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況與職涯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嗨嗨格友們,又又又又是許久不見的更新了(掩面)

近期再次被專案的忙碌與管理職的身份綁架,下班再度回歸只想耍廢放鬆的日子,連喜歡的漫畫都無法入眼。深刻理解到什麼叫做心有餘而力不足。

昨天和許久未見的老友們去了一趟科博館相聚,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安(前幾次聚會時不算是太開心)到見面結束後心裡莫名的平靜與充實,剛好和最近與工作同事上相處的心境差距頗大,也因此特別有股衝動想把這份感觸用文字分析、紀錄下來。

價值觀與生活差異產生的內耗

近期最常在內心感受到的衝突與內耗,不外乎就是人際關係上的相處了。

這陣子因為專案與人事異動的疊加,導致工作上處於一個忙碌混亂的狀態,同組同事們其實也備感壓力,在壓力的催化下,每個人對於面對壓力所會產生的應激反應便有各種不同的個體差異。

而剛好我和組員們面對壓力的差異變成了自身痛苦矛盾的來源。也令我對自己價值的認定產生了動搖。

休息充電方式的不同

在每次面對巨大壓力或是忙碌的生活時,對我來說最好的舒壓其實是遠離人群、或是只和三兩親密好友舒適的聊天、毫無排程計劃的走走聊聊、或簡單的運動到處晃晃接觸大自然,抑或是自己待在家休息,真的就是很普通平靜的生活即可。

但發現到對一些組員而言,對他來說的放鬆是不斷地更多做些什麼。號召大家參與一個活動、和更多人進行某些自己可以掌控或想做的事、找人陪自己度過難熬的時刻,用快樂或激情的氛圍沖散壓力與煩腦。

如果用很白話、簡易的方式來說明,就是I人和E人充電方式的差異了。(雖然市面上的MBTI判定不夠準確,但此處用通俗的方式來譬喻較好理解)

因為兩種充電類型的差異,也就因此產生了痛苦與內耗。

想要好好獨處休息的人,被迫要參與活動。
想要陪伴與激勵的人,卻沒有宣洩的出口。

上週週間,組員們浩浩蕩蕩地舉辦了辦公室活動,熱鬧非凡又有趣,大部分的辦公室同伴參與得很開心,我也客觀地知道這活動舉辦的很不錯,為部分組員帶來舒壓與活力。

但我自己卻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了一絲煩躁與疲憊、以及該組員的微妙疏遠(很可能是我的煩躁與非積極參與有流露出來、或是我自身的情緒投射)。

其實在這個週末和老朋友見面之前我一直在疑惑自己為什麼無法由衷的為組員感到開心?

終於在和老友見面閒聊,知道大家近況後才意識到,原來就是價值觀和生活的差異呀。

貧窮 VS. 富貴

我的老友群們基本上是家境普通的人,父母們只有一間打拼大半生而來的房子,都是基層的職員或勞動工作者。朋友經常為了如何增加資產,如何存、賺更多錢而努力或思考。

而我目前的組員們,多數基本上說白了生活經濟水準可以算是無憂無慮,不用為了家計而苦惱。也因此,在日常辦公室工作相處中,除了工作以外,大多數同事們討論到的都是要去哪裡玩、看新番漫畫、買了什麼東西等等。

我就成了那無聊的大人與同事、主管,下班只想著可以做什麼事情變現、想著要怎麼規劃之後的道路、建立自己的品牌,而沒有和大家同在。

組員或許會感到沒有被認可與同在(坦白說我也會覺得),而我也覺得被迫要融入大家好麻煩、好浪費時間。光是上班就有夠累了,為什麼還要一直多出額外的社交心力?(雖然我也是想要和大家同在,但方式真的不同,加上內心疲累好難做到。)

總是忍不住覺得,如果我也不用為了生計而苦惱、沒有對於金錢的匱乏,或許我就可以更舒心快樂的每天和大家應酬玩樂了?

