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師大都要跟你道歉?」有時候,太快講道理,就是最沒道理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整個師大都要跟你道歉嗎?我是必修課運動生物力學的老師,我也要跟你道歉嗎?」這句來自一位教授在 Threads 上的留言,立刻引爆輿論,讓原本已燒得沸沸揚揚的爭議,更加一發不可收拾,也把火引到了自己身上。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師大女足隊的學生公開控訴,自己在就讀期間曾被要求參與一項涉及抽血的研究計畫,過程中不僅疑似未經完整的倫理審查與學生知情同意,甚至還有抽血者非醫療專業人士,導致學生身體受傷、心理承受巨大壓力。

如果學生不願配合,教練可能以「退學」相威脅;研究補助金也未發給受試學生,反而成為球隊的「公基金」。多位學生因此休學或離隊,有人甚至因此對足球產生創傷,至今未獲得來自學校的正式道歉。

事件曝光後,該名學生在 Threads 上分享貼文,不料卻遭到同校教授留言質疑,引發大批網友不滿。隨後,教授也發出聲明說明立場,最後甚至反問:「我到底『嗆什麼聲』?我罵到誰、傷害誰了?我該為誰道歉?」語氣中透露出強烈的無奈。

但我認為,問題並不在於這位教授「有沒有邏輯」,而是他在「社會氛圍與情緒時機」上完全失了分寸。

我們可以從他的後續發文來理解他的心態。


沒做錯,為什麼要道歉?

老實說,他的確不是研究主持人,也不是研究執行者。若他不主動留言,其實整件事原本與他沒有直接關聯。

他的發言重點,是對「整體道歉」這件事提出質疑。他認為錯的人應該道歉,但不應該因為輿論壓力就要求整個師大、或所有教師集體承擔責任。

他的出發點,是在捍衛制度責任與個人責任之間的界線。

他甚至提出擔憂:「不能為了情緒反應就無限上綱,這樣會造成寒蟬效應。」

如果純粹從「合理性」來看,他的確有邏輯。

但為什麼網友反而更生氣呢?


首先,他是在「對方的場域」說出這些話。

這是一篇學生公開揭露傷痛與壓迫的貼文。

在這樣的脈絡下,社會普遍的期待是支持與傾聽。

然而,教授卻在底下留言:「整個師大都要跟你道歉嗎?」這句話容易被理解為:「你是不是太誇張了?」甚至是「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妳是不是太敏感了?」

當妳踩在別人的場域中還說出這樣的話,那激起情緒性反彈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你要處理的,本來就不僅僅是「有沒有道理」,而是「通不通人情」。


再來,他是一位「教授」。

在體育圈這種講求紀律與權威的文化裡,學生要站出來說話已經非常困難。

在這種背景下,一位教授公開回應,卻不是支持或同理,而是反問「全校都要道歉嗎?」,很容易被視為教師角色在羞辱、壓制學生。

所以,網友的不滿,其實不只是針對這位教授本人,而是對於一種權力的反彈,也就是那種讓受害者再次被否定的語境。

當學生終於鼓起勇氣發聲,社會期待的,是更多理解、反思與改革。

但當第一個跳出來的是一位權威者,用邏輯挑戰情緒、用切割回應控訴,這樣的聲音就會被視為:在替體制護航,而非對真相負責。


那麼,教授的後續回應有沒有道理?

其實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來看,他的說法有其邏輯,也確實澄清了自己與事件無關的事實。他想表達的重點是:「我不是加害者,為什麼要被波及?」

但問題在於,他的回應一直在講「道理」,卻沒有顧及「同理」。他的語氣會讓人感覺是在責怪社會反應過激、自己被誤會,而忽略了事件真正的核心是什麼。

對大眾而言,這會進一步強化他「講話傷人卻不自知」的形象。

我理解他想表達的委屈,他可能覺得:「我說的每一句都有邏輯,為什麼大家還要罵我?」

但現實是,在創傷還沒有被接住之前,你的「有道理」,其實就「沒有道理」。

因為少了理解,就會讓人覺得自己的痛苦根本不被看見。

這也是我前一篇文章《安慰不是說對的話,而是讓對方「沒那麼痛」》提到的先理解的概念。


那,該怎麼回應才會更好呢?

其實只要掌握三個原則,或許就能大大降低對立:

1. 同理優先,澄清在後

「近日簡同學的分享讓許多人感到震驚與心痛,作為師大的一份子,我也深感不安。雖然我與此研究計畫並無直接關聯,也非參與者之一,但身為教師,我有責任傾聽、理解並反思學生所面對的困境與壓力。」

2. 避免對受害者情緒下判斷

「在學生感受到壓迫、傷害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切割責任,而是確保真相被揭露、問題被正視。」

3. 誠懇表達遺憾,避免挑釁語氣

「若我先前的發言讓人感到不被理解,我願意為這樣的語氣帶來的傷害誠摯道歉。我的本意是希望釐清責任歸屬,而非否定學生的感受。」

若能再進一步加上一段換位思考的語句,效果會更好:

「我也理解,當學生終於願意發聲時,社會期待的是更多支持與傾聽,而非急於辯解。期望學校能給予學生一個公正、透明的交代,也讓所有人都能在安全、有尊嚴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但這起事件也提醒我們,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並不是因為沒有道理,而是因為說話的時機、方式與語氣,錯過了彼此理解的機會。

