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起頭難呀~~
你會不會也經常想了很多,但行動力卻嚴重不足?
想東想西,卻沒有實際成果,不就等於白想了嗎?
有時候甚至還不如放空做白日夢。
書上看過一句話:「沒有成果的努力等於沒有努力。」
所以,與其無限準備,不如嘗試「有效努力」。
為什麼我們會遲遲不行動?
我歸納了 3 個原因,也附上自己正在練習的解法:
1. 追求完美,準備太多太久
很多時候,心裡希望面面俱到,反而讓自己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
商業書籍常提到「最小可行性方案」(MVP):
先開始,邊做邊調整,保持彈性。
因為現實中,變數永遠存在,你也不可能準備到「萬全」。
有時候,準備著準備著,幾年就過去了,那豈不是一場空?
2. 目標太大,夢想太遠
目標如果過於龐大,反而會讓人退縮,覺得「好難啊~」。
太多不確定性,容易讓人選擇躺平。
但這往往會造成遺憾:「其實我本可以……」
解法:拆解目標,降低行動門檻。
像知名創作者郝哥舉過的例子:
每天只做一下伏地挺身就好,結果不知不覺多做了幾下,還持續了很久。
小步驟更容易啟動,也更容易養成習慣。
3. 習慣使然
要戒掉壞習慣,最好的方法是用好習慣取代它。
想喝飲料時,先喝水或茶;想吃零食時,改成堅果或水果。
長期下來,會慢慢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也要給自己彈性:
偶爾放鬆吃塊蛋糕沒什麼,不需要因此自責甚至放棄努力。
重點是要定期檢視自己是不是還在想要的方向上。
生活需要平衡,才走得長遠。
最後想對自己說
我其實也是行動力不足的典型例子,想法很多,卻常常卡住不動。
但我寧可每天做一點小事,也不要陷在無止境的準備中。
至少,這樣的我,能感覺到自己一步步向前,而不是停留在原地的空虛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