不過轉念一想,又或許是我還沒認清到管理職就是孤獨的,無關乎任何價值觀。

老友們也在為了生活努力著

這週的聚會則是讓我找回了一點認可。先前原本因為朋友瘦身成功、而我卻反覆復胖的狀態下,讓我很自卑、很不想和這群朋友見面,擔心自己見面以後又再度陷入容貌焦慮。

但這次見面雖然依舊因為朋友們身材維持得當而覺得自己很荒廢管理身材,可同時也在和朋友們聊天之中看見自己在意、和應該面對現實努力的方向。

近乎一年沒有見面朋友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原本不碰觸投資理財的朋朋終於開始接觸大盤的定期定額;原本很需要人陪伴出遊的朋友開始獨旅、且積極的接案,假日也在努力賺錢。

彷彿就像我們的線又走到交點,在意的事物又有了重疊。

我也請教了他們是如何保持身材與健康,不外乎是飲食管理,以及他們真的非常積極的運動,一週至少運動有四天、也有人會認真地上健身房。

雖然都是老生常談,但切身的感受到身邊的人也是努力花這麼多時間在運動,令我更實際的感受到果然任何想要的結果都需要付出紮實的努力。

一杖打醒我這個總是容易抱著僥倖,想用槓桿的力量瘦身或是得到最大效益的心態。

朋友也很大膽地在近期嘗試了大額借貸投資,因為有著前面良好的經濟基礎(自己認真工作存下的錢)以及好的理財觀念,所以這次投資非常成功。

也再次令我意識到,槓桿是需要建立在穩固的累積、以及充足的實力之上,才會有更好更穩健地發揮。

這個週末的出遊,沒有浩浩蕩蕩的激情,沒有爭相展示自己誰過得好的比較,也沒有我因自卑而不斷展現的渴求。反而感受到了平靜與反思,比前陣子不斷需要找同事相聚的時光來得有意義與富足、平靜。(但依然感謝同事陪伴我度過的焦慮時光)

經濟無憂的空虛與匱乏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匱乏只會出現在貧窮的人身上(yes, it’s me)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有的人即使物質上相當富有,也仍是處於貧窮的心態中。

這不免又得提到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經濟無憂的人可能會產生一種「獨立的匱乏」,因為從小就待在充滿資源與關懷的環境當中,進了職場以後,若是同事們都相當獨立、不太會有過度的生活社交,久而久之或許就會對於很需要關懷的人來說感到空虛(我也曾發生這樣的事)尤其在經濟上不用煩惱、沒有目標追求的人,可能就會因此轉而更追求身邊人際關係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雖然我骨子裡也是在乎自我價值的人,可因為家庭因素又切身的理解現實的殘酷,而願意稍微為金錢低頭。以及在歷經這麼多事情後,知曉到自我價值從來就不是旁人給,而是自己給自己的。

但對於尚未意識到這點的我和同事來說,粘膩的社交關係才是建立自我價值的關鍵。

也就產生了起因不同,但殊途同歸的結果。😢

而同事間的黏膩關係,剛好和我想要多花時間在職涯賺錢與情感需求上產生了矛盾,因而有了拉扯,讓我不知道身為主管職該和同事間的界限到哪裡才算得當。因此比起工作本身,社交活動或許才是讓我感到心累的關鍵。

所以我的職涯下一步?

生活的疲憊和抉擇

扣回職涯這件事,在先前的幾篇職涯文章中有提到,我預計之後要轉做兼職。

但如同上述所說,經濟的無虞對我來說是很看重、也是生活中殘酷的現實考量。

這陣子也去了政府免費補助的職涯諮詢,雖然蠻瞎的、只有一小時能說到的都很淺白,以及老師很傳統,講的就是大多數人、包含我會考量到的事。

不過卻應證了一件事,越是被告知現在的職位很不錯、再待久一點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薪水也很不錯,可以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我就越是討厭再繼續如此下去,本能地讓我想轉做兼職的心情更加強烈。

當走出諮詢室的那一刻,我不是被說服,反而是更確信了我想轉做兼職的感受。

可理性又把我拉了回來。不禁思考,這樣的感受究竟是我反骨、叛逆的天性,還是真的是我內心深處的喧囂,在指引我走向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在每天都被工作壓力壓得下班無法好好休息、好好放鬆、甚至是連創作的動力都放棄的狀態下,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不禁經常思考這件事:

我想要的生活,真的只有無虞的經濟條件才能做到嗎?

