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樣子不夠好嗎?當我們以愛之名催促孩子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些話像在關心,其實是否定孩子原本的樣子

昨天去面交大提琴
見面前媽媽有提到女兒有點害羞

試琴時我問媽媽:
「要不要我離開讓孩子比較自在?」
媽媽說:「不用」

孩子拉了兩個空弦就說:「可以了,我要買」
媽媽說:「妳拉一首曲子或是音階試試看啊」

孩子彆扭的拉了幾個音階
我都能感覺到她的不自在

媽媽問我學琴的經歷
我說我是音樂班,也很推薦加入音樂班
她問:「加入音樂班的話,孩子可以變得不像現在這樣嗎?」

那一刻,我感覺到她對孩子的「現在」有些難以言說的不滿
我猜她意思是更活潑、更大方、更「正常」

我看著孩子說:「像現在這樣也很好啊,每個人都有獨特性

-

送他們離開後,我深深難過
不知道那孩子聽了多少次
「妳這樣不好,變得活潑一點好嗎?」、「不要再這麼害羞了」

這些話像是溫柔外衣包著的否定
是一種原本的樣子不被接受的感覺
是一種我要變得活潑開朗妳才愛我的感覺

長期被否定自己的個性
難道就能變得活潑起來嗎?
還是會更加壓抑呢?

-

之所以感觸這麼深
是因為我認出了我自己

我媽也經常說我太不靈活、做事沒彈性
在我聽來就是我現在的樣子不被她接受
她要我直接變成另一個她喜歡、她覺得較好的樣子

我知道保持彈性在某些時候很有用
甚至我也希望自己更有彈性
但我更希望她可以先接受原本的我
再陪我慢慢調整、放大彈性
而不是直接否定我、以愛之名催促我改變

不是在遠方叫喊:「快一點,往前走!」
而是來到我身旁,牽著我一起慢慢走過去

-

很多人其實都習慣這樣做
出於愛,但習慣用催促代替接納
想拉近,其實在推開
本意想要你變好,實際上卻讓你變更不好

一邊說愛你,一邊改造你

-

我也在想 「像現在這樣也很好啊,每個人都有獨特性」這句話
給了她一個也許從沒聽過的聲音

當時她沒反應,但她會記得
有一個陌生人沒有要她變得不一樣
也沒有要她要怎樣做才對
她可以是現在的樣子

不要放棄自己靈魂的形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些情緒需要翻譯
10會員
21內容數
如果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表達與情緒的表達不良而造成關係惡劣。有的時候,明明是關心,可是卻口出惡言,讓對方的心情變得更差,雙方的關係距離更加疏遠。舉例來說,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可能因為擔心或失望,語氣變得急躁,甚至帶有責備的口吻。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容易讓孩子感到被否定和不被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身為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期望,覺察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可以再多問問自己,期望背後我們在渴望什麼?
Thumbnail
身為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期望,覺察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可以再多問問自己,期望背後我們在渴望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