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教會與自我餵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神學少女那邊有不少關於離開教會之後如何不離開信仰的討論,這我有經驗,就來談一下好了。

先說明一下教會若以一個組織或機構來看,在歷史上有那些變化。

初代教會在地下化以前,就只是在有錢人家聚會(畢竟只有他們家裝得下那麼多人),聖經描述得似乎很美好,其實這是歷史上的一個特例,因為他們以為耶穌的再臨是短期的事情,所以才放心的把家產全都賣掉一起住,很快就發現錢花光了,於是保羅又開始做帳篷賣錢,教會成為一個聚會的地方,不再是住在一起,只是一樣在有錢人家聚會就是了。

這段時間信徒會來來去去,畢竟聖經還沒定本,每個使徒講得又不大一樣,所以滿常吵架的,其實跟現在也差不多。

之後開始受到迫害,教會成為避難所,但也同時如果信徒離開教會,等於暴露在死亡的威脅當中,所以不會隨便離開,真要離開很可能就直接是叛教,但因為教區隔離,各自神學發展出不同樣貌,越分越開,也自然吵架越吵越厲害。

等基督教逐漸變成歐陸主流宗教,這時教會變成社群核心的作用,跟台灣鄉鎮宮廟類似,脫離這個體系會社會死亡(台灣早期基督徒就是遇到這種狀況,在村子與家族裡被排擠),於是教會約束力很強大,除非你搬家,不然換教會或離開教會這種事情簡直匪夷所思。

這時因為教義混亂造成問題,幾次開會還有殺來殺去之後後定下比較固定的原則,不過原則歸原則,各地還是有不同想法出現,然後當然還是繼續吵架。

之後教廷主導時期這種教義分歧問題比較少,取而代之的是各地王侯的政治算計,所以然也是繼續吵架跟戰爭,不過這段時期理由比較是政治性的,宗教是煙霧彈。

宗教改革時期因為各種宗派出現,改宗的事情變得很常見,雖然有時候可能很血腥,但改宗換教會不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尤其這時人類遷徙越來越頻繁,本來就會有換教會的需求,但基本上還是留在教會體系裏面。

很多人誤會當時宗教迫害科學,其實最主要是不同意見吵架,那些科學家也全都是神學家,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在教會進行,現代科學沒有教會根本無法出現。

當然越來越都市化,挑教會也越來越自由,人口密度夠大,大家也可以挑同質性高的教會去,換教會逐漸不再讓人大驚小怪,當然家族裡可能會有一點紛爭就是了。

台灣也是這樣,歷史最久的長老教會家族自然多少有點歷史傳承的壓力存在,不過其實大家越來越不在意這種事情。

反倒新興教派或小教派對這種事情更敏感,因為教會數量比較少,換教會可能同時等於換宗派,只有長老教會到處都有(因為強調社區化,不希望教會規模太大,人多就分開成立教會),所以大可在不同長老教會裡面挑自己喜歡的。但基本各宗派都不會禁止人換教會,你完全可以挑到高興為止。

但如果你不挑了呢?

對,很多信徒離開教會,在教會受傷是一種,這最近超多人討論就先不談,可是還有其他原因,疫情期間就是這樣,不少人看過線上聚會之後,可能突然接觸到種不同教義,認知受到挑戰,開始質疑教會,所以也沒想要回去。

這就是教會平常牧養有問題,因為教義的多樣性反應的不單是各宗派神學認知的差異,很多時候反應的是不同文化背景與處境,如果教會不教會眾明白這些差異,那麼當會眾發現教會現在教的東西幫不了他(也只是幫不了他,但可以幫別人,不要太自我中心),或者跟他的處境牴觸,就會感到受傷而離開。

各宗派自然有自己的核心神學認知,但讓會眾明白其他主張的存在有其必要性,這可以讓教會在自我主張的同時保留面對不同處境的彈性,這不是說要改變信念,而是能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即時的幫助。

同時,基督徒自己也該有這種韌性,這樣你才可以在不同教會怡然自得,不然要一輩子不出問題太難了,何況一昧地認為教會要能滿足你個人需求,這只是單純有大頭症。我們當然希望教會能呼應到每個人的處境與需求,不過我們也很清楚這種事情以人類的能力是絕對辦不到的。

所以教會要教導神學,更人更要研究神學,這完全是基督徒本分。

如果覺得教會做不到,就會離開,找其他地方去。

或者在線上求助,畢竟現在線上資源豐富,尤其是對神學的疑問。

這無妨,如果只是靈性需求的攝取,表淺的可能這樣就夠了,你甚至可以直接問ChatGPT,但深入到真正建立關係,網路是不可能辦到的,AI也不行(我已經訓練自己的神學AI模型一陣子了,告訴各位,真的只是資料庫,雖然功能強大沒錯)。

只能說,網路作為一個暫時性的避難所無妨,但絕不是長久之計,好好培養自己靈性的韌性,你在教會就不會只是接受者而是供給者。別誤為我要表達的,做一堆服事或奉獻不代表你就醫定是供給者,實際上依然可能只是接受者,只是接受指令照做而已,然後久了你會開始覺得被剝削,這不是因為你是供給者,而是因為你只接受指令,最後會導致感覺到受迫性貧乏。

