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真的不知道要寫什麼。」
這句話,是許多國中生在面對寫作時的第一反應。無論是課堂作文、段考命題,甚至是日常書寫,只要一提筆,腦中就一片空白,話說不出來、故事想不起來,甚至連開頭都不知道該怎麼寫。
但問題往往不是「沒有故事」,而是孩子們沒有經驗去看見自己的素材,也不知道如何從生活中提取經驗與想法。
更進一步地,孩子們也少有機會練習從他人的故事中挖掘意涵——看電影會感動,但不一定能說出為什麼感動;讀文章會讚賞,但不知道如何拆解那些情節與主題,再轉化為自己能寫的東西。這次我來到延平中學進行第一堂暑期讀寫營,我不只希望他們順利分組、完成破冰,也希望他們一開始就練習兩件事:
1️⃣ 從自己身上提取素材(用繪畫、分享與對話,引導自我覺察)
2️⃣ 從故事中萃取觀點(透過短片分析、折線圖整理與意義提煉)
寫作從來不只是「靈感」,而是一種持續練習看見世界與自己、並組織想法的能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這堂課的設計、活動操作,期待讓更多老師在面對「不知道要寫什麼」時,有一套能帶學生開口、落筆的實作方法。
🔶一、從封面開啟對自己的書寫:挖掘素材的第一步
課堂開始前,同學們陸續進場。在等待開始的空檔,我們安排了兼具回顧性與創造力的任務:在講義上,繪製屬於自己的「貍貍封面」。
這張封面不只是可愛插圖的展示,而是一個個人化的故事載體。也請孩子們在封面上寫下三個時間點的自己——
- 過去:曾經經歷過的挫敗或得意時刻
- 現在:此刻參與營隊的動機或期待
- 未來:想完成的目標或人生的夢想

這樣的引導,不僅讓同學安靜且專注地進入學習狀態,也開啟了自我書寫的入口。封面成為自我介紹的媒介,更是進入本日寫作主題:「素材蒐集」的第一步。
💡教師小技巧:善用空白時間與空白封面,以及輕鬆塗鴉,能讓書寫的起始更無痛。
🔶二、從互動到組隊:讓內向的同學也能找到連結感
接下來的任務,是讓同學們進行互動任務。他們需攜帶剛完成的貍貍封面,主動向四位陌生同學介紹自己、認識對方。
我們理解,對許多I人性格的同學來說,這樣的任務也許充滿挑戰。因此我也特別補充了一個「過渡策略」:
若覺得害羞,可以和剛認識的新朋友結伴,一起去找下一組。
這樣的設計,讓同學在初識階段便建立情境式的信任與互助,讓彼此有一起完成任務的同在感。

完成初步互動後,我們依照眼緣與默契,開始協助大家重新安排座位與分組。原本略顯混亂的教室,也隨著分組座位規劃而漸漸有了秩序與安定感。
在固定座位後,同學再次進行一輪深度互動:
- 介紹自己
- 分享自己在團隊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 表達希望獲得隊友哪些協助
這不只是「自我介紹」而已,而是進一步建立小組內合作默契與彼此期待的機會。
緊接著,我們也引導同學們回顧剛剛的活動:
「我們原本只能從外表去認識一個人,但剛剛我們做了什麼事情,讓我們更認識彼此?」
同學們從介紹、互動與任務中,逐步描繪了他人「過去的經歷、挫敗、動機、目標與夢想」,這些都是寫作中最寶貴的素材。
我們因此帶出今天的第一個重點:
✍️ 寫作,也同樣需要有意識地蒐集素材,才能具體表述我們的想法與經驗。
💡教師小技巧:讓破冰活動不只是破冰,同時悄悄開啟寫作之路。
🔶三、從故事到啟發:一堂讓素材變思考的寫作課
也許有人會擔心,七八年級學生的人生經歷相對有限,如何拓展寫作素材?
這就是我們這堂課要進行的第二個重點:用閱讀與觀影,打開經驗的視野。
我播放了一部五分鐘短影音電影解說,這是一部由真實故事翻拍的電影。
接著,我們引導學生進行三階段任務:
- 繪製主角的人生折線圖:畫出主角在哪些片段遭遇挫折或高光時刻
- 系統整理情節架構:釐清主角的背景、遭遇與結果
- 提煉故事的啟發與寓意:這個故事對我來說,說了什麼?

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提出了許多極具思辨的見解:
- 獨排眾議、堅持夢想的重要性
- 發掘天賦才能發光
- 支持系統的力量能幫助我們穿越低谷
- 觀察市場需求,即有可能創造商機
- 適時放下沉沒成本,是前進的契機
- 若社會願意互助,也許能改變下一位天才的命運
但也有同學質疑:「這部電影中的主角根本是靠幸運成功的吧?」
我們順勢引導思考:「如果只看頭尾可能會覺得是幸運,但是中間他許多遭遇與扭轉,並只來自於幸運;幸運只是在他努力與判斷後,適當出現才幫了他一把。」
「那是『倖存者偏差』嗎?」「若只從這部電影,我們確實無法判斷,這時我們必須要有更充分的佐證素材才能證明做同樣的事,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
這讓學生理解: 若沒有充分閱讀,就容易落入單一視角。我們必須結合細膩閱讀才能進行合理推論,得出多元觀點。
若自己想有其他想說的話,那便要拿出更適當的證據佐證,讓寫作更具說服力。
總之,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5分鐘電影,同時講述了成功法則、天賦價值、商業機會、親情支持、社會溫情等。
這樣無論出現什麼樣的作文題目,我們都可以用這部電影紀錄的真實事件,去作為各種作文的精采素材。
最後,我們再次連結回自己:
「寫作的靈感,不必非得經歷大風大浪,只要我們有意識地過生活、記錄想法,那麼每個人都能成為有故事、能寫故事的人。」
💡教師小技巧:電影短影音是現在很好用的素材,讓我們可以在短短的課堂上獲得他人的精采人生故事。
💡若想要知道我這次使用的電影素材來源,請點選我粉專貼文完成任務來獲取喔!
🔚結語:寫作,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認識自己、表達自己的方式
這堂課,我們不只是完成了封面繪製、互動分組、觀影分析與素材統整,
更一步步讓同學感受到素材與自己其實近在咫尺,關鍵是:刻意去記錄與思考。
當孩子能把電影的折線圖應用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上;
從電影細節中推論出隱含的啟示、與陌生人分享自己的夢想與過往,思考與表達,便在心中萌芽了。
延平的第一堂課順利展開,也期待接下來的系列課程,我們都能陪孩子們用文字記錄生活,從思考出發,走向表達,找到向世界溝通與發聲的方式。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追蹤我的粉專《教學狂想實驗》,就可以看到我的最新文章,並交流討論更多教與學的想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