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脫臼的肩膀,還能信任嗎?——寫給反覆性肩關節脫臼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顆總是不安分的肩膀

「欸,你肩膀不是才復健過嗎?怎麼又脫臼了?」

每次跌倒、傳球、撐起地面,甚至只是一個大動作,肩膀又「跑掉」了。那種滑開的感覺,彷彿你身體的某個部分不再受你控制,刺痛、無力、焦慮,三種感覺交織在一起。

我們在物理治療室常見這樣的你:運動員、年輕人、常做高舉動作的勞動者,甚至有些學生,只因一次扭傷,就展開了跟「不穩定肩膀」的漫長糾纏。

但肩膀為什麼會一直脫臼?為什麼別人扭到一次就沒事,你卻變得「一扭就掉」?

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讓你真正了解:

  • 為什麼你的肩膀容易脫臼
  • 肩膀脫臼後會留下什麼後遺症
  • 科學的評估與治療方式有哪些
  • 怎麼做可以重建肩膀的信任與穩定

肩膀「走山」背後的真相

肩膀為什麼這麼容易脫臼?

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之一,它的活動範圍比髖關節大得多,但穩定性卻是靠著周圍的肌肉、韌帶和關節盂唇共同維持。當你第一次外力脫臼之後,原本的「穩定架構」就可能受損。

臨床實證指出,首次脫臼後發生再脫臼的風險與以下因素有關:

  • 年齡小於 20 歲:復發率超過 90%
  • 男性運動員:較女性高出 2~3 倍
  • 初次受傷有 Bankart 或 Hill-Sachs 病變
  • 關節過度活動(Hypermobility)
  • 過早回到高強度運動

這些人就像是站在山坡邊,一旦失去平衡,滑下去就很難停止。

每次脫臼,都可能造成更多損傷

除了脫臼時的劇烈疼痛與焦慮感,更麻煩的是結構上的惡化。反覆性脫臼者常見以下病變:

  • 關節盂唇破損(Bankart lesion):關節唇就像止滑墊,受損後肩頭容易滑出
  • 肩骨頭壓痕(Hill-Sachs lesion):骨頭撞擊造成壓損,增加再次滑脫機率
  • 軟組織鬆弛與肌肉控制不良
  • 神經受損(尤其是腋神經)

研究指出,有 Bankart 病變者,約有 79% 同時也有 Hill-Sachs 壓痕;這樣的聯合病變會讓肩膀變得更不穩、動作越來越小心,直到你完全不敢用力、不敢伸展。


除了開刀,還有什麼選擇?

「我是不是一定要開刀?」

這是每位反覆性脫臼患者最常問的問題。

事實上,根據臨床實證指引與系統性回顧,對於第一次脫臼但無高強度運動需求者妥善的非手術治療計畫是安全且有效的選項

✅ 保守治療流程與實證支持:

1. 初期固定與休息(1–3 週)

  • 固定 1 週 vs. 3 週後復發率差異不大
    一篇綜合分析(Hanchard 2014)顯示,30 歲以下者:
    • 1 週固定組:41% 發生再次脫臼
    • 3 週固定組:37% 發生再次脫臼
    • 差異無統計顯著(p = 0.52),顯示短期固定即可,不需要長期綁住肩膀

2. 活動度與關節鬆動訓練

  • 研究指出,ROM 恢復程度與後續功能高度相關(Missamore 2005),太晚啟動反而會導致關節僵硬與失能。

3. 神經肌肉控制與肌力訓練

  • Watson et al. 2017 的研究發現,在 24 週的訓練後,執行動作控制與肩胛穩定訓練者,在 WOSI 分數上比單純肌力訓練者改善更多(達到臨床意義的最小差異 MCID)。
  • Rockwood ProgramMelbourne Instability Shoulder Score 均支持「循序漸進、從中段到端段的控制訓練」有助穩定性建立。

4. 運動專項訓練與預防再傷

  • 多項研究強調回場前的「模擬活動訓練」與「關節位置感再建」可降低再次脫臼率(Burkhead & Rockwood, 1992)。

🔍 那手術呢?該何時考慮?

