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裡、人生中、職場上,都需要你成為「超級個體」,跟我一起努力變身吧!】

【真實故事一,如有雷同,那又怎樣】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原因是早上原本一家四口一起出門的日常,媽媽為了八點半的早會,已經在起床梳洗,13 分鐘就要出門。

媽媽儘管躡手躡腳,還是驚動了女兒。

一聽到媽媽要提前出門,不能載她去暑期營,她的眼淚,水花花地落下,止也止不住。

我:「妹妹,把拔抱抱。」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我:「妹妹,你一直哭沒有用,馬麻真的要提早出門,不然老闆會罵罵!」(失去愛的教育的感召的爸爸愛氣貌)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我:「妹妹,你一直哭沒有用,之前把拔也很常載你上學啊!」(絕望而不知所措,慌了手腳的一位爸爸)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妹妹一直哭。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種哭法。

終於知道變通,知道提出解決方案的把拔說:「妹妹,你真的要跟媽媽出門?那早餐要帶去暑期營吃,不能在家吃,好嗎?」

妹妹的哭聲變小了、開始變成抽泣,段落式的,然後半抽噎地說:

「好。」

我接著說:「那你要趕快起床、刷牙、尿尿、換衣服,好嗎?爸爸趕快去做火腿玉米吐司披薩,好嗎?」

妹妹:「好。」

我跟媽媽使了個眼色,火速做好做火腿玉米吐司披薩,送了烤箱。

妹妹不哭了,很配合地完成上學前所有工事。

10 分鐘後,烤箱「噹」地一聲,火腿玉米吐司披薩烤好的同時,媽媽跟妹妹也穿好了鞋子,瞬間出門。

我非常熱愛解決問題 – 自己的問題、家裡的問題、部屬的問題、老闆的問題、公司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成為「超級個體」的第一張好人卡。

除了解決人生中的「家務事」之外,我一直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上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老闆雇用你,就是要你幫他解決各式各樣、從頭到腳的問題 – 生意的問題、客訴的問題、轉換率的問題、同事打架的問題、被疫情襲擊而負成長的問題、物價上漲導致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問題、他的專屬辦公室裡的 Peloton 跑步機故障的問題、茶水間有蟑螂的問題。《給力:矽谷有史以來最重要文件 - NETFLIX 維持創新動能的人才策略》一書中也提到:「面試時,應聚焦於應徵者的問題解決能力。挖掘履歷表之下的東西。別只是看以往經驗,要考慮更廣泛的經驗。」(頁 172)因此,少點藉口,解決問題吧!Be a Problem-Solver.

少點藉口,想成為「超級個體」,先學會解決問題吧!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一、什麼是「超級個體」?

▍超級個體是指具備高度自主能力、學習力、判斷力與影響力,能夠在變動環境中持續創造價值,不依賴單一組織生存的人。
▍他們通常不僅是優秀的「員工」,而是能夠獨立運作的「個人品牌」或「一人公司」,在任何環境中都能靈活應變,創造價值。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二、超級個體的五大特質

1. 自主學習者(Self-Learner)

▍不等待公司安排訓練,而是主動學習新知、新工具。
▍善用網路資源、社群與實戰機會自我進化。

2. 複合能力者(Multi-Skilled)

▍擁有跨界技能,例如同時具備設計+企劃+數據分析能力。
▍能跨職能協作,不被職務框架限制。

3. 品牌經營者(Personal Brand Builder)

▍能清楚表達自身價值與理念,讓別人記得你是誰、能做什麼。
▍經營 LinkedIn、Medium、Podcast、YouTube 等個人媒體平台。

4. 行動與決斷力強(Action-Oriented)

▍能獨立做決策,具備策略性與執行力。
▍對機會敏感,迅速落實想法。

5. 擁有可擴張的影響力(Scalable Impact)

▍能透過寫作、教學、產品、社群影響更多人。
▍從個人影響到他人,進而打造「個體的生態系」。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三、「超級個體」概念的起源與推廣者

▍伊藤羊一(Ito Youichi)在他的著作《超級個體》為這一詞在亞洲職場界打響知名度。書中提到,在組織架構快速變動與個人責任擴張的時代,每個人都該成為能獨立生存、持續發光的「超級個體」。他的經典名言是:

「組織不再是你的靠山,個人就是品牌與價值體系。」

進一步來說,伊藤羊一提出「超級個體」這個詞彙,是因為他看見了組織對個人的保障已大不如前,而「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獨立思考、行動、發聲,成為自己職涯的主角」──

