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第八課:正念的接納與放手 (Mindful Acceptance and Letting G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正念的旅程來到第八課!在我們已經練習了向內覺察(呼吸、身體、情緒)以及向外拓展(飲食、行走、同情與慈悲)後,正念的第八課將這些所學整合,並帶入一個更宏觀、更具哲理的層面:正念的接納與放手 (Mindful Acceptance and Letting Go)。

🍃 正念的第八課:正念的接納與放手 (Mindful Acceptance and Letting Go)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痛苦和掙扎並非來自於事件本身,而是源於我們對事件的抗拒。當我們不喜歡某種感受、某個情況或某個人時,我們常常會試圖去控制、改變或逃避它。這種抗拒不僅消耗大量精力,也往往讓我們更加糾結。

正念的接納,並不是要你喜歡或認同不好的事物,也不是要你放棄努力改變現狀。它是一種溫和地承認「此時此刻就是這樣」的能力。它意味著我們能夠允許當下的經驗——無論是舒適還是不適——如實地呈現,而不去與之搏鬥。當我們練習接納時,奇妙的事情會發生:那些被我們抗拒的事物,反而可能因為我們的放鬆而開始流動,甚至減輕對我們的影響。

而放手,則是在接納的基礎上,讓那些不再服務於我們的執著、評判、過往的傷痛或對未來的擔憂,輕輕地離開。

🌟 正念的接納與放手的練習步驟:

這個練習可以應用於任何讓你感到困擾、難以放下的情境、想法或感受。

* 停下來,回到呼吸:

* 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或躺下。

* 將注意力帶回到你的呼吸上。感受幾次深而平穩的呼吸,讓身心安定下來。這能幫助你創造一個觀察的空間。

* 辨識並承認當下的經驗:

* 輕輕地問自己:「此刻,有什麼是讓我感到掙扎或難以接納的。」

* 可能是身體的疼痛、強烈的情緒(如焦慮、憤怒)、不斷重複的負面想法、或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外部情況。

* 用一句話輕輕地在心裡說出它,例如:「我覺察到我的肩膀很痛」、「我感覺到一股很強的焦慮」、「我正在為這件事情感到很生氣」、「我覺察到自己一直想控制某個結果」。

* 感受身體的反應,不帶評判:

* 將注意力帶到身體上,感受這個掙扎或情緒在身體哪個部位最明顯,它有什麼樣的質地、溫度、強度。

* 像正念情緒覺察一樣,純粹地觀察它,不試圖去改變它,也不對它進行任何評判。只是允許它存在,看著它。

* 練習「允許」與「接納」:

* 在心裡,對這個經驗輕聲說:「我知道你在這裡。」、「我允許你存在。」、「我接納此刻就是這個樣子。」

* 這不是認同,而是溫和地承認事實。你可以想像自己像一片寬廣的天空,讓雲朵(你的經驗)飄過,而不去抓住或推開任何一片雲。

* 如果有抗拒或不願意的感覺升起,也請覺察這些感覺,並對這些抗拒說:「我覺察到我在抗拒,我也允許這份抗拒存在。」

* 練習「放手」:

* 想像你手中的緊握著一把沙子(代表著你的執著、擔憂或抗拒)。如果你握得越緊,沙子流失得越快。但如果你輕輕地張開手掌,沙子反而能平穩地停留在掌心,甚至隨風飄散。

* 輕輕地將注意力從這個讓你執著或抗拒的經驗上移開一點點。你可以想像它像一片葉子隨波漂流,或像一朵雲飄過。

* 不需要強迫自己放手,只是溫和地允許放手發生的可能性。

* 回到呼吸,作為錨定:

* 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感受你的呼吸。呼吸是你錨定在當下的定點。

* 當你感到被情緒或想法淹沒時,輕輕地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然後再回到當下的經驗。

💡 小提醒:

* 接納不等於放棄: 接納不是讓你被動地放棄改變,而是讓你先從抗拒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然後才能更清晰、更有智慧地決定下一步。

