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Paper 是碩博士生的日課,
但想養成每天 30 分鐘的閱讀習慣,光靠意志力根本不夠。
你需要的是「指標」,讓自己能追蹤進展、修正節奏、累積成就感。
下面這三個指標,就是真正可操作、可量化的紀錄方式。
▋1. Paper Count:今天我讀了幾篇/幾頁?
不是每次都要讀完一整篇,有時看個 Abstract、Introduction 就夠。
但每天要有明確量化,例如「讀了 2 篇摘要」或「讀了 5 頁 + 1 張圖解」。
數量不必高,但要誠實可見。
▋2. Note Output:我寫下了幾張卡片或幾段心得?
讀完沒有產出,就很容易滑過腦袋又忘光光。
寫下關鍵概念、研究問題、與我研究的關聯,用自己的話說明一次,
哪怕只寫一句,也代表你已經做了「知識轉化」。
▋3. Question Trail:今天我多問了一個什麼問題?
好的閱讀,不只是知道「別人在幹嘛」,
而是能引發「我接下來可以幹嘛」。
每天逼自己提出一個問題,例如:
「這篇用的方法我能不能拿來處理我手上的資料?」
累積的不是答案,而是研究敏感度。
—
這三個指標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但能讓你的 Paper 閱讀,從被動吸收 → 主動加工 → 有系統累積。
讀 Paper 不該只是例行公事,
而是你每天持續訓練「研究肌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