「過去是進公司就能一輩子安穩,未來則是誰能創造價值,誰就能活下來。」

🧭 伊藤羊一對「超級個體」的界定包含 3 大能力:

1. 內在驅動的「志向」:

他說:「不是公司給你方向,而是你有沒有清楚的志向。」

超級個體不僅是為薪水而工作,而是有「想解決的問題」、「想留下的價值」,從內在啟動行動。

2. 能量與影響力的外擴:「自我發信」

他強調:「不要等別人來發現你,要自己發聲!」

這包括:

▍社群媒體的經營(寫作、發文、分享)
▍線上內容的產出(Podcast、影片)
▍主動參與對話(論壇、社群)

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一個人能維持的『人際關係』數量落在 150 人,是我們和他人能夠維持穩定關係的個體認知上限」。這數字又稱為「鄧巴數」(Dunbar's Number)。

現在很流行經營個人品牌;許多新創公司 Founder 會出席許多演講或到學校兼課;許多教授或者健身教練兼做 Youtuber,創造更多槓桿效應,正是因為「被多少人認識」,遠比「認識多少人」還重要。

前幾年我代表前公司在外演講,每次演講完一定在社群平台上貼文,分享主題跟聽眾的評語,後來經常會接到陌生單位或者陌生人私訊詢問、邀約。

3. 「行動起來」而非「準備好再說」的實踐者思維

超級個體不是完美主義者,而是「小步快跑、邊做邊修」的持續行動者──

「與其準備完美再出發,不如先上路再優化。」

🌟 伊藤的關鍵提醒:

▍超級個體並不等於「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指一個「有連結、有價值、有輸出的」人。▍即使在組織中,也可以成為超級個體:有自己的聲音,有自己的任務感與節奏,而非被動等待命令。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劉潤在其專欄與課程中也多次強調「個體價值最大化」與「從資源依賴轉為資源整合者」的重要性。劉潤並未直接使用「超級個體」一詞,但他在《五分鐘商學院》、《底層邏輯》、《底層邏輯 2》與演講中持續強調:

「個體價值最大化是未來唯一穩定的職涯策略」。

🧠 劉潤觀點延伸:成為超級個體的三層架構

1. 從資源消費者 → 資源整合者

他認為過去的職涯是「公司提供資源 → 員工執行工作」,但未來的超級個體,要能自己找資源、建網絡、整合人力與技術。

> 「你不是一個被安排的人,而是資源的設計師。」

2. 從角色扮演者 → 價值創造者

傳統職場會說:「你是銷售」、「你是客服」,但劉潤說:「角色不是身份,價值才是核心。」

> 「問自己:我做的這件事,是在創造價值,還是只是執行任務?」

3. 打造自己的飛輪系統(個體飛輪)

他提出:「飛輪效應」可以套用在個人身上。透過輸出內容 → 建立信任 → 吸引機會 → 更好內容 → 滾動個人品牌。

例子如他自己從寫作《五分鐘商學院》開始,到出課程、演講、出書、創業,形構出一個個體的商業閉環。

他也曾說:「最好的創業,是先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經營起來。」

總結伊藤羊一與劉潤對「超級個體」的觀點,他們都不鼓勵當「等待機會的人」,而是主張「設計自己人生與價值的人」;他們都認為未來的個體應該是「創造型、連結型、輸出型」的存在。

直到今天,我始終深信,只要進入一間好公司,做出好成績,就能得到穩定的職涯晉升路徑與長期保障。但即使在光鮮亮麗的公司裡,個人依然必須不斷創造價值、持續被需要,並能在沒有人指派任務時,依然知道該往哪裡走。

這樣的能力與狀態,正是所謂「超級個體」(Super Individual)的定義。

Again,成為「超級個體」不是為了自立門戶,反而是能在組織中創造卓越價值以及影響力。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四、為何要成為超級個體?

1. 職涯不確定性升高

公司壽命縮短、AI 取代基礎工作、遠距工作普及……這些都代表依賴組織會越來越危險。

2. 內部晉升機會減少

僱用方式趨向彈性與短期,長期培養忠誠員工的企業越來越少。

3. 成為選擇機會的人

當你是超級個體,不是去「找工作」,而是讓機會來「找你」。

୨୧ ∴∵∴ ୨୧ ∴∵∴ ୨୧

五、實例:誰是「超級個體」?

