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碩博士生寫論文時,最常見的感受就是——
腦中有材料,但寫不出段落。
以為是沒靈感,其實是你平常就沒練「構造段落的肌肉」。每天手寫 4 張 A6 紙片,是你訓練這塊肌肉最扎實的方式之一。
它能在你還沒察覺的日子裡,慢慢解除掉「寫不出來」的魔咒。
▋因為 A6 紙片強迫你一次只講一件事
一張 A6 紙片的空間很小,小到讓你無法閃躲。
你只能用一段話,把一個想法說清楚。
這份限制,就是訓練的開始。
你會漸漸發現:寫一段「有概念、有主張、有例子」的文字,原來可以這麼精準。
久了之後,你寫論文段落時也會下意識自問:
「這段只講一件事嗎?」
這就是進化。
▋因為每天寫四張,等於每天練四次段落結構
論文其實就是一堆段落的有機排列。
如果你每天能產出四段文字,那 365 天後你就累積了超過 1400 段素材。
這些素材,可能是讀書心得、想法整理、問題拆解……
每一段都有結構、有語氣、有邏輯。
論文不是等有靈感才寫,而是靠這些「平日的積累」堆疊出來的。
▋因為累積紙片的過程,就是建立知識系統的過程
當你每天手寫 4 張紙片,寫個半年,你會發現:
這些紙片之間開始產生「連結」。
某個想法,三個月後竟然在另一張紙片裡找到回聲。
這些連結,就是你論文架構的胚胎。
真正的論文,不是從空白開始,而是從「紙片森林」裡長出來的路徑。
有系統的累積與回顧,會讓你在寫作時不再手足無措,
因為你已經用每天的小練習,準備好思考的地圖。
—
所以別再以為論文是臨時衝刺的事,
從今天開始,每天 4 張 A6 紙片,就是你對未來的最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