百百種的生活樣態

我有兩個親哥哥,在同樣辛苦的單親家庭長大之下,我們三個小孩長出了全然不同的三種金錢生活價值觀。

  • 大哥:及時行樂、活在當下。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在意的是什麼,願意把一切投入熱愛的事物當中、把專業做到頂尖。穩定、賺大錢從來就不是他在乎的事,金錢對他而言不過就是一個媒介,過得算是貧窮卻充實,較無健康保險風險的概念,但最努力運動維持體態健康。
  • 二哥:在乎金錢與理財大於興趣,選擇公務員這樣最無風險的路走。雖有保險但放任暴飲暴食,年紀輕輕已患高血壓,對於健康的財富觀念時好時壞。理財觀念為三孩之最。
  • 我:對比上面兩位算是中庸,既在乎熱愛的事物也在意金錢、理財,但都處於中庸沒有特別出彩,對健康也是時好時壞,雖然會稍微注意飲食和運動,但卻經常熬夜、精神內耗失眠。

我們三個的共同點就是同樣都有金錢匱乏,只是展現的程度和面對生活的行為模式不同。

除此之外,包含前面提到的:

  • 老朋友A:在意金錢但生活節儉、規律,健康財富極高,雖沒有投資理財,可是也存了不少錢。薪資水平不算高。
  • 老朋友B:人脈廣闊、最早開始投資的人,也是任勞任怨工作了很久存了不少錢,加上投資得當複利越來越驚人,仍持續接案賺錢,有機會成為穩健的有錢人。
  • 同事A:年紀輕輕便出社會工作,自主決定不讀大學,技術優秀、刻苦耐勞、勤儉勤奮,所以年紀輕輕也存不少錢,雖然沒有投資,但家境也不錯無須擔憂操煩。
  • 同事B:家裏小康富裕,工作不是為了維生、而是為了找到認同與自我歸屬感。喜歡陪伴與號召大家辦活動。
  • 母親:金錢焦慮與恐慌,即使努力刻苦了大半輩子,經濟已不需要太煩腦,但到現在已70歲仍不敢放鬆享樂,深怕失去金錢與健康的繼續工作(但健康反而因此流失)

看完這些身邊的人,令我不禁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樣態才是正確的?又難道同一種樣態就會適合每個人嗎?

我們都知道最安全、被認可的樣態就是乖乖待在一份穩定的工作內,升職加薪、為團隊創造更多的價值、也在此找到自己的認可與定位。但這樣的生活形式、職涯軌跡就是每個人的最佳解嗎?也會是我的唯一解⋯⋯嗎?

我以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種性格都會創造專屬自己的價值,開出屬於自己最正確的道路。

結語

昨天去了科博館,剛好遇到新開的展「量子力學」。整個展館設計得非常之好,雖然朋友們速速的就看了過去,但對我來說超級有趣!很多概念與我對世界的理解不謀而合,讓我逛得既開心又興奮🥰工作人員的解說也相當動聽,讓我很仔細的慢慢把展逛完。

非常淺白的說明是:量子力學是一種疊加狀態,他可以同時存在多種可能,只有在你觀測的當下才會被定義(如薛丁格的貓,只有當你打開觀測才會知道貓是生是死)。

較詳細的解說可參考這位格友的文章量子力學的觀察者效應,寫的淺顯易懂👍

為什麼會提到量子力學呢?

raw-image

如同我們前面說到的,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有很多種狀態,你用經濟成效的概念來看,某些人看起來就是成功的;倘若你用熱忱與對生命的熱愛來看,某些經濟成效佳的人卻又成為了失敗者。

這些既矛盾卻又同時存在的疊加狀態,不就正好和「量子力學」狀態吻合嗎?🤔

自己的狀態不論是兼職還是正職,在被不同人觀測的當下,會被定義成不同種的結果,因而產生數百、數萬種可能。然而,會無時無刻、頻繁觀測自己的觀測者,也就是自己。因此對於自身來說多種疊加狀態不斷被定義的,會不會其實就是自己。

