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我同期的組長拉拉,來跟我打聽某部門的某組長風評:
「妳知道某某組長,人怎麼樣?」拉拉問我 。
「不知道耶!完全不熟,怎麼了嗎?」我說。
「他們部門有一個成員,找人來問我這邊有沒有缺人,好像想轉部門啦。」
「你那邊最近有要招新人嗎?」
「沒有呀!」
「那你還問,不用想啦!此題直接結束。」我實在是懶得展開那些,不需展開的話題。
「哎唷~聽說那個成員想轉組,是因為組長罵很兇,會人身攻擊那種,然後那個成員已經有些自我懷疑
。」
「他在那個組待了多久啦?」聽起來有八卦,我不由自主多回應了幾句。
「嗯~好像兩三年有了喔!」
「這樣都能忍?」
「就好像覺得在那個部門可以學東西,然後薪水也蠻好的。」
「好久沒聽到這種事情了耶,沒想到大公司還有人敢做這種事,那個組長不怕被告啊?」
「對啊,那個幫他來問的人還說,有建議他去找雙方共同主管討論,但他不願意。」
「喔?喔!會不會太乖巧了點。」
「對呀,可憐的孩子。」拉拉富有同情心的說。
「所以如果你組真的有缺,會讓他轉過來嗎?」我好奇拉拉心中的想法。
「呵呵,不知道耶,你覺得呢?」她挑了個眉,一副你明知故問。
「喔~呵呵~」然後我們倆就呵呵呵呵的,走去樓下便利商各買了一杯美式冰咖啡。
這幾日回想起這個事件,對於事件中的3個主要人物,有些想法,分享如下:
在職場上,要能沒遇過這種事情,應該是蠻難的,多多少少就是會有說話很機車的人,更可能在當學生的時候,就遇過這樣的事情。
我記得研究所的時候,理工科系的男生一天到晚就是講話挖苦來挖苦去,像是,「你連這個都不會喔!國中二年級數學捏。」「你真的是XX學校畢業的嗎?不容易喔!」
就連教授都是這樣說話,像是,「你報告成這樣,程度這麼差,還想畢業?」講完還順便白你兩眼。
有一次我傻傻的問教授,為什麼研究室許多人都那樣說話,教授雲淡風輕的回答:「男生都這樣啦,互相漏氣求進步。」他讓我多習慣習慣這樣的風格。
不得不說,還蠻難習慣的,尤其當你已經盡力的在學習,但還是跟不太上大家的時候,真的很灰心,只能採取盡量避免跟這類人在一起。
進入職場後,大部分遇到的同事都很好,但講話刺耳的人依舊大有人在,只要是工作沒有密切往來,我一樣習慣性的能避就避。
只是再怎麼避,都會遇到避不開的時候,工作20年,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有3個案例。他們常常不把重點放在討論「如何把某一件事情做得更好」,而是花更多時間下評論定義你,像是:「你怎麼每次都做不好?」「這種事情,誰誰誰才不會這樣做,你很沒sense。」「你到底在幹嘛?」「你真的是xx系畢業的嗎?」諸如此類。
當時工作的整體環境,還蠻喜歡的,避不掉,那就正面對決吧!