▍李開復創辦「創新工場」前,就是 Google 全球副總裁與 AI 教父,他早已是個能靠個人品牌影響整個產業的超級個體。
▍YouTuber 阿滴/志祺七七,透過自媒體經營,將自身專業轉為可變現的內容生態。
▍新創界的「一人公司」創辦者,如《公司進化論》的 Paul Jarvis,主張創業不為規模,而為自由與掌控權。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六、如何成為「超級個體」?有哪些實踐路徑?

1. 強化學習迴路:刻意練習+反思+輸出

例如,秉持著輸出重於輸入的剛性原則,我的閱讀系統是──

✅ 看書不如翻書,最多不會花 20 分鐘。無論是名家或小卒,無論是厚重或輕薄,都先一頁一頁「翻閱」;
✅ 在章節頁、大標、段標、每章摘要、表格、斜體字、粗黑字等駐足,那些是作者跟編輯的心意,千萬不要忽視;
✅ 翻閱的過程中,遇到「值得」或「受啟發」的部分,貼上便籤;
✅ 重點來了,請一字一字打下「書摘」以及摘錄「金句」,最多應該 40 分鐘可結束。

綜合以上翻書所需的 20 分鐘,理解完整本書的菁華,約莫需要 60 分鐘。重點是「打書摘」以及「摘金句」的這個輸出動作,讓你又複習了一次重點。記住,為了要將整套流程變簡單,只是打書摘,你毋須提出評價。

補充說明,可以的話,最好在電腦裡分門別類管理,方便日後查找資料。

請相信,這些書摘終將成為你日後思考與寫作的素材,這是絕對值得的投資,這是長線思維。

2. 經營個人聲量:開始寫作、演講、分享

我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政大新聞所,寫東西是我最熱愛的事情之一,興致一來,我可以綁住自己,墜入心流,連寫 3,000、5,000 字都不是問題。

過年前跟老朋友聚會,他問我:「喂,你在 Linkedln 上發表這麼多文章,一言不合就寫個幾千字,到底要幹嘛?」

我很驚訝,自己居然啞口無言。

對啊,我針對公司的洗手間有瞬熱水器就可以噴一篇百字文;關於職場管理與溝通一個晚上可以完成千字文,都不用打草稿的,所以,「我到底要幹嘛?」

如果我,「沒有想幹嘛呢?」

如果我,沒有想要「現在」就幹嘛呢?

我有一份很好的正職工作,有人靠寫作年收 1.2 億,我則是 0 元。連斜槓都稱不上。

寫作,對我而言,是反思、是復盤、是檢查、是觀察、是分享、是一趟趟透過「輸出」來自檢的旅程。

如果硬要回答「我想幹嘛」,我認為──

「單純地想提供自己的親身經驗跟觀點,幫助到他人」是很接近的答案。

我很喜歡的大腕演說家 Simon Sinek 說:「你知道某件事,你做了某件事,你看到某件事也試過,你成功或失敗了,而他人還未曾經歷或不知道,這正是你的價值所在。」

大部分人寫作或發表是基於「Taking Mentality」- 想變現、想有千萬點閱、百萬追蹤、想要賣書或賣課程等,這都無可厚非,而且「以終為始」很好;但我寫作或發表是基於「Giving Mentality」- 「我要告訴你一些事情,也許對你有價值。」

我想告訴讀者的事情,分為以下幾種:

⭕ 你可能不知道,那你不妨參考看看;
⭕ 你可能知道,那不妨立刻行動、交叉驗證;
⭕ 你可能知道,但從未行動(那等於不知道?),那不妨再找其他資料比對一下;
⭕ 你可能知道,但從未以這個面向或角度理解過,那下次遇到時,不妨換個視角檢視。

光是這樣的真心誠意,就為我創造過 10 篇以上瀏覽數超過 10 萬的長文,也獲得《商業週刊》、《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大人學》、《天下學習》等媒體轉載。

3. 建立價值網絡:與其他超級個體合作與交流

與其將他人視為競爭者,不如看成夥伴。和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對談、合辦活動、共創內容,是讓你跳出同溫層的好方法。我非常喜歡接觸異領域的高能者,可能是創業家、設計師、運動員,透過大相逕庭的對話與觀點碰撞,常常能發展出全新觀點與受眾,也讓「我的價值」被他人放大。

