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踏入職場,總會遇到幾個問號——「為什麼這件事要這樣做?」 「為什麼大家都接受這樣的安排?」 「這樣真的合理嗎?」
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不成熟,你只是開始「看見了那些看似正常,卻根本不正常的現象」。
🚧 1. 常見但其實不合理的職場現象:
- 情緒勒索式的加班:「大家都還沒走,你這樣很不合群。」
- 無償情感勞動:「你就幫個忙吧,我記你一份人情。」
- 上對下的情緒發洩:「你要習慣主管情緒不好,這是磨練。」
- 無效但繁瑣的工作流程:「這是慣例,不需要改。」
- 責任模糊、功勞單吃:「你做事要有團隊精神,但表現是我帶出來的。」
🔍 2. 為什麼這些行為其實不合理?
這些行為之所以被視為「文化」,只是因為:- 長期沒人反對
- 言語包裝得很體面
- 用群體壓力讓人不敢說不
- 「被合理化」成忍耐、磨練、付出
但事實是:這些行為侵蝕了人的尊嚴與職業的界線。
一個健康的職場,不應該是誰更能撐、誰更能忍,而是誰能做出最有效的貢獻。
✅ 3. 我們可以怎麼做?
- 辨識這些「假合理」行為,不要被慣性麻痺
- 用尊重而不妥協的方式,劃出自己的底線
- 當你成為別人的主管或前輩時,不要複製這套系統
- 善用自己有的資源與知識,尋找能更好發揮價值的空間
一份工作值得你努力,不代表值得你忍氣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