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中最容易落入空泛描述的,往往是「人物描寫」的部分。學生時常寫出「她很漂亮」「他很生氣」「老闆娘很親切」這類評價性用語,卻少有具體細節,讓文章失去畫面感與記憶點。
這並不是學生偷懶,而是他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從一個人的外表與舉止中,看出可以被寫下的細節。
其實,只要學會觀察與摹寫,人物就能鮮活起來。好的文筆,從來不是天馬行空的靈感爆發,而是細膩觀察力的積累與轉化。以下是一堂我在國高中教學中實施過、可在兩節課內完成的人物描寫教學活動,歡迎老師們直接帶進教室或是拆解當中的環節放入課堂!
🧩 課程目標
- 建立學生對人物描寫的核心觀念
- 鍛鍊從動作、語言、表情、情境進行觀察的能力
-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推測,讓描寫更具立體感
- 提供描寫項目的九宮格鷹架,幫助學生克服「腦袋空空」的困境
🔶一、從「演」開始:啟動身體記憶的觀察練習
人物描寫的第一步,是觀察。但要如何幫助學生「打開感官」?
我們先從角色即興遊戲開始,讓同學分組一起「演一個人」,讓同學「猜測腳色及情境」。
課堂中,學生分組抽出情境角色卡,例如:
- 遇到選擇障礙顧客而不耐煩的手搖飲店員
- 高跟鞋斷掉卻故作鎮定的職場女強人
- 想拉肚子卻遇到廁所全滿的路人
- 學習使用麥當勞點餐機的歐巴桑
每組合作演出這個角色,其他組則根據觀察猜測角色身分與當下心情。
現場笑聲不斷。但這個過程,有趣但絕非只是熱身。事實上,在演出與猜測的過程中,學生開始注意哪些細節能夠傳遞「這個人是誰」。
你怎麼知道他是這樣的人?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是表情?是語氣?是動作?還是整體情境?
也許有人是根據他彎腰駝背、手抱肚子、焦躁的語速,大家透過觀察細節,找到人物線索——這些就是未來在寫作中具體描寫的素材來源。
課堂中有組國中男生們抽到「穿高跟鞋的女強人」,一群男生你看我我看你,說「什麼叫做女強人?」「我們家沒有高跟鞋啦!」, 這也讓同學意識到,原來平常仍有許多真實存在生活中,卻從未注意過的角色,其實。這也成了我們的延伸練習──
從今天起,在捷運或公車上,觀察三位陌生人,想像自己是名偵探福爾摩斯,試著觀察他們的動作細節,推測他的身分、他在想什麼、他今天可能面臨什麼處境。
更多的觀察,才能擴充自己的寫作靈感素材。
💡教師小技巧:如果學生的演技有限,此處也可以搭配一些影片,例如youtuber:這群人就有許多對百工百業的模仿影片。
🔶二、定格觀看:從劇照進行內外推敲
在身體感覺被打開後,我們進入第二階段:靜態觀察。
我們一同從電影劇照中的定格人物,細膩觀察,我帶著學生從兩個方向進行推敲:

🧠 外在觀察(具體描寫):
- 他(她)是誰?年齡、職業、背景?
- 穿著打扮是否整齊?五官特色如何?
- 髮型妝容是什麼樣子?
- 他現在在做什麼?
- 語調如何?聲線?語速?有口頭禪嗎?
- 習慣性動作?手會抖?眼神會飄?
🔍 內在探索(角色深描):
- 從動作與表情中,看得出他的阻礙、煩惱、恐懼嗎?
- 他有什麼個性特徵?是急性子、碎念型、還是沉默寡言?
- 哪些形容詞最貼近他的個性?
- 從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有什麼觀念?
- 他現在的目標、夢想、渴望是什麼?
這個階段不只是「看圖說故事」,而是透過視覺刺激,訓練學生的細節捕捉與邏輯推敲能力。
原本同學們只會看到,他是小丑!
但是透過剛剛的提問,同學可能會發現,他的頭髮油膩,膚況老態,衣著磨損,快樂的妝容下面潛藏著下垂的嘴角。也許他每天在逗人開心的背後,藏著他的難處。
透過我們對於人物的定格停留,更能從外表看見人物的內心狀態。
💡教師小技巧:取材電影劇照,往往會讓人物圖片更具細節與討論性。
🔶三、架起描寫的天線:從合作觀察到個別書寫
我準備了台劇的劇照,一組生活中的常見角色,像是早餐店老闆娘與理髮店老闆娘。

這些人不是明星,卻是真實可感的存在,也更容易引發學生的連結與想像。於此,我們將零散的觀察,收束為可供書寫的描寫九宮格模板。

我在黑板上畫出九宮格,請學生將剛剛的觀察,依序填入格子中。
這個階段中,可以直接請同學一起上台寫,或者先寫在便條紙上再貼上黑板。
透過集體觀察、共筆上台,學生能夠從不同視角補充細節,也強化了人物多面性的理解。也提醒同學,除了「勤勞」、「迅速」、「老舊」等形容詞之外,要寫出更多描述,例如:「可以單手將雞蛋打入煎台」「磚牆上掛著暗紅色的農民曆」
最後的書寫練習,是請學生選擇一張剛才觀察的照片,寫一段極致細節描寫的小段落。這些句子不是作文課教的「三段式論述」,但卻是最深刻的文字素材。
💡教師小技巧:書寫前可以先提醒,這裡不是故事接龍,所以不用編寫早餐店阿姨變成超人拯救地球的故事(學生總超出我們想像)。且此處只求短文,一次練習一個能力,不用要求完整結構及流暢性,僅須強調細節的觀察與雕琢。
🔶 結語:讓人物描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人物描寫不只是為了作文題目存在,也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若觀察得越細,角色就越清晰。寫作便是從觀察開始。
我們除了鼓勵學生多「寫」,更要引導他們打開生活的感官天線,從眼前的早餐店老闆娘、捷運上一位擦汗的中年男子、便利商店總不抬頭的店員,到每天剪頭髮的那位阿姨,當學生學會捕捉這些微小日常,發現那些原本視而不見的細節,就已經走在成為好寫作者的路上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追蹤我的粉專《教學狂想實驗》,就可以看到我的最新文章,並交流討論更多教與學的想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