4. 專注特長領域,但不拒絕跨界可能

我曾看過某期《商業周刊》的封面標題,就寫著斗大的六個字──「守本分就輸了」。我印象非常深刻,因此想借用這六個字,來陳述我如何「專注特長領域,但不拒絕跨界可能」,持續為個人職涯加值,與創造更多可能性: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所,我不像多數同學一路往媒體或廣告領域發展,反倒先後進入統一企業、雀巢、GOGORO、恆隆行、餐飲 SAS 新創等不同產業的公司工作。同時,也挑戰不同的職務和層級:在統一企業是咖啡事業首位PM,在雀巢是銷售襄理,接著在GOGORO則先是首間實體門市總店長,後來又成為資深車主社群經理,這兩年則轉進到金融業。

很多人常說文組出身會侷限職涯廣度,但我卻從未自我侷限。這些工作雖然聽起來都「跨很大」,但在每份工作中,我都持續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替自己加值──「不只是縱向加值,也就是提升原本專業領域的能力,還包含『橫向加值』,也就是在專業領域之外,再擴充一些新技能。」

在職場上,很多人是「挑」工作,我則是「拆」工作,即:透過拆解工作內容,尋找不屬於原本守備範圍,但有機會讓自己的專業能力更立體、更不可取代的加值機會。如果我們希望做到橫向加值,就得先了解工作中不同的面向、它們分別可以訓練哪些能力,清楚明白後,再設定並且大膽、主動地爭取。

打個比方,在統一從事咖啡都業務工作時,我擔任的是行銷 PM,原先比較側重與市場的接軌,但為了累積「跨維度」的工作經驗,我要求自己涉獵咖啡從生產到銷售的上、中、下游區塊,也熱於投入銷售通路、門市的前、中、後台,我的目標不只單單是挑豆、揀豆、做咖啡,也不僅僅會做行銷。後來,在專業領域上,我不但曾經考取「巴西專業咖啡鑑定師」與「國際咖啡品質鑑定師」雙證照,並走訪巴西、日本、美國及上海等地考察;主動涉獵水很深的採購專案,負責咖啡生豆操盤,勤做功課、分析趨勢,與多國廠商詢價、議價,看準時機採購,在一年內替公司賺入逾千萬新台幣利差;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以一個菜鳥之姿,獨自跟麥當勞、肯德基、Starbucks、王品集團等老謀深算的公司提案。

離開統一後,我加入了雀巢集團旗下的 NESPRESSO 品牌,身兼零售業務襄理及教育訓練講師兩職。我再次在沒有任何前例可追循的狀況下,建立起「經銷商模式」,從找尋適合的經銷商、藉由數次談判取得最佳經營條件、起草合約並建立規範、以及後續尋覓適合的位置、坪數、消費人潮及動線等,在半年內開了12個櫃點,並在緊盯業績下,使得經銷商向公司購買2,000台機器,目標完成率143% ,使得品牌能見度大增。另外,我也擔任教育訓練負責人,提供新人訓練、新產品訓練、服務品質教育訓練、專櫃TQM訓練等,對象涵蓋公司同仁、精品店櫃員、百貨專櫃人員、電話客服中心專員等,目前累積超過40場,共800人次,學員在教學評量表書寫之評語包括:「講師口齒清晰、表達清楚、邏輯性強」、「寓教於樂、絕無冷場」、「互動性佳、能實際演練」、「課程充實且有趣」等。我將咖啡教育的志業,延伸到在 85度C 任職期間開辦「咖啡體驗營」,從目標設立、提案撰寫、課程設計一手包辦,時任管理部協理以及咖啡事業部協理的張玲彬先生曾說:「敝人在台灣咖啡業界30年,認識超過數十位咖啡專家,這些技術者擁有一身武藝但教學上未必能像 Elvis 一樣撼動人心。他開的課場場爆滿,變成同事間口耳相傳的一堂必修課程。」

從履歷表看起來,我前三份工作只會搞「咖啡」,但事實上,我以「咖啡」為硬核,縱向掘深、橫向擴張,既懂生產、烘焙、排程與出貨,也懂菜單、行銷、通路、品牌,厚植了日後轉行的本錢。」

有能令人信服的「主題曲」,同時也能開放地攏絡跨界知識與技能,是成為「超級個體」的另一個必要心態。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七、如何被看見?如何成為自己的「造山者」?

