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日常|個案拆解】主管搶你業績,獎金縮水?一個真實個案,看「有效溝通」如何逆轉情勢
你是否也曾在職場上感到委屈?辛苦達成的業績,被主管輕易轉給「皇親國戚」;應得的獎金,在發放前一刻縮水。你滿腹不滿,卻只能和朋友、家人抱怨,日復一日,直到萌生「不如歸去」的念頭。
今天,我想和大家拆解一個真實的諮詢個案。個案的主角,我們稱他為Mark,他在一家主機板連接器的代理商工作,是一位優秀的業務。他找上我時,正處於離職的邊緣,而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是這種長期的「職場不公」。個案背景:無效的「抱怨式溝通」,正在耗盡你的職場能量
Mark的狀況很典型。他多次向他的副總反應業績被不當轉單的問題,但都未見改善。我深入了解後發現,他的溝通模式,正是大多數人會犯的錯誤:
- 溝通場景: 全都是在非正式場合,如一起拜訪客戶的車程中、應酬的飯局上。
- 溝通內容: 多半是情緒性的抱怨或模糊的請求,例如「老大,最近單子又被轉了…」、「可以不要再這樣了嗎?」
這種「抱怨式溝通」的結果,就是主管也用「非正式的方式」打哈哈敷衍過去。因為在對方眼裡,這只是幾句無關痛癢的牢騷,而不是一個需要被鄭重處理的「議題」。
當他上個月130%的業績被砍到110%,獎金短少數萬元後,他終於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他耗損的不只是金錢,更是對工作的熱情與自信。
思維轉換:從「情緒發洩」,到設計一場「高影響力對話」
在我們的討論中,我向Mark點出核心: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停止無效溝通。 我們的目標,不是去證明主管有多錯,而是要透過一場精心設計的對話,清晰地表達訴求、劃定底線,拿回屬於自己的尊重與權益。
這需要一套清晰的作戰地圖。
溝通作戰地圖:四步驟打造你的關鍵對話
我提供給Mark的,是一套包含四個層次的溝通框架,確保他的訴求能被準確、有力地傳達。
第一步:陳述事實,而非情緒 (State the Facts)
- 行動: 正式預約主管的時間,在他的辦公室進行一對一會談。
- 內容: 準備好具體、客觀的資料,冷靜地陳述:「副總,想跟您談談最近的業績問題。根據紀錄,我在X月X日完成了A專案,業績為O元,但在Y月Z日,這筆業績被轉至B同事名下。類似的狀況在過去三個月發生了N次。」
- 目的: 將議題從「抱怨」提升到「會議」,營造一個嚴肅、專業的氛圍。
第二步:表達衝擊,而非指責 (State the Impact)
- 行動: 在陳述完事實後,說明這件事對你的影響。
- 內容: 「這樣的狀況,讓我感覺我的努力沒有被公平對待,這對我的工作士氣有很大的影響。同時,這也直接導致我X月份的獎金減少了O元,對我的實質收入造成了衝擊。」
- 目的: 將問題從「公事」連結到「個人」,讓主管意識到這不只是數字,而是對一位重要員工的傷害。
第三步:提出解方,而非問題 (Propose Solutions)
- 行動: 表達你希望如何解決,並提供彈性。
- 內容: 「我最理想的狀況是,未來我的業績能真實反映在獎金上。我也理解公司可能有策略考量,如果需要內部調整數字,我希望不要影響我太多,這是我的彈性(第二防線)。」
- 目的: 展現你成熟、顧全大局的一面,不是來吵架,而是來解決問題。
第四步:劃定底線,而非威脅 (Draw the Bottom Line)
- 行動: 在提出彈性後,溫和但堅定地說出你不能退讓的原則。
- 內容: 「但是,副總,我也有我的底線。那就是不能把我花時間和心血經營的客戶整個轉讓出去。 客戶關係是我的專業根基,這是我絕對不能退讓的原則。」
- 目的: 讓主管清楚你的界線在哪裡,這是一個專業工作者自信與自尊的展現。
個案結果:從「準備離職」,到「迎來轉機」
Mark照著這套劇本,完成了一次他職涯中最鄭重的對話。結果,副總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他第一次真正聽懂了Mark的處境與決心。
那次溝通後,轉單的問題再也沒有發生。更重要的是,主管看到了Mark成熟處理問題的能力,幾週後,公司有一個重要的專案機會釋出,副總第一個便推薦了他。
你的溝G通方法,決定了你的職場價值
Mark的故事,是無數職場人的縮影。很多時候,我們選擇離職,並非因為問題無法解決,而是我們從未真正「有效」地去解決它。
在「思辨日常」,我們專注於協助你拆解這類複雜的職場問題,設計出屬於你的溝通劇本。如果Mark的故事讓你心有戚戚焉,如果你也卡在溝通的困境中,歡迎與我聯絡。
讓我們一起,找出你的最佳「溝通作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