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像在關心,其實是否定孩子原本的樣子
昨天去面交大提琴
見面前媽媽有提到女兒有點害羞
試琴時我問媽媽:
「要不要我離開讓孩子比較自在?」
媽媽說:「不用」
孩子拉了兩個空弦就說:「可以了,我要買」
媽媽說:「妳拉一首曲子或是音階試試看啊」
孩子彆扭的拉了幾個音階
我都能感覺到她的不自在
媽媽問我學琴的經歷
我說我是音樂班,也很推薦加入音樂班
她問:「加入音樂班的話,孩子可以變得不像現在這樣嗎?」
那一刻,我感覺到她對孩子的「現在」有些難以言說的不滿
我猜她意思是更活潑、更大方、更「正常」
我看著孩子說:「像現在這樣也很好啊,每個人都有獨特性」
-
送他們離開後,我深深難過
不知道那孩子聽了多少次
「妳這樣不好,變得活潑一點好嗎?」、「不要再這麼害羞了」
這些話像是溫柔外衣包著的否定
是一種原本的樣子不被接受的感覺
是一種我要變得活潑開朗妳才愛我的感覺
長期被否定自己的個性
難道就能變得活潑起來嗎?
還是會更加壓抑呢?
-
之所以感觸這麼深
是因為我認出了我自己
我媽也經常說我太不靈活、做事沒彈性
在我聽來就是我現在的樣子不被她接受
她要我直接變成另一個她喜歡、她覺得較好的樣子
我知道保持彈性在某些時候很有用
甚至我也希望自己更有彈性
但我更希望她可以先接受原本的我
再陪我慢慢調整、放大彈性
而不是直接否定我、以愛之名催促我改變
不是在遠方叫喊:「快一點,往前走!」
而是來到我身旁,牽著我一起慢慢走過去
-
很多人其實都習慣這樣做
出於愛,但習慣用催促代替接納
想拉近,其實在推開
本意想要你變好,實際上卻讓你變更不好
一邊說愛你,一邊改造你
-
我也在想 「像現在這樣也很好啊,每個人都有獨特性」這句話
給了她一個也許從沒聽過的聲音
當時她沒反應,但她會記得
有一個陌生人沒有要她變得不一樣
也沒有要她要怎樣做才對
她可以是現在的樣子
不要放棄自己靈魂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