【真實故事,如有雷同,當然雷同】

7 年前,我在 85 度 C 安分守己,某天上班前在大便時接到一通手機來電 -

「嗨,你好,我是 Adecco 的 Joyce,之前公司比鄰你們公司,共用同一層樓的茶水間。」

「你好。」我一邊在腦海中找尋這個名字的主人的臉。

「你可能沒有印象啦,但我們在茶水間談過我姊姊咖啡店手烘的濾掛包咖啡,我還請你喝過呢。雖然沒有談過工作,但三言兩語我就知道你適合我手上這個機會。」Joyce 熟練地說著我很難相信的一番話。

即使知道她一席幹話,我擦擦屁股,仍然送出了履歷。半年後,我成為了 Gogoro 全球旗艦店總店長。

當時我還沒完全理解這代表什麼,直到多年後我再回頭看,才理解這正是一種「超級個體」正在被發現的開始。

Joyce 願意主動推薦我,不是因為我們多熟,而是她在某些公開分享或互動中,感受到我這個人有想法、有責任感、有在產出、也願意持續學習。這些,不靠名片、不靠職稱,而來自個人本身。

這讓我領悟:「被誰認識」、「為什麼被記得」、「能否一眼看出你的價值」,這些都是未來職涯生存的關鍵資產。而這,從來不屬於公司,而屬於你自己。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八、組織裡的自主性,居然是超級個體的起點

我過去在 Gogoro 共工作 6.33 年,歷經從門市管理、行銷,到成為社群總監。最重要的轉折,不在職稱變化,而是在這過程中,我學會了:「就算沒人要你做,你也該知道什麼值得做。」

我曾跟知名 YouTuber 合作過影片,以不到一萬塊的成本請他們拍攝一支「Gogoro 交車的影片」,創下了 160 萬的觀看次數;曾帶領超過 1,300 名車主創下金氏世界紀錄;並曾代表公司成為對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共同簡報者之一。我並非被指派這些任務,而是我主動發現可以做、值得做,然後開始動手去做。

那是一種把自己當成「個人品牌」經營的狀態。不是做事給老闆看,而是做事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不是完成任務,而是創造影響。

也許,這就是伊藤羊一所說的:「不等待命令、不等準備好,而是邊做邊修、持續行動。」

୨୧ ∴∵∴ ୨୧ ∴∵∴ ୨୧∴∵∴ ୨୧∴∵∴ ୨୧

結語:為了自己好,為了組織強,你更應該成為超級個體

超級個體,不是孤獨戰士,也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相反的,成為超級個體,是為了在組織之內,也能活得有選擇、有方向、有影響力。即使環境不穩、變化來得又快又急,你仍有辦法穩住腳步,靠自己的系統與能量前進。

正如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所說:「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只能自己走過的森林。」

願我們都能在「一個人的武林」中,成為這樣的人——

▍即使身在組織,也不放棄個體的力量;
▍即使面對變局,也不停止自我進化的腳步;
▍追逐職位,也追求志向;
▍主動熱情、持續輸出,而不是被動等待他人認可;
▍能經營弱連結,而不是孤軍奮戰;
▍主動思考、行動、進化,不為了誰,只為了成為更「超人」的自己。

不只為了成為更「超人」的自己,更為了組織卓越,必須讓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有生存、發光、發聲的能力;必須成為自己與靠山,必須蛻變成——

