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覺得信仰,是不是總有點遙遠,像是廟宇裡那些莊嚴的儀式,或是書本裡高深的道理?
過去的我,也曾這麼想。我總覺得信仰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能需要很多時間、很多特定的場所才能實踐。
但隨著年歲漸長,經歷了人生的高低起伏,我漸漸體悟到:真正的信仰,其實一點也不遙遠。它就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細節裡,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實踐。
對我來說,每天早晨,我會做的「觀音靜心」,不只是一個儀式,它更是讓我學會把「觀音」那份慈悲與智慧的精神,真真切切地帶入我的生活。
我發現,將信仰化為生活之道,其實就是把那份慈悲、傾聽與陪伴的心,先從「自己」身上實踐起!
這就像觀音菩薩在用祂的溫柔,不斷地提醒著我:
1. 對自己「慈悲」: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我們是不是常常對別人很寬容,卻對自己超級嚴苛呢?
當我學會像觀音對待眾生一樣,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情緒起伏時,我就能從內心深處感到一份真正的放鬆。
怎麼做? 對我而言,「書寫」就是我練習對自己慈悲的方式。當我的筆尖觸及紙面,我允許所有情緒流淌,不評判、不壓抑,只是靜靜地看著它們,給它們足夠的空間。
而這份對自己的慈悲,也會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我對待他人的方式!
2. 「傾聽」內在的聲音:你會更懂自己,也更懂別人
在這個充滿噪音和資訊爆炸的世界裡,我們被太多聲音環繞,卻很少有機會真正「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的早晨儀式,特別是靜心書寫和易經卦象的指引,就是我訓練自己「傾聽」的時刻。
我會傾聽內心的渴望、恐懼、期待,也會傾聽宇宙透過卦象給我的微小提醒。
你知道嗎? 當我越能傾聽自己,我就越能理解別人的話語,也能在複雜的訊息中,找到真正對我重要的訊息。這份傾聽的智慧,讓我在人際關係中少了很多誤解,多了很多理解與共情。
3. 「陪伴」自己的每一個當下: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許多人習慣把快樂寄託在遙遠的未來,或是把遺憾留在過去,卻忘了好好活在「現在」。
對我來說,信仰的力量,就是讓我學會陪伴自己。
無論我面對的是焦慮不安,還是喜悅滿足,我都願意安靜地陪著自己,不逃避、不追逐。這份陪伴,讓我在逆境時有力量堅持,在順境時懂得感恩。
當我每天花時間陪伴自己,我也更能有能量去陪伴我愛的人,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份穩定力量。
信仰,從你的心開始
所以,朋友,別把信仰想得太複雜了!
它不是空中樓閣,而是你腳下最堅實的土地。試著從今天開始,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多練習一份慈悲給自己,多一份傾聽給內心,多一份陪伴給當下的自己。
你會發現,觀音的智慧,早已默默地在你心中,引導你走向更光明、更平和的人生道路。
你準備好,讓這份溫柔的智慧,也走進你的生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