自己的內在思想、自己認定的觀看角度、自己因此而產生的行動進一步讓疊加狀態呈現了某種自己思想上的現實。

這些聯想不禁令我想到「顯化法則」,會不會其實顯化法則的真實科學原理,其實就是「量子力學」呢?(好,我知道講到這邊應該要被一堆人吐槽了🤣)

如果說,我的理想觀測結果是:「幸福、平靜、快樂充實的人生。」或許我的觀測工具、觀測角度就要做些變化來達到這樣的觀測結果。

扯了這麼遠,那我這次的思考結論是什麼呢XDDD

或許,無論選擇正職還是兼職,都得去做去看(觀測)才能知道結果吧。如同薛丁格的貓,即使把毒氣的劑量調到最小,也無法保證在箱子打開之前牠肯定就是死、是活。

如同人生一樣,走一條你覺得風險最低、經濟效益最大的路是否就是你想觀測的道路?是否就是你想在乎的貓?或許這隻貓是死是活你根本就不在乎,也壓根就不想打開這只箱子⋯⋯

那為何還要緊抱這卡箱子不放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ai白
61會員
80內容數
初次見面你好,我是Bai白👋畫話的人✍︎ 主要堆放一些創作/心得、生活體悟、偶爾有些讀書筆記,一個我放鬆心情的雲端幹話小宇宙,如果你也喜歡,請隨意逛逛或一起聊聊。
Bai白的其他內容
2025/03/26
當上主管以後第一個困難便是時間分配的艱辛及高估自己的能耐。 尤其是當人數不夠,目前還需身兼設計的職位時,等於蠟燭兩頭燒都要顧及。 因此油然而生不甘心之情令自己痛苦內耗,可是這樣的不甘心真的是因為工作才產生的嗎? 或其實是我一直以來不願面對的深層問題。
Thumbnail
2025/03/26
當上主管以後第一個困難便是時間分配的艱辛及高估自己的能耐。 尤其是當人數不夠,目前還需身兼設計的職位時,等於蠟燭兩頭燒都要顧及。 因此油然而生不甘心之情令自己痛苦內耗,可是這樣的不甘心真的是因為工作才產生的嗎? 或其實是我一直以來不願面對的深層問題。
Thumbnail
2025/03/16
目前待的公司在過往偏向是以責任制為主,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制度需要更加完善之下,於是打卡出勤的改革便成了當下最重要的燃眉之急。 【原制度離譜的超時工作】 因應每個部門不同的工作狀況,甚至有人到了離職日的加班補休日可以換到整整一年不用上班。
Thumbnail
2025/03/16
目前待的公司在過往偏向是以責任制為主,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制度需要更加完善之下,於是打卡出勤的改革便成了當下最重要的燃眉之急。 【原制度離譜的超時工作】 因應每個部門不同的工作狀況,甚至有人到了離職日的加班補休日可以換到整整一年不用上班。
Thumbnail
2025/02/24
身為一個新手主管,每天都有好多事情在精神轟炸。當上主管才知道最難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 上級的命令、下級的難,上級的責任、下級的痛,但中級的委屈誰人知?
Thumbnail
2025/02/24
身為一個新手主管,每天都有好多事情在精神轟炸。當上主管才知道最難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 上級的命令、下級的難,上級的責任、下級的痛,但中級的委屈誰人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看到〔大疏離潮〕,〔懶女孩工作〕,筆者意識到,人類終於像人一樣的,可以好好活著。因為不拘泥於必須被收入綁架,被工作奴役,人類開始自我覺醒。打工度假,遠距工作,不拘泥於一種工作形式,已是現代人普遍追求的生活。現代人,活得更像人。
Thumbnail
看到〔大疏離潮〕,〔懶女孩工作〕,筆者意識到,人類終於像人一樣的,可以好好活著。因為不拘泥於必須被收入綁架,被工作奴役,人類開始自我覺醒。打工度假,遠距工作,不拘泥於一種工作形式,已是現代人普遍追求的生活。現代人,活得更像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好幾天沒上來了,寫個文,刷個存在感~
Thumbnail
好幾天沒上來了,寫個文,刷個存在感~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你一口含住了那支剛剛還在我雙腿間, 滑動、按壓、輕揉著的中指…
Thumbnail
你一口含住了那支剛剛還在我雙腿間, 滑動、按壓、輕揉著的中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