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原則|馬斯克力行的做事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早期的研發與後來的科學行政工作經驗中,我時常遇到很多未預期的棘手挑戰與燒腦難題。經過多年的磨練,我觀察自己不知不覺產生一種工作習慣: 拆解問題、質疑既有做法或思維、大膽嘗試在既有原本做法的基礎進行調整。這麼做的目的何在? 當然是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做事過程更流暢。讓工作更有效率表示產出力高,我較輕鬆,主管也喜悅鬆。

我也想起以前我時不時會聽到同事(新人或很資深的同仁)有這樣的回答:「以前都是這樣做的。」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過去大家習慣的做法一定是對的,安全的,不會出錯的 (即使流程繁瑣麻煩)。

但我心中想的是,「以前這樣做,不見得就是最好的做法吧!?」沒事時就沒事,時常遇到不順的狀況時,或許就是該思考檢討,原本的做法是否需要改善的時機了。

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都不敢改變現狀,也許是因為怕被他們的主管責罵。

最近看一些資料,我忽然發現,這樣的思維與做法,很類似所謂的First Principle (第一原則)。"第一"表示"最重要",所以第一原則即最重要的原則。

第一原則的做事方法就是,經由對問題進行基本的分析,根據基本事實來推斷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依賴先前的慣例做法。據說,這也是馬斯克很重視並一直在落實的做事方法。

第一原則的做法、優點與練習方法簡介如下。

做法:

1. 拆解問題

將複雜的問題分解到最基本的事實、定律或假設。例如若問:「為什麼汽車這麼貴?」可以拆解問題為:材料成本、製造工藝複雜度、品牌溢價效應等。

2. 質疑假設

對每個資訊都要問:「這是真的嗎?有沒有其他可能?」這是打破慣性思維的關鍵。

3. 重新組合

從這些最基本的事實出發,重新構建解決問題的方案,可能會得到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創新答案。

 以第一原則思考與做事的優點:

1.打破慣性思維,不被過去的觀念或經驗束縛。

  1. 刺激創新,能創造出優化的或全新的問題解決方案。
  2. 找到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提升工作效率。

練習方法

  1. 多問「為什麼」。問了為什麼,就要去找"可能的答案"。請記得,複雜的問題或事物,原因必然不只一項。
  2. 拆解基本事實單元,把事物或問題"拆解"成最小單元。這個步驟不容易,需要更常練習。
  3. 勇於質疑。養成對每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想當然爾」的答案或既有觀念提出質疑之習慣。質疑不是讓你咄咄逼人地反駁他人的所有意見、觀點、想法,只是建議你不馬上深信不疑他人的每一個訊息,能小心求證後再決定相信。
  4. 組合新解法。嘗試用拆解後的所有基本事實,拼湊出可能不同於慣例或常規的方案。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一般人認為火箭很貴,所以太空旅行不可能普及。但Elon Musk用第一原則思考模式,把火箭拆解成鋁、鈦、碳纖維等原材料,發現原材料成本其實遠低於成品火箭。於是他創辦SpaceX,自己設計製造火箭,大幅降低了建造火箭的成本。


我認為以第一原則來思考問題的習慣與批判性思考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以第一原則來做事的模式與用科學方法做事的模式也基本雷同。

