)
📍 那些讓我慢下來的儀式感(下一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小步前行日子
16會員
61內容數
每一小步,走自己的路。 每一小步,寫一篇記錄。
2025/06/14
「我今天又忍不住吼了孩子……」 「我是不是很糟糕?」 當我們情緒潰堤時,常常第一個反應不是安慰自己,而是責備自己。 但崩潰,真的代表我們失敗嗎? 還是,這是身體和心靈在提醒我們:「你真的太累了。」 我以前以為,好媽媽就是情緒要穩定,面對哭鬧要有耐心,永遠都能溫柔地回應孩子。 但現實不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5/06/14
「我今天又忍不住吼了孩子……」 「我是不是很糟糕?」 當我們情緒潰堤時,常常第一個反應不是安慰自己,而是責備自己。 但崩潰,真的代表我們失敗嗎? 還是,這是身體和心靈在提醒我們:「你真的太累了。」 我以前以為,好媽媽就是情緒要穩定,面對哭鬧要有耐心,永遠都能溫柔地回應孩子。 但現實不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5/06/13
當媽媽之後,我們的時間被切得零碎又緊湊。 做家事的時候想著孩子,陪孩子的時候想著未做的事, 好不容易有點空檔,卻又有罪惡感,覺得「我是不是該趕快做點什麼?」 但,空下來,真的就是浪費時間嗎? 我曾經以為,身為媽媽,「忙」是一種應該。 如果我能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我就是一個有效率、對家庭有貢獻的
Thumbnail
2025/06/13
當媽媽之後,我們的時間被切得零碎又緊湊。 做家事的時候想著孩子,陪孩子的時候想著未做的事, 好不容易有點空檔,卻又有罪惡感,覺得「我是不是該趕快做點什麼?」 但,空下來,真的就是浪費時間嗎? 我曾經以為,身為媽媽,「忙」是一種應該。 如果我能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我就是一個有效率、對家庭有貢獻的
Thumbnail
2025/06/12
當媽之後,我們很容易掉進一個「我應該更好」的陷阱。 該有耐心、要陪伴、要營養均衡、要不發脾氣……但現實是——我們根本無法做到每一項。 可是,為什麼我們會因為沒做到而責備自己? 為什麼不曾肯定「自己已經很努力了」? 我曾經問自己:「如果我沒那麼有耐心,是不是就不是一個好媽媽了?」 「如果我會發脾
Thumbnail
2025/06/12
當媽之後,我們很容易掉進一個「我應該更好」的陷阱。 該有耐心、要陪伴、要營養均衡、要不發脾氣……但現實是——我們根本無法做到每一項。 可是,為什麼我們會因為沒做到而責備自己? 為什麼不曾肯定「自己已經很努力了」? 我曾經問自己:「如果我沒那麼有耐心,是不是就不是一個好媽媽了?」 「如果我會發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受不了了,總不能這樣沒完沒了地下去,我整理整理,心想:你弄不好的我可以幫你弄,日子總得好好過下去,我對你的愛也不能因為這樣就亂了。但,剩下的,你自己玩吧。告訴他把牙刷了啊,媽要先睡了。 突然孩子哭著大叫,叫著媽說,我要跟妳溝通!!!
Thumbnail
受不了了,總不能這樣沒完沒了地下去,我整理整理,心想:你弄不好的我可以幫你弄,日子總得好好過下去,我對你的愛也不能因為這樣就亂了。但,剩下的,你自己玩吧。告訴他把牙刷了啊,媽要先睡了。 突然孩子哭著大叫,叫著媽說,我要跟妳溝通!!!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