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維生素是人體每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所需要的多種必需微量營養素。這些維生素大部分無法由身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飲食中獲得,以確保身體新陳代謝、免疫力、細胞修復功能正常運作。
常見維生素
維生素A:有助於眼睛健康、皮膚、免疫系統功能。
維生素B群(B1、B2、B3、B5、B6、B9葉酸、B12等):協助能量代謝、神經系統、紅血球生成,B群對腦部認知和心臟健康很重要。
維生素C:強力抗氧化劑,增強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與鐵吸收。維生素D:維持骨骼、牙齒健康,協助鈣吸收,也參與免疫調節。
維生素E:具抗氧化作用,可保護細胞、協助降低血壓和發炎。
維生素K:幫助血液凝固,維持骨質健康。
常用綜合維生素補充劑通常還會加入含有鐵、鈣、鎂、鋅等礦物質。
「均衡飲食」即可獲足夠維生素
全穀類、瘦肉、蛋、奶、豆類、深綠色、紅黃蔬果、堅果,能提供大部分維生素。外食族、飲食單一者可以適量補充綜合維生素補充劑,注意產品要選擇配方完整而且符合每日所需標準。
攝取過量(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有累積中毒風險,維生素不足可能導致免疫力低落、疲勞、發炎、骨質疏鬆、貧血問題。
選擇適合自己的綜合維他命
優先檢視自己日常飲食是否均衡,若有偏食、外食、素食建議補充配方更全面的綜合維他命。
有特定需求(如增強免疫、養顏美容、維持精神旺盛),可以選擇針對功能特化的產品,例如重視鐵、鋅、維他命C補充者,可以多留意配方中的相應比例。
成分來源 天然 vs. 合成
天然維他命與合成維他命,兩者在化學結構上非常相似,進入人體後都能轉化為活性形式並發揮相同生理功能。
天然維他命有時標註為「天然萃取」從天然食物萃取、發酵製成,來自全食物。
如:西印度櫻桃、酵母。除了維他命主成分外,通常含多種植化素、胺基酸、礦物質天然營養成分。吸收率更高,生物利用率可達合成維他命的3~12倍,停留體內效果時間也較長,但是成本較高,單位劑量較低,需要多顆服用。天然成分來源較為純淨,比較少化學殘留也比較安全。可以選擇「有專利全食物型態天然萃取的綜合維他命」,吸收好而且安全無化學殘留。
合成維他命透過人工合成化學方法製造,成分標示明確。
如:硝酸硫胺明、葉酸。通常為單一維他命或少數組合,缺少食物中的多元營養素。吸收率較低,成本相對也較低。但劑量可能較高,一次少量即可補足每日需求,缺乏植物食物中其他營養素,僅能補充維他命本體。
安全認證與品牌信譽
優先選擇有第三方檢驗證書或標示(如SGS、ISO、HACCP等)及國際知名專利原料來源。知名品牌的產品有品質把關紀錄,資訊也較透明,挑選劑量「適中」,接近或低於衛福部建議每日攝取量(RDA/AI),避免長期過量造成不良反應,建議早餐或午餐飯後補充(有油脂餐點時吸收會更好),避免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