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四章「工作,是通往世界的管道」的閱讀心得:
1.工作與價值
第一個小節的標題就是:「因為害怕一輩子工作,我找到一生的天賦。」作者指出:面對恐懼時,與其逃避,不如去反應、思考與行動。因為無論結果如何,至少踏出了那一步,總比被恐懼吞噬來得更好。
我也想起自己第一次冒出「難道我要工作一輩子?」的念頭時,只覺得焦慮,於是繼續工作、繼續存錢,一切照舊。直到好幾年後接觸到存股理財的概念,才開始存股;而現在開始試著去想:「我真正的天賦是什麼?什麼樣的工作適合我?」
雖然起步晚,但總比沒有開始好。也印證了作者說的話:那些恐怖,都能轉成祝福,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只要你願意面對。
還有摘錄自作者母親的智慧之語:“每一次工作時,都把別人放在心裡,這樣不只能賺錢養家,你為人設想,一定也能做出帶給社會力量的作品,照顧家庭與感謝社會不就同時完成了!”
這句話讓我停下來想了好一會兒。我們做事常常有目的:賺錢、獲得認同、成就目標;即便是幫助他人,有時背後也摻雜著某種期待。比如:對方若沒有說聲謝謝,我們可能就會悄悄受傷,覺得自己的付出被忽略了。
更不用說書中前幾章也提到,有些「幫助」其實是為了擺脫自己的焦慮或恐懼,那到底什麼時候,我們會是真心把「他人」放在心上來行動呢?
而像作者這樣,能夠做自己喜愛的事,又能同時幫助他人、感謝社會,這樣一舉三得的工作,真的是一件很幸福也很美好的事呢!
2.愛與感謝
“愛的事情不代表沒有辛苦,你不只要甘願,還要感謝。”
這句話是作者在面對工作中的辛苦時,為自己打氣所說的話。
我們常以為,一旦找到自己熱愛的事,人生就會輕鬆快樂。然而就像作者一樣,即使從事能發揮自己天賦且熱愛的工作,依然會有感到疲累、挫折的時候。
這給了我們一個提醒:即使是熱愛的事情,也會有艱難與痛苦。而在那痛苦之中,若我們還能記得感謝——感謝自己仍在路上、感謝曾擁有的幸福時刻——那麼,我們就不會那麼容易被辛苦擊倒。
3.初心與方向
這一個標題讓我又一次碰觸到自己內在的迷惘與焦躁。我也曾努力存錢、看書、參加課程,好像每一次試圖改變生活都是在尋找某個「天賦」或「使命」。但當讀到「初心」這個字時,我卻感到一陣煩躁,我不知道我的初心是什麼,我甚至懷疑我是否真的有熱愛的事物。
“未來一直在我們的初心與真心所愛的事情裡。”
讀到這一句話時,我寫下:「沒有目標感的人生也不一定走不下去吧!」只是心裡還是有著羨慕。
我常對自己說:「我還在探索、還在努力尋找。」但老實說,有時我也會懷疑:這些話,究竟是內在真誠的鼓勵,還是為了逃避不敢行動的藉口?我是不是只是反覆叨唸著一種「還在努力」的樣子,好讓自己感覺沒那麼失敗?
應該是我對自己還不夠了解,也還沒有走到那個「明白」的時刻吧!雖然還在原地繞圈,但承認與接納這一點,誠實面對自己的空白,也是一種力量。
結語:
“如果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都能擁有自己的「明白」,能永遠記得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儘管不被社會認同也能在自己的路上穩定前進;不被別人理解,也會依然喜歡自己。”
我們不一定都能馬上找到答案,也不需要強迫自己立刻熱愛某件事。但如果我們願意繼續前進、願意相信自己渴望變得更好,那麼這份誠實與願望,就是一種珍貴的「明白」。
未來不是終點,而是一個不斷靠近自己本質的旅程,就算慢一點,也沒有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