成為教會供給者意味著你能在教會的靈性領域上提供支持,例如當你看見有人在教會受傷,你能站出來協助,或者注意到教會在哪邊有欠缺,你能夠補位,因為你能看見且區分不同處境的不同需要,不是只看見自己。

這樣,才算是有成功做到自我餵養,因為你已經能夠餵別人。

如果相信耶穌是唯一且絕對的大牧者,那麼所有基督徒都該有把自己變強,強到跟牧者在靈性上對等的地位才是(職務上的分工與各自的責任與腳色自然需要尊重),這可不是自以為就好,你得真的活出那個樣子才行。

現代人很幸運有網路資源可以用,甚至AI也很好用,要自我餵養十分容易,所以如果真找不到合適的教會,先離開絕對沒問題。但要說到在靈性上長大成人,這完全是另一回事,不要被網路幻覺迷惑了,建立關係是信徒的核心功課,網路能提供的關係是有明顯殘缺的,所以修課不要只修一半啊!遲早你還是要回教會。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16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6/11
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對成功神學非常感冒,基本上講成功神學的教會我一律不視為基督教會,根本是異教,或者可以說是邪教,必須剷除。 但成功神學是什麼,雖然網路上有一堆資料可以查,我這邊還是做個一點分析好了。 成功神學主要流行但不限於靈恩派教會,源自五旬節運動(現代靈恩派的起點),基本上近百年各種嚴重到
Thumbnail
2025/06/11
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對成功神學非常感冒,基本上講成功神學的教會我一律不視為基督教會,根本是異教,或者可以說是邪教,必須剷除。 但成功神學是什麼,雖然網路上有一堆資料可以查,我這邊還是做個一點分析好了。 成功神學主要流行但不限於靈恩派教會,源自五旬節運動(現代靈恩派的起點),基本上近百年各種嚴重到
Thumbnail
2025/06/10
教會裡有些話術其實是被邪靈挾制的說法,非常有毒,會說這種話的基督徒如果是那種其實只是人云亦云搞不清楚自己在信什麼的(你放心,這種基督徒占多數,所以如果一開始就去錯教會真的很不幸),就看能不能溝通教育一下,若是中毒很深的,你有辦法就為他驅趕邪靈就試試看,不然就離他遠一點。至於會說這種論點的教會就別去,
Thumbnail
2025/06/10
教會裡有些話術其實是被邪靈挾制的說法,非常有毒,會說這種話的基督徒如果是那種其實只是人云亦云搞不清楚自己在信什麼的(你放心,這種基督徒占多數,所以如果一開始就去錯教會真的很不幸),就看能不能溝通教育一下,若是中毒很深的,你有辦法就為他驅趕邪靈就試試看,不然就離他遠一點。至於會說這種論點的教會就別去,
Thumbnail
2025/06/08
關於在教會遇到的情緒勒索,或許可以再延伸一點內容。 的確很多教會一直希望人出來服事,催促到後來甚至有點不滿的情緒出來,這當然讓人很不爽。 我身為也常被詢問能不能參與服事的人(不管在哪個教會,反正我這年紀大概都會被找),也的確見過各種不同詢問方式,所以多少感覺得到怎樣的詢問是好的,哪種是很糟糕的,
Thumbnail
2025/06/08
關於在教會遇到的情緒勒索,或許可以再延伸一點內容。 的確很多教會一直希望人出來服事,催促到後來甚至有點不滿的情緒出來,這當然讓人很不爽。 我身為也常被詢問能不能參與服事的人(不管在哪個教會,反正我這年紀大概都會被找),也的確見過各種不同詢問方式,所以多少感覺得到怎樣的詢問是好的,哪種是很糟糕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一個人可以很像基督徒,卻不是基督徒。 上教會不會使你成為基督徒。給奉獻、服事、在台上唱歌彈琴也不會。只要這個人的身分不是神的子民,任何行為都無法替自己爭取到這個身分。 如何成為神的子民(兒女)?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 ‭10:9‬
Thumbnail
一個人可以很像基督徒,卻不是基督徒。 上教會不會使你成為基督徒。給奉獻、服事、在台上唱歌彈琴也不會。只要這個人的身分不是神的子民,任何行為都無法替自己爭取到這個身分。 如何成為神的子民(兒女)?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 ‭10:9‬
Thumbnail
本來想聊主禱文的,但偏偏最近看到很多關於使徒信經的文章,或許上帝要我先講講這個。 那就這樣吧! 話說在前頭,使徒信經要討論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太過學術的東西我可沒本事,而且網路上其實關於信經的歷史也有推廣文章可以查,要蒐集資料並不困難。 我就跳過去了。 我想討論的比較是現象學的問題。 是這樣
Thumbnail
本來想聊主禱文的,但偏偏最近看到很多關於使徒信經的文章,或許上帝要我先講講這個。 那就這樣吧! 話說在前頭,使徒信經要討論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太過學術的東西我可沒本事,而且網路上其實關於信經的歷史也有推廣文章可以查,要蒐集資料並不困難。 我就跳過去了。 我想討論的比較是現象學的問題。 是這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