* 需要練習: 對於許多人來說,接納和放手是很不容易的練習,因為我們習慣了控制。這需要時間和持續的練習。

* 循序漸進: 從小處開始練習接納,例如身體上輕微的不適,或是日常生活中不那麼重要的挫折,慢慢再擴展到更困難的經驗。

正念的接納與放手,是正念練習中一個深具轉化力量的層面。當我們學會不再與現實搏鬥,而是溫和地接納它,我們就能為自己創造一份內在的自由,即使身處逆境,也能找到平靜。

你準備好為自己鬆綁,感受那份輕盈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k吳的沙龍
0會員
77內容數
這不僅僅是一個 Blog,更是一個交流與分享的空間。 期待在這裡與你相遇,一起探索科技、體驗生活、夢想旅行!💖
Hank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5
經過前面六課的練習,從對自身內在的呼吸、身體、情緒的覺察,到外在的飲食與行走,我們對正念的理解與體驗已經越來越豐富。正念的第七課,我們要進入一個更廣闊的面向:正念同情與慈悲 (Mindful Compassion and Loving-Kindness)。 💖 正念的第七課:正念同情與慈悲 (M
2025/07/25
經過前面六課的練習,從對自身內在的呼吸、身體、情緒的覺察,到外在的飲食與行走,我們對正念的理解與體驗已經越來越豐富。正念的第七課,我們要進入一個更廣闊的面向:正念同情與慈悲 (Mindful Compassion and Loving-Kindness)。 💖 正念的第七課:正念同情與慈悲 (M
2025/07/25
正念的學習旅程來到第六課,這次我們要練習將覺察帶入我們與情緒的關係中,學習「正念情緒覺察 (Mindful Emotion Awareness)」。 😌 正念的第六課:正念情緒覺察 (Mindful Emotion Awarenes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被情緒所主導。快樂時可能過度興奮,
2025/07/25
正念的學習旅程來到第六課,這次我們要練習將覺察帶入我們與情緒的關係中,學習「正念情緒覺察 (Mindful Emotion Awareness)」。 😌 正念的第六課:正念情緒覺察 (Mindful Emotion Awarenes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被情緒所主導。快樂時可能過度興奮,
2025/07/25
正念的旅程持續推進!從呼吸、身體掃描、飲食到行走,我們一步步將覺察帶入生活。正念的第五課,我們要來練習一個在人際互動和情緒管理上都非常重要的能力:正念聆聽 (Mindful Listening)。 👂 正念的第五課:正念聆聽 (Mindful Listening) 在日常對話中,我們常常會邊聽
2025/07/25
正念的旅程持續推進!從呼吸、身體掃描、飲食到行走,我們一步步將覺察帶入生活。正念的第五課,我們要來練習一個在人際互動和情緒管理上都非常重要的能力:正念聆聽 (Mindful Listening)。 👂 正念的第五課:正念聆聽 (Mindful Listening) 在日常對話中,我們常常會邊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透過呼吸將專注力回到自身當下,陪伴安定身體與情緒,重新選擇不被情緒慣性牽著走。當內在平穩後,靈魂便能有一份清晰,透過合適的路徑去連結內在的生命力與深層渴望。對於同個經驗就可能產生新的感受與應對解決之道,同時會對自己有個驚艷感動,彷彿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人。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Thumbnail
《正念減壓的訓練》作者是陳德中,是一本很實用的書,用簡單明瞭的方法介紹正念概念、負向情緒、壓力等,也提供了5個正式練習及6個生活練習,並且還有音檔可以配合使用。相信只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練習正念,絕對會有不同的體悟。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掌握到要領的話,或許直接尋找專業人士或受過正念訓練的人協助自己。
Thumbnail
《正念減壓的訓練》作者是陳德中,是一本很實用的書,用簡單明瞭的方法介紹正念概念、負向情緒、壓力等,也提供了5個正式練習及6個生活練習,並且還有音檔可以配合使用。相信只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練習正念,絕對會有不同的體悟。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掌握到要領的話,或許直接尋找專業人士或受過正念訓練的人協助自己。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正念(mindfulness)定義及相關翻譯名稱之緣由,例如,如正念、靜觀、覺察等,甚至在辯證行為治療之馬偕的翻譯為「了了分明」。正念所適合的對象包含了小孩到老年人,透過正念可以帶來許多的好處,身心靈的成長、自我成長、疼痛管理、調整情緒等。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