教授或許真的沒有惡意,但當我們身處權力的位置,就更需要謹慎看待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因為那可能不是一句意見,而是一種壓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致淮的職涯寫作筆記
8會員
40內容數
我是一名有社群行銷經驗的課程規劃師,也是一名職涯諮詢師。 曾在媒體擔任社群行銷,並撰寫與職場相關內容。過去也曾於大人學負責課程製作,參與 LinkedIn 經營與主管管理相關課程的設計。 我將在這裡,分享自己對職場寫作與職涯諮詢的觀察與想法!
2025/07/10
本文探討如何與自我否定嚴重的伴侶相處,作者透過自身經驗與心理學概念,分享三種溝通技巧:同理情緒的「理解」、探索核心價值的「上推」、借鏡他人觀點的「平行」,並提醒避免過度分析的「下切」,讓彼此在關係中能感受到溫柔與被理解。
Thumbnail
2025/07/10
本文探討如何與自我否定嚴重的伴侶相處,作者透過自身經驗與心理學概念,分享三種溝通技巧:同理情緒的「理解」、探索核心價值的「上推」、借鏡他人觀點的「平行」,並提醒避免過度分析的「下切」,讓彼此在關係中能感受到溫柔與被理解。
Thumbnail
2025/07/03
自由工作者的核心價值在於能提供市場什麼樣的價值,而非自身擁有的技能。本文將自由工作者的產品形式拆解成三個層次:商品、技能與解決方案,並探討如何透過這三者並行發展,建立穩定的商業模式。
Thumbnail
2025/07/03
自由工作者的核心價值在於能提供市場什麼樣的價值,而非自身擁有的技能。本文將自由工作者的產品形式拆解成三個層次:商品、技能與解決方案,並探討如何透過這三者並行發展,建立穩定的商業模式。
Thumbnail
2025/06/15
高中生因履歷造假被取消錄取引發爭議,本文探討臺灣升學制度如何促使學生追求包裝後的完美形象,而非真實展現自我。作者建議學生在撰寫履歷時,應換位思考、找出自身亮點、創造更多值得書寫的經歷,並透過頭銜、作品、受眾三個面向,釐清自身優勢,最終成為一個連自己都願意相信的人。
Thumbnail
2025/06/15
高中生因履歷造假被取消錄取引發爭議,本文探討臺灣升學制度如何促使學生追求包裝後的完美形象,而非真實展現自我。作者建議學生在撰寫履歷時,應換位思考、找出自身亮點、創造更多值得書寫的經歷,並透過頭銜、作品、受眾三個面向,釐清自身優勢,最終成為一個連自己都願意相信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某師帶著某生到辦公室,找到某生的導師。 某師對導師說:「導師,他在班上干擾上課,而且對我很沒禮貌。那我就把他交給你了。」 某師離開。 導師接著對某生說:「你又這樣了,我上次已經跟你說過,再犯一次,我就是請家長到校,並記過處份。」 生:「可以聽我解釋一下嗎?」 師:「我不聽,你不用說。沒
Thumbnail
某師帶著某生到辦公室,找到某生的導師。 某師對導師說:「導師,他在班上干擾上課,而且對我很沒禮貌。那我就把他交給你了。」 某師離開。 導師接著對某生說:「你又這樣了,我上次已經跟你說過,再犯一次,我就是請家長到校,並記過處份。」 生:「可以聽我解釋一下嗎?」 師:「我不聽,你不用說。沒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身為老師,面對意外事件時所遭遇的各種困境及掙扎。從事件中反思到自己是否已為學生做得太多,甚至賠上自己。文章中透過兩事件的描述,訴說著其中一位老師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身為老師,面對意外事件時所遭遇的各種困境及掙扎。從事件中反思到自己是否已為學生做得太多,甚至賠上自己。文章中透過兩事件的描述,訴說著其中一位老師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針對最近「特殊生情緒失控打老師」事件,有些話不吐不快! 我是曾經在教育現場辛勤耕耘的老師,但愈來愈多狗屁倒灶的事發生,讓我萌生退意,年資一到退休年齡,就離開教職。 這陣子又回到學校代課,發現問題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學生無禮、行政無心、老師無力,就只能自求多福。 記得有一次,我只因告訴考完試、交
Thumbnail
針對最近「特殊生情緒失控打老師」事件,有些話不吐不快! 我是曾經在教育現場辛勤耕耘的老師,但愈來愈多狗屁倒灶的事發生,讓我萌生退意,年資一到退休年齡,就離開教職。 這陣子又回到學校代課,發現問題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學生無禮、行政無心、老師無力,就只能自求多福。 記得有一次,我只因告訴考完試、交
Thumbnail
不提補教業的辛勞了,這一次看看我在這幾年間犯過的傻吧😜洋洋灑灑打上三個小故事讓大家笑笑。 亮點1:聽到ㄗˇ ㄒㄧㄤ,你會想到什麼? 亮點2:能想像在課堂上有個不小心噴出髒話的老師嗎? 亮點3:穿高跟鞋走路,有什麼建議事項嗎? 點進來看看吧❤️
Thumbnail
不提補教業的辛勞了,這一次看看我在這幾年間犯過的傻吧😜洋洋灑灑打上三個小故事讓大家笑笑。 亮點1:聽到ㄗˇ ㄒㄧㄤ,你會想到什麼? 亮點2:能想像在課堂上有個不小心噴出髒話的老師嗎? 亮點3:穿高跟鞋走路,有什麼建議事項嗎? 點進來看看吧❤️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