幾項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手術 vs 非手術」的結果:

  • Bottoni et al. 2002(年輕男性軍人):
    • 手術組復發率:11%
    • 非手術組復發率:75%
  • Kirkley et al. 1999
    • 手術組復發率:21%
    • 非手術組復發率:54%
    • 但功能性問卷(ASES、DASH)兩組幾乎無差異(94–96 分)
  • Wintzell et al. 1999
    • 即便 1 週內恢復日常使用,兩年後仍有 64% 脫臼者未進行手術

👉 總結來說,手術的確能降低「再次脫臼率」,但若你的職業/運動需求不是「高風險族群」,非手術的復健也能帶來極佳的功能恢復,並保有未來視手術為後備選項的彈性。

🔧 肩關節脫臼的常見手術類型

1. Bankart Repair(盂唇修補手術)

  • 適應症:前方脫臼、年輕、活動需求高者
  • 目的:縫合破裂的關節盂唇(Labrum)與關節囊,重建前下穩定結構(如 IGHL)
  • 方式
    • 通常採用關節鏡微創技術進行
    • 可搭配關節囊束緊(Capsular plication)
  • 預後:復發率 5–15%,對運動員穩定性改善顯著
  • 風險:關節活動度可能略受限,尤其是外旋角度

2. Latarjet Procedure(喙突移位術)

  • 適應症:前脫臼合併明顯骨缺損(glenoid bone loss > 20%)或多次復發、Bankart 無效
  • 目的:將喙突(coracoid process)與其肌腱附著一併轉移至關節前緣,提供「三重穩定結構」:
    1. 骨塊補足 glenoid 缺損
    2. 關節囊補強
    3. 肌腱滑動產生動態穩定
  • 術式特點
    • 比 Bankart 更具骨性支持,復發率低(<5%)
    • 對高風險族群(格鬥、足球、投擲等)特別有利
  • 潛在風險:神經損傷(尤其是肌皮神經)、關節退化、骨癒合不良

3. Remplissage(填補術)

  • 適應症:前脫臼合併大型 Hill-Sachs 病灶(骨頭壓痕進入關節盂)
  • 目的:將後側旋轉肌腱(Infraspinatus)與關節囊縫合進入 Hill-Sachs 缺損,避免其卡入關節盂
  • 常與 Bankart Repair 同時進行
  • 優點:降低「engaging」風險,復發率降低
  • 風險:可能造成外旋活動度減少

4. Capsular Shift / Plication(關節囊束緊術)

  • 適應症:多方向不穩定(MDI)、過度鬆弛者、結締組織異常(如 EDS)
  • 目的:縮小關節囊體積,減少關節空間,提升穩定性
  • 方式:可經關節鏡操作,針對前、下、後方向加強
  • 補充說明:可合併 Bankart 或單獨使用
  • 風險:可能導致活動受限、需與物理治療密切搭配

5. Posterior Labral Repair / Bone Block

  • 適應症:後脫臼者(較少見,但在舉重、健力、癲癇患者中不罕見)
  • 手術內容
    • 修補後盂唇撕裂
    • 若伴有 glenoid retroversion 過大,可能需進行骨塊移植
  • 挑戰:診斷難度高,手術評估需精確


讓肩膀重拾信任,是一場修復關係的旅程

你也許已經歷數次脫臼,也許還未遇到「最嚴重的那一次」;不論是哪一種,你要知道:不是只有開刀能解決問題,也不是不做治療就能自己好。

我們常鼓勵肩不穩定的患者從以下五個面向自我照顧:

