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旅程來到第八課!在我們已經練習了向內覺察(呼吸、身體、情緒)以及向外拓展(飲食、行走、同情與慈悲)後,正念的第八課將這些所學整合,並帶入一個更宏觀、更具哲理的層面:正念的接納與放手 (Mindful Acceptance and Letting Go)。
🍃 正念的第八課:正念的接納與放手 (Mindful Acceptance and Letting Go)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痛苦和掙扎並非來自於事件本身,而是源於我們對事件的抗拒。當我們不喜歡某種感受、某個情況或某個人時,我們常常會試圖去控制、改變或逃避它。這種抗拒不僅消耗大量精力,也往往讓我們更加糾結。正念的接納,並不是要你喜歡或認同不好的事物,也不是要你放棄努力改變現狀。它是一種溫和地承認「此時此刻就是這樣」的能力。它意味著我們能夠允許當下的經驗——無論是舒適還是不適——如實地呈現,而不去與之搏鬥。當我們練習接納時,奇妙的事情會發生:那些被我們抗拒的事物,反而可能因為我們的放鬆而開始流動,甚至減輕對我們的影響。
而放手,則是在接納的基礎上,讓那些不再服務於我們的執著、評判、過往的傷痛或對未來的擔憂,輕輕地離開。
🌟 正念的接納與放手的練習步驟:
這個練習可以應用於任何讓你感到困擾、難以放下的情境、想法或感受。
* 停下來,回到呼吸:
* 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或躺下。
* 將注意力帶回到你的呼吸上。感受幾次深而平穩的呼吸,讓身心安定下來。這能幫助你創造一個觀察的空間。
* 辨識並承認當下的經驗:
* 輕輕地問自己:「此刻,有什麼是讓我感到掙扎或難以接納的。」
* 可能是身體的疼痛、強烈的情緒(如焦慮、憤怒)、不斷重複的負面想法、或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外部情況。
* 用一句話輕輕地在心裡說出它,例如:「我覺察到我的肩膀很痛」、「我感覺到一股很強的焦慮」、「我正在為這件事情感到很生氣」、「我覺察到自己一直想控制某個結果」。
* 感受身體的反應,不帶評判:
* 將注意力帶到身體上,感受這個掙扎或情緒在身體哪個部位最明顯,它有什麼樣的質地、溫度、強度。
* 像正念情緒覺察一樣,純粹地觀察它,不試圖去改變它,也不對它進行任何評判。只是允許它存在,看著它。
* 練習「允許」與「接納」:
* 在心裡,對這個經驗輕聲說:「我知道你在這裡。」、「我允許你存在。」、「我接納此刻就是這個樣子。」
* 這不是認同,而是溫和地承認事實。你可以想像自己像一片寬廣的天空,讓雲朵(你的經驗)飄過,而不去抓住或推開任何一片雲。
* 如果有抗拒或不願意的感覺升起,也請覺察這些感覺,並對這些抗拒說:「我覺察到我在抗拒,我也允許這份抗拒存在。」
* 練習「放手」:
* 想像你手中的緊握著一把沙子(代表著你的執著、擔憂或抗拒)。如果你握得越緊,沙子流失得越快。但如果你輕輕地張開手掌,沙子反而能平穩地停留在掌心,甚至隨風飄散。
* 輕輕地將注意力從這個讓你執著或抗拒的經驗上移開一點點。你可以想像它像一片葉子隨波漂流,或像一朵雲飄過。
* 不需要強迫自己放手,只是溫和地允許放手發生的可能性。
* 回到呼吸,作為錨定:
* 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感受你的呼吸。呼吸是你錨定在當下的定點。
* 當你感到被情緒或想法淹沒時,輕輕地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然後再回到當下的經驗。
💡 小提醒:
* 接納不等於放棄: 接納不是讓你被動地放棄改變,而是讓你先從抗拒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然後才能更清晰、更有智慧地決定下一步。
* 需要練習: 對於許多人來說,接納和放手是很不容易的練習,因為我們習慣了控制。這需要時間和持續的練習。
* 循序漸進: 從小處開始練習接納,例如身體上輕微的不適,或是日常生活中不那麼重要的挫折,慢慢再擴展到更困難的經驗。
正念的接納與放手,是正念練習中一個深具轉化力量的層面。當我們學會不再與現實搏鬥,而是溫和地接納它,我們就能為自己創造一份內在的自由,即使身處逆境,也能找到平靜。
你準備好為自己鬆綁,感受那份輕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