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到「斯多葛主義(Stoicism)」,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一種毫無情感、壓抑感受、甚至有些冷酷的形象。然而,這樣的理解其實是一種誤解。斯多葛哲學從來不是要人當機器人,而是一門教導我們如何與情緒共處、在混亂中保持內在穩定的智慧哲學。斯多葛主義的本質:與情緒對話,而非壓抑。

別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了你已經擁有的︰跟斯多噶哲學家對話,學習面對生命處境的智慧
斯多葛學派源自西元前三世紀的希臘,由芝諾(Zeno of Citium)創立。到了羅馬時代,更受到像愛比克泰德(Epictetus)、塞內卡(Seneca)與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等思想家的推廣與實踐。這些哲學家的人生都歷經動盪與困境,但他們卻選擇用一種內在的平靜來面對外在的不確定。
斯多葛主義是冷血的?
許多人認為斯多葛學派主張「禁絕情感」或「感情即是軟弱」,這其實是過於簡化甚至扭曲了其原意。事實上,斯多葛主義不否認情緒的存在,它關注的是:你如何回應情緒,而不是如何壓抑情緒。
情緒如浪,你是舵手。斯多葛學派將情緒視為自然的現象,就像風暴來襲一樣是人性的一部分。當恐懼、憤怒、悲傷或焦慮來臨時,斯多葛不是叫你忽略它,而是鼓勵你觀察它、理解它,再決定自己的行動。
馬可.奧理略在《沉思錄》中寫道:
「你有權不對事情做出反應。讓內心保持冷靜是你自己的責任。」
這種說法不是要你「沒感覺」,而是要你意識到:情緒不是你,情緒只是你的訪客。
現代心理學,特別是 正念療法(Mindfulness-Based Therapy)和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REBT),在某些層面上也繼承了斯多葛的精神。
例如:
- 當你面對焦慮時,斯多葛會提醒你:「你能控制的,不是事情的發生,而是你對事情的詮釋與反應。」
- 當你遭遇批評時,它鼓勵你思考:「這件事真的傷害了我?還是我選擇讓它傷害我?」
斯多葛哲學的目標,是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強大、更自在、更富有道德感的人。它不否定情緒,而是希望你不要被情緒駕馭。它是一種情緒的駕訓班,讓你可以在人生這場風雨之中,穩穩地掌好舵。
真正的勇氣是直視自己的感受。它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智慧,它教我們不是逃避痛苦,而是學會用理性與慈悲去面對它。在這個充滿不確定與焦慮的時代,斯多葛哲學依然是許多人心中的明燈,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來自於我們如何選擇回應這個世界。不妨從今天起,試著問自己一句斯多葛式的問題:「這件事,是我能控制的嗎?」這個問題,也許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釋放。
斯多葛主義經典名言:
-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 「不是事情本身困擾著我們,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 「你不能控制世界,但你可以控制你對世界的態度。」
- 「真正的自由,是掌控自己的慾望與情緒。」
- 「當你被罵、被激怒時,記得這不是他人造成的,而是你選擇了這樣的反應。」
- 塞內卡(Seneca)
- 「我們受苦不是因為現實,而是因為我們對未來的焦慮。」
- 「有些事情不是困難,是我們自己讓它變得困難。」
- 「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一切,而是不再依賴外物。」
- 「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但大多數人卻浪費它。」
- 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
- 「你有權不對事情做出反應。讓內心保持冷靜是你自己的責任。」
- 「我們的生命是我們思想的產物。」
- 「外在的事物無法傷害你,除非你允許它們進入你的心。」
- 「死亡、苦難與命運是自然的一部分,逃避它們不如學會與它們共處。」
- 如果你對內容有共鳴、想分享想法,
- 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 你的支持就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 也歡迎來信交流:childbenefits@gmail.com
- 無論是合作提案、內容建議或單純聊天都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