超級個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lvis Lin的沙龍
134會員
419內容數
曾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累積超過181場演講或訓練,主題涵蓋: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社群行銷、減醣心得與體適能、咖啡等;著作散佈在《大人學》、《Cheers》、《商業週刊》、《104》等。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
Elvis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5
🌅 01. 早起的魔法時間(Morning Magic Time) 代表人物:Robin Sharma(《5AM Club》) 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用「20-20-20」原則: 🚀20 分鐘運動 🚀20 分鐘反思(寫日記、冥想) 🚀20 分鐘學習(閱讀、聽 podcast)
2025/07/15
🌅 01. 早起的魔法時間(Morning Magic Time) 代表人物:Robin Sharma(《5AM Club》) 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用「20-20-20」原則: 🚀20 分鐘運動 🚀20 分鐘反思(寫日記、冥想) 🚀20 分鐘學習(閱讀、聽 podcast)
2025/07/14
你今天的決定,是思考過的選擇,還是慣性的結果?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慣性思維」的威力,是在剛進食品業的那幾年。 那是一間規模穩定、制度完善的公司,每個人對自己的角色瞭若指掌。流程固著、階層分明,升遷制度清楚,工作不輕鬆,但一切都有章法。說真的,那時的我也以為,這就是「理想職涯」的樣貌。 ...
2025/07/14
你今天的決定,是思考過的選擇,還是慣性的結果?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慣性思維」的威力,是在剛進食品業的那幾年。 那是一間規模穩定、制度完善的公司,每個人對自己的角色瞭若指掌。流程固著、階層分明,升遷制度清楚,工作不輕鬆,但一切都有章法。說真的,那時的我也以為,這就是「理想職涯」的樣貌。 ...
2025/07/14
▍找人商量事情時,不要找那些平常就隨便亂給意見的人,最好找那些生活本來就有目標的人。 ▍只要一說出負面的話,就立刻跟著說「不過」。 ▍請別因為怕後悔,就不做選擇。 ▍你是一個善待自己的人嗎? ▍你不需要了不起的故事,你只需要你的故事。 ▍日子是拿來過的,不是拿來換錢的。 ▍你願意,人
2025/07/14
▍找人商量事情時,不要找那些平常就隨便亂給意見的人,最好找那些生活本來就有目標的人。 ▍只要一說出負面的話,就立刻跟著說「不過」。 ▍請別因為怕後悔,就不做選擇。 ▍你是一個善待自己的人嗎? ▍你不需要了不起的故事,你只需要你的故事。 ▍日子是拿來過的,不是拿來換錢的。 ▍你願意,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我先走了⋯⋯姊姊,你先別哭。我只是說如果,你可以聽我把話說完嗎?咦?等等,等一下!別哭啊!唉喲⋯⋯姊姊,怎麼還是那個讓人不省心的姊姊啊。 是姊姊嗎?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又睡著了嗎?啊⋯⋯她又在亂揉我的頭髮了,姊姊的臉看起來好憔悴呀。她第幾天沒好好睡一覺了?好想為她做什麼⋯⋯啊,可惡,忘了
Thumbnail
如果我先走了⋯⋯姊姊,你先別哭。我只是說如果,你可以聽我把話說完嗎?咦?等等,等一下!別哭啊!唉喲⋯⋯姊姊,怎麼還是那個讓人不省心的姊姊啊。 是姊姊嗎?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又睡著了嗎?啊⋯⋯她又在亂揉我的頭髮了,姊姊的臉看起來好憔悴呀。她第幾天沒好好睡一覺了?好想為她做什麼⋯⋯啊,可惡,忘了
Thumbnail
由夢境結束後 順延而湧出的那些
Thumbnail
由夢境結束後 順延而湧出的那些
Thumbnail
今天帶M去做六個月健康檢查。 M和S一樣從小都是頭好壯壯型。唯一看似不一樣的是打完疫苗後哭泣的程度。 S小時候打疫苗完,總是哭不過三秒;而M則是先哭倒長城後再加碼小媳婦啜泣。 折騰了一番後M上車後唉了幾聲就立馬昏睡去了。而也剛好到了接S下課的時間。 接到S後,我在上車前就跟她說妹妹今天打了四
Thumbnail
今天帶M去做六個月健康檢查。 M和S一樣從小都是頭好壯壯型。唯一看似不一樣的是打完疫苗後哭泣的程度。 S小時候打疫苗完,總是哭不過三秒;而M則是先哭倒長城後再加碼小媳婦啜泣。 折騰了一番後M上車後唉了幾聲就立馬昏睡去了。而也剛好到了接S下課的時間。 接到S後,我在上車前就跟她說妹妹今天打了四
Thumbnail
孩子從學校帶回了讀本《媽媽不哭不哭》,但,媽媽為什麼不能哭呢?
Thumbnail
孩子從學校帶回了讀本《媽媽不哭不哭》,但,媽媽為什麼不能哭呢?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爸媽不是萬能的,很多時候遇上的問題,還是需要孩子學會如何靠自己去解決。 但身為父母,我們的陪伴與關心,是孩子人格成長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Thumbnail
一、你是否曾經有哭泣的經驗? 二、•你認為「哭泣」是好的嗎?為什麼? 三、聽故事 四、認識語詞: 五、想一想 1.•故事中,出現在家中的陌生人是誰? 2.•當孩子們知道死神在黎明前,要將老祖母接走時, 請問他們做了事情?為什麼? 3.死神說道:「孩子們,哭泣吧!你們可以悲傷,但不要心碎
Thumbnail
一、你是否曾經有哭泣的經驗? 二、•你認為「哭泣」是好的嗎?為什麼? 三、聽故事 四、認識語詞: 五、想一想 1.•故事中,出現在家中的陌生人是誰? 2.•當孩子們知道死神在黎明前,要將老祖母接走時, 請問他們做了事情?為什麼? 3.死神說道:「孩子們,哭泣吧!你們可以悲傷,但不要心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