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此的生活裡,偷一點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於是我問了ChatGPT:
「每個人是不是都要從別人的生活中偷一點枝微末節,才證明自己存在?」

因為我發現有些人在一段交流的關係中,會很喜歡聽對方分享生活日常,或是嚮往親密關係的原因,也是因為希望可以彼此共享生活,於是延伸出了這個問題。

-----

GPT的回覆下收:
這是一個銳利又帶點傷感的問題。
你所說的「偷」,我會翻譯成「在他人生活中投射、映照、印證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面鏡子,但自己對著鏡子看久了,也會懷疑鏡中那個人是否真實、是否完整。於是我們渴望別人來看我們、觸碰我們、與我們產生連結——不是為了被定義,而是為了被實感地「看見」。

從這個角度來說,是的——幾乎所有人都會在他人身上「借一點光、拿一點溫度」,去確定自己還在這裡,還活著,還值得。

有些人從親密裡偷存在,有些人從關注、從衝突、從被需要、從比較、從創作共鳴中偷來微末的存在證明。

但關鍵不在於「偷」,而在於——
你能不能在借來的光之外,也慢慢學會點亮自己的燈?

-----

我正在學會點亮自己,就算過程有點艱難,總是得到處找能源,還要維持自己不會被燒壞,變成一顆無法再繼續燃燒的燈泡。

希望看到這邊的大家都可以走在充滿光源的路上,也讓自己成為照亮彼此的光。
如果你心裡有些話還沒對誰說出口,不如寫給我聽聽?我的筆友計畫:靈魂慢信開放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珩的靈魂資料庫
1會員
24內容數
[為了將來來遇見她的瞬間,儲存自己的靈魂資料庫]
2025/07/30
去年因為不擅於互動,被貼上「冷漠、不積極」的標籤;今年在實習結束後,卻收穫了意想不到的認可。 成長像一塊金屬在經歷敲打後,從破碎中鍛鍊出更堅韌的質地。 這篇文章是對自己人生旅程的小小銘刻,也是給轉變中的你的一封信,如果你也正走在不那麼確定的路上,也許會在這段文字裡找到共鳴。
2025/07/30
去年因為不擅於互動,被貼上「冷漠、不積極」的標籤;今年在實習結束後,卻收穫了意想不到的認可。 成長像一塊金屬在經歷敲打後,從破碎中鍛鍊出更堅韌的質地。 這篇文章是對自己人生旅程的小小銘刻,也是給轉變中的你的一封信,如果你也正走在不那麼確定的路上,也許會在這段文字裡找到共鳴。
2025/07/27
我想嘗試一種更慢、更有溫度的交流。 和一個陌生人交換書信——不論是日常、煩惱、天馬行空的想法,甚至只是一段話、一幅畫。 這是一封不急著回的信,讓故事慢慢被交換。
2025/07/27
我想嘗試一種更慢、更有溫度的交流。 和一個陌生人交換書信——不論是日常、煩惱、天馬行空的想法,甚至只是一段話、一幅畫。 這是一封不急著回的信,讓故事慢慢被交換。
2025/06/27
手會記住那些我們不敢說出口的故事。 今天把美甲卸掉了,在回程的大眾運輸上,我一邊看著回歸素淨的指尖,一邊想著——這些色彩曾經出現在我身上的原因是什麼?隨著它們消逝又帶走了什麼?
2025/06/27
手會記住那些我們不敢說出口的故事。 今天把美甲卸掉了,在回程的大眾運輸上,我一邊看著回歸素淨的指尖,一邊想著——這些色彩曾經出現在我身上的原因是什麼?隨著它們消逝又帶走了什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一個朋友問我:「我練習跟某人說話,但是對方只傳貼圖給我,這樣正常嗎?」 這一瞬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都是這樣跟別人提問? 我在與人溝通時,有沒有講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與具體內容? 若是我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是想要隱瞞什麼?亦或是我無法面對什麼? 我能否讓自己光明磊落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Thumbnail
一個朋友問我:「我練習跟某人說話,但是對方只傳貼圖給我,這樣正常嗎?」 這一瞬間,我開始思考,我是否都是這樣跟別人提問? 我在與人溝通時,有沒有講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與具體內容? 若是我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是想要隱瞞什麼?亦或是我無法面對什麼? 我能否讓自己光明磊落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而不是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個月,從『人』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反思了許多前因後果,設想了許多處境,然後開始理解了許多事情,因此想到了古語這句話。 人跟人之間的問題真的非常有趣,雖然我是個內向型人,不太熱衷於融入群體,但在邊緣看著每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做出的選擇,總會忍不住思考著,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
Thumbnail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個月,從『人』身上學到了很多事情,反思了許多前因後果,設想了許多處境,然後開始理解了許多事情,因此想到了古語這句話。 人跟人之間的問題真的非常有趣,雖然我是個內向型人,不太熱衷於融入群體,但在邊緣看著每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做出的選擇,總會忍不住思考著,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分享敘事實踐團體的陪伴經驗,探討在挫折中持續照顧自己並陪伴他人的心得。透過敘事對話方式,看見自己的亮點與力量,並期盼所有受傷的人都能找到療癒的方法,過上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分享敘事實踐團體的陪伴經驗,探討在挫折中持續照顧自己並陪伴他人的心得。透過敘事對話方式,看見自己的亮點與力量,並期盼所有受傷的人都能找到療癒的方法,過上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