總之,用第一原則來思考問題與做事是一種能達更有效率的方法。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的筆記間
4會員
43內容數
生命科學背景的理科女,X世代,來自生技製藥產業。喜歡觀察、喜歡思考、習慣用理性分析問題,也會感性地用文字梳理感受、整理各種心得與經驗。努力把生活過得充實,人生過得精采、有意義,把自己的價值不斷最大化。 我在這裡分享個人工作經驗、生活心得、人生觀點或科普知識筆記。
W的筆記間的其他內容
2025/07/03
生活上、職場中,如果你仔細觀察與聆聽,會發現同樣一件事、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每個人的看法、觀點、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都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 深度、全面性、邏輯性、解決辦法有效性不一樣。 我在職場上的工作經歷中,時常出現同樣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原因何在? 處理問題的人只看到問題表面,沒有看到問
Thumbnail
2025/07/03
生活上、職場中,如果你仔細觀察與聆聽,會發現同樣一件事、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每個人的看法、觀點、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都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 深度、全面性、邏輯性、解決辦法有效性不一樣。 我在職場上的工作經歷中,時常出現同樣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原因何在? 處理問題的人只看到問題表面,沒有看到問
Thumbnail
2025/06/13
最近,一位朋友問了我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AI 會取代人類的寫作嗎?」我不知道她的答案,但我很認真的思考。 我這兩個多月開始經營部落格以來,我的確常常與 不同的AI 一起「合作共寫」,為什麼說是合作? 其實,要寫什麼主題(文章題目)與內容都是我的發想,通常是我關注與有興趣的主題,但我讓AI幫
Thumbnail
2025/06/13
最近,一位朋友問了我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AI 會取代人類的寫作嗎?」我不知道她的答案,但我很認真的思考。 我這兩個多月開始經營部落格以來,我的確常常與 不同的AI 一起「合作共寫」,為什麼說是合作? 其實,要寫什麼主題(文章題目)與內容都是我的發想,通常是我關注與有興趣的主題,但我讓AI幫
Thumbnail
2025/05/19
你知道情緒怎麼產生的嗎? 你認識多少情緒詞彙? 你管控情緒的能力如何?負面情緒失控曾經讓你面對的某一個情境陷入很不好的局面嗎? 失控的負面情緒曾讓你做出難以挽回卻後悔不已的決定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先鋒獎得主、美國東北大學心理系傑出教授Lisa Feldman Barrette (麗莎˙
Thumbnail
2025/05/19
你知道情緒怎麼產生的嗎? 你認識多少情緒詞彙? 你管控情緒的能力如何?負面情緒失控曾經讓你面對的某一個情境陷入很不好的局面嗎? 失控的負面情緒曾讓你做出難以挽回卻後悔不已的決定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先鋒獎得主、美國東北大學心理系傑出教授Lisa Feldman Barrette (麗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當我們初探 5M1E 中的「人」這個要素時,關於人的議題可以延伸出許多討論。然而,今天我們不妨從大家日常工作中最常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每天上班時首先遇到的問題開始討論。在工作或任務指派時,身為管理者常常會遇到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情況。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情境,以及可能的應對方式: 指派對象是否具備相
Thumbnail
當我們初探 5M1E 中的「人」這個要素時,關於人的議題可以延伸出許多討論。然而,今天我們不妨從大家日常工作中最常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每天上班時首先遇到的問題開始討論。在工作或任務指派時,身為管理者常常會遇到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情況。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情境,以及可能的應對方式: 指派對象是否具備相
Thumbnail
今天我的上司跟我說,不用再做前三天的那個難搞實驗,因為這個難搞實驗要用到的樣品很麻煩,前置任務是需要到樓上別的單位去借東西來做,而且一做都是小時去起跳的,做完才能再回到我原本的實驗區檢測,於是我就非常開心的去做我原本該做的常規實驗,用一用就去我平常在用的儀器室裡做其他事情。
Thumbnail
今天我的上司跟我說,不用再做前三天的那個難搞實驗,因為這個難搞實驗要用到的樣品很麻煩,前置任務是需要到樓上別的單位去借東西來做,而且一做都是小時去起跳的,做完才能再回到我原本的實驗區檢測,於是我就非常開心的去做我原本該做的常規實驗,用一用就去我平常在用的儀器室裡做其他事情。
Thumbnail
我發現,一旦我放棄以「全知者」、「教師」的身份寫作,寫作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從腦中湧出 上一篇談到了金錢,這一篇我想談談工作 我發現類似的劇本,在我不同的工作之中,不斷重複上演 那就是「覺得自己不足 -> 犯錯 -> 被主管唸 -> 引起自責與對工作的恐懼」
Thumbnail
我發現,一旦我放棄以「全知者」、「教師」的身份寫作,寫作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從腦中湧出 上一篇談到了金錢,這一篇我想談談工作 我發現類似的劇本,在我不同的工作之中,不斷重複上演 那就是「覺得自己不足 -> 犯錯 -> 被主管唸 -> 引起自責與對工作的恐懼」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當責與負責的差異在於,不單單是對過程負責,更是要對結果負全責」。 本文以客訴當作案例,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不一樣,但怎樣的結果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心態,若能把結果放在心上,處理起來的方式必能更全面,這或許就是升遷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
Thumbnail
看看文章的問題,想想你的答案,並且分享一下我認同的解答。 一.做事情應該盡全力還是留一手呢? 二.主管很機車,你交付的專案一改再改,員工的正確心態應該是? 三.成功學提到的以終為始,有沒有什麼好例子,可以說給孩子聽的懂這個道理? 四.活在當下、體驗生活最好的方式? ...
Thumbnail
看看文章的問題,想想你的答案,並且分享一下我認同的解答。 一.做事情應該盡全力還是留一手呢? 二.主管很機車,你交付的專案一改再改,員工的正確心態應該是? 三.成功學提到的以終為始,有沒有什麼好例子,可以說給孩子聽的懂這個道理? 四.活在當下、體驗生活最好的方式?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