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投手天天操,操到壞掉」的情況,在職業棒球史上相當常見。以下是一些經典案例:
1. 馬克・普萊爾(Mark Prior)
背景:美國職棒大聯盟芝加哥小熊隊的王牌投手,被譽為技術最完美的投手之一。問題:2003年球季,他投了 211.1局例行賽加上季後賽,引起嚴重的肩膀與手肘傷勢。
後果:傷後多年無法重返巔峰,最後被迫提前退休。
2. 麥特・凱恩(Matt Cain)
背景:美國職棒大聯盟巨人隊的重要投手,2010年世界大賽冠軍功臣。
問題:生涯初期大量吃局數,幾乎每年投超過 200 局。
後果:30歲前後開始出現手肘與肩膀問題,提早退役。
3. 蔡仲南(Chung-Nan Tsai)
高中、大學階段比賽頻繁,長期負荷過重。
2001年世界盃期間連兩場超高用球數完投,傷勢悄然埋下。
後果:進職棒後雖短暫亮眼,但手傷不斷復發,成績下滑快速,最終早早離開職棒舞台。
象徵意義:蔡仲南是台灣球迷永遠的遺憾,也是「過度使用」的血淚教材。
4. 郭俊麟
2014 年仁川亞運金牌功臣,投球姿勢流暢、控球精準,旅日一度備受期待。
問題關鍵:國際賽期間高強度使用,投球局數集中。高中、大學、亞運連年作戰,休養期過短。
後果:赴日後傷病連連,球速與控球明顯下滑,難以站穩先發輪值。
---
很多用人的文章提及,主管會傾向一直用團隊中最優秀的、他信賴的人,一直派工給他,就是「叫最放心的投手天天上場投球」的概念。
久而久之,不但容易造成 A 級員工累壞,也會使得其他同事不思長進,對主管、團隊都不是好事。
當小主管也十多年,我時常意識到這件事,我的調整跟作法是:
▍緊急且重要的事情,還是得 A Player 來,那是他的價值所在,也是你對他的信任;
▍重要但不能那麼緊急的事情,應該交辦給其他人來,藉由你的指導,你跟他一起成長。一開始會比較費力,但那是必要之惡,不這麼做,他不會變成 A Player;
▍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是主管的心魔。因為想要趕緊把事情處理掉,往往直覺通通堆給 A 級員工,但那正是最讓他們心累的。這類事情,主管須依當下或那段時間,所有人的「Workload」及「身心靈狀態」,去合情合理分派。必須提醒的是,這一類比較容易的事情,也不應該全部丟給其他人做,因為其他人也會覺得沮喪,為何接不到 A 級任務,須平衡;
▍那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怎麼辦?能不能不要做?能不能不要馬上做?能不能嚷其他單位做?這是主管要幫團隊「減量」的職責。
最後,關於「主管會傾向一直用團隊中最優秀的、他信賴的人,一直派工給他」的更深層的動作,是透過教育訓練等資源,刻意養成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個「最優秀的功夫」、「最無可取代的技能」、「最令人放心的武技」,換言之,就是不同的任務面向,都有專屬而特定的「 A 級員工」;接下來,主管要交辦前,務須釐清任務的前因後果,以及誰最責無旁貸,這樣一來,組織裡會有愈來愈多「 A 級員工」,大家互相刺激、成長。
擁抱最多「 A 級員工」的主管,更有可能成為「 A 級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