Step1: 找共同主管,說明情況,我希望同事之間能專注在「專業的討論」,不要人身攻擊。這次的對談,目的是讓主管知道,之後或許會需要他出面協助。
Step2: 慎重的去約對方1對1的聊天,說明希望彼此之間的互動,能專注在「專業的討論」,不要做其他「人身類」的評斷。
共同主管都沒出面,我們就自己解決了,後來合作愉快,交情也不錯,大家各奔東西之後,偶爾還有聯絡。我個人推敲主要原因:
1.)主管立場中立。
2.)他們兩位基本上也是理智的人,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偏向「人身類」評論。
3.)我們3個工作都是認真負責,就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
這位同事,後來跟我水火不容,他覺得他比我資深,幹嘛理我這個小毛頭。我推敲失敗的主要原因:
1.)主管立場偏頗,與這位同事私交甚篤,嗯...大概是會一起上下班,週末還會去彼此家那種。
2.) 同事自認軟體經驗,是公司內第一把交椅,他覺得他說的都是事實,就算是「人身攻擊定義你」,他都沒錯。
後來無論大小事情,這位同事永遠是對的,主管在郵件中,會議上永遠挺他。這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何謂:「國王的人馬」。
最終,我選擇離開此部門。
後來聽說這位主管跟這個同事,搞得部門人仰馬翻,所以陸續的「被請離開」,雖然沒親眼見到正義的一刻來臨,但依舊欣慰。也證實我的離開是對的,跟這些人耗,才是浪費生命。
如果你也是不喜歡複雜,喜歡明著來的人,或許可以參考我的方法,或許不那麼聰明,可能失敗,也可能成功,但終究是一個辦法。
做你能做的,接受做不到的,如此一來便不會自我懷疑:清楚地看到自己是怎樣的人,選擇做怎樣的事,更不要讓別人定義你。
說實話,我好像也曾經讓組員感到傷心。
因為有過被別人不自覺語言傷害的經驗,所以開始帶人之後,我會特別注意不要犯前人犯過的錯誤。
沒想到,儘管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還是一度有成員覺得「被傷害」,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細細思索後,才發現每個人的敏感程度「非常」不同。
我明明只是在跟他分享,某個事件該怎麼處理,會更有效率,更不會在出貨前一天出包,但對方卻覺得我在罵他,不尊重他的想法跟做法。
可是同樣的方式,在其他組員的身上都反饋良好,其他組員都覺得有我帶真好,能在他們出包前給予想法與指導,工作變省力了,大家可以準時下班回家陪小孩,因為之前的組長大多是「放牛吃草」。
這下我跟他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好冤枉。
怎麼辦呢?也別太難過,有問題就代表著有機會可以成長。通常生態環境的大方向是由領導者決定,那沒辦法,從前我是組員,現在我是組長,那我就要想辦法解決了啊!
於是我改變了給建議的方式,從直接給答案,轉變成多傾聽對方說,從對方的話中,去尋找我也認為可行的方案。每個人自己提出的辦法,總是會想證明這辦法可行,所以他會認真的去做。他開心了,我也開心,反正辦法本來就有成千上百種。
也因為如此,我學會了多傾聽,更發現大多數人工作都很認真,也都很有想法。原來我只要統整一下,歸納一下,協調一下,事情就做完了。原本以為是禍,最後卻得了福。
有些人帶了半年,就能獨立作業,有些人帶了3年,還是什麼都要問,一點點變化都沒辦法自行處理。如果真的運氣很差,此成員就是無法做好他的工作,而你也確實盡了輔導之事宜,那「無法勝任的事實」明擺著在大家眼前,哪有什麼必要去人身攻擊呢?
最終,就讓自然法則去處理 - 俗話說的好:「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大公司多數皆有規則可循」。
所謂主管,無論管的多大,也只是個凡人:每個人擁有不同的價值觀及所遵從的內在法則。
我跟拉拉一樣,並不認同人身攻擊的行為,也同情那個孩子,未來、我的小孩也會去工作耶,誰希望自己的小孩被這樣對待?那一個同事沒有父母?
但我同時也理解,身為一個組長,不能只因為片面的「同情」,去決定一切,更何況一切都只是聽說,我們並不是貼近真相的本人們。
最終,於理的考量會是:
再則,若進一步考量到跟其他組長之間的合作關係,更多添了幾筆複雜性。有時想想,不過是個小小的組長,還要想那麼多有的沒的,也是很心累,還不如多鉤織幾個可愛的小包吧。
最後,與大家分享來自神學家尼布爾的寧靜祈禱文:
願上帝賜我平靜,去接受我所不能改變的;
願上帝賜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夠改變的;
願上帝賜我智慧,去分辨兩者間的差異。
同樣的事情,有千萬種處理的方法,也歡迎您分享故事與經驗囉!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