1. 🎯找出你的脫臼風險類型

利用 FEDS 分類系統(頻率、致因、方向、嚴重度)分類,有助於治療師幫你量身打造訓練與預防策略。

2. 🧠 建立「身體信任感」

不要一直去想「我舉手會不會又掉了」——這需要透過動作控制訓練,讓你漸漸從「害怕肩膀」到「依賴它完成挑戰」。

3. 💪 練對肌群才是真的強化

不是練得多就好,而是要針對你的肩胛穩定、旋轉肌群、軀幹核心等制定個人化方案。

4. 🧭追蹤功能而非僅靠影像

透過 ASES、WOSI 或 PENN 等問卷追蹤自己的進步,不被 MRI 或 X-ray 限制。

5. 📅 設定長期目標與短期回饋

「兩週能自如梳頭」、「一個月能投 50 顆籃」、「三個月參加正式比賽」──每一個回合的進步,都是你與肩膀重新建立默契的證據。


📝 結語:肩膀的不穩,是一種長期關係

肩膀會脫臼,不是你的錯。

但你有權選擇如何回應這個不穩定的現實。

它可以是一個令你懼怕的「限制」,也可以是一個帶你成長的「指標」。

當你開始用更有策略、更有耐心的方式對待這顆肩膀,它會慢慢回應你。

因為再怎麼容易「走山」的肩膀,

都值得被你帶回正軌、重新信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W LIU的沙龍
3會員
24內容數
這裡是由物理治療師經營的健康沙龍,一個專屬於運動愛好者、痠痛困擾者與術後復健者的知識基地。我用淺白的語言談專業,從運動傷害預防、術後照護到日常保健,分享最實用的觀點與真實的臨床經驗。讓你更理解身體,也更安心地照顧它。健康,從認識自己開始。
ZW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1
如果你問一位運動員:「你認為身體哪個部位最容易被忽略,卻又承載著最大的重量?」 他可能會笑著回答:「膝蓋吧,或是腰?」 但我想告訴你一個名字,它來自神話,是那位全身刀槍不入的戰士唯一的弱點──阿基里斯。 在現實世界裡,阿基里斯肌腱就是我們的那塊弱點。
2025/07/21
如果你問一位運動員:「你認為身體哪個部位最容易被忽略,卻又承載著最大的重量?」 他可能會笑著回答:「膝蓋吧,或是腰?」 但我想告訴你一個名字,它來自神話,是那位全身刀槍不入的戰士唯一的弱點──阿基里斯。 在現實世界裡,阿基里斯肌腱就是我們的那塊弱點。
2025/07/21
👟 對每一位熱愛運動的人來說,腳下的每一步,都是夢想前進的節奏。但當那條緊繃有力的肌腱——阿基里斯肌腱,開始出現隱隱作痛的聲音時,很多人選擇忍耐、忽視,甚至繼續訓練。直到痛感變得尖銳,甚至走路都受限,才驚覺:這不只是小問題。
2025/07/21
👟 對每一位熱愛運動的人來說,腳下的每一步,都是夢想前進的節奏。但當那條緊繃有力的肌腱——阿基里斯肌腱,開始出現隱隱作痛的聲音時,很多人選擇忍耐、忽視,甚至繼續訓練。直到痛感變得尖銳,甚至走路都受限,才驚覺:這不只是小問題。
2025/07/21
在跑道上奔馳的那個你,或許早已體會過膝蓋傳來的酸痛與鈍脹——那種說不上來的悶,不會讓你倒下,卻足以讓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跑太多了? 這種膝蓋前側的疼痛,專業上稱為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PFP),俗稱「跑者膝」
2025/07/21
在跑道上奔馳的那個你,或許早已體會過膝蓋傳來的酸痛與鈍脹——那種說不上來的悶,不會讓你倒下,卻足以讓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跑太多了? 這種膝蓋前側的疼痛,專業上稱為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PFP),俗稱「跑者膝」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願我們都能用更多的溫柔對待自己,不求用盡全力、但求全心全意。
Thumbnail
願我們都能用更多的溫柔對待自己,不求用盡全力、但求全心全意。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在親友與網路上病友的支持中逐漸康復,帶著滿滿的感謝與祝福回到球場。
Thumbnail
在親友與網路上病友的支持中逐漸康復,帶著滿滿的感謝與祝福回到球場。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有些人曾經騎摩托車跌倒後,肩膀在活動時就常常發出聲響,似乎也不一定伴隨著疼痛,但有聲響就是覺得不舒服,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棘上肌受傷。 這是一條可以把我們肩關節抓穩的重要肌肉,通常也很少主動受傷,可是當肩膀其他肌肉有問題時會跟肩膀的其他肌肉一起喊痛。 當他受傷的時候你會明顯的感覺到
Thumbnail
有些人曾經騎摩托車跌倒後,肩膀在活動時就常常發出聲響,似乎也不一定伴隨著疼痛,但有聲響就是覺得不舒服,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棘上肌受傷。 這是一條可以把我們肩關節抓穩的重要肌肉,通常也很少主動受傷,可是當肩膀其他肌肉有問題時會跟肩膀的其他肌肉一起喊痛。 當他受傷的時候你會明顯的感覺到
Thumbnail
距離右腳外側韌帶撕裂至今已有一年。當時大概休養了兩個月後便無痛楚,但由於傷處的自我控調能力變得遲鈍的緣故,神經反應也會有所受損,形成慣性受傷。一年過去了,我以握著水杯的手勢,撫摸著自己的大腿...
Thumbnail
距離右腳外側韌帶撕裂至今已有一年。當時大概休養了兩個月後便無痛楚,但由於傷處的自我控調能力變得遲鈍的緣故,神經反應也會有所受損,形成慣性受傷。一年過去了,我以握著水杯的手勢,撫摸著自己的大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