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4:《自由,是當你終於聽見自己的聲音》_心理諮商師 周慕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開場的燈光與心情

錄音室的燈光柔和地鋪灑在木質桌面上,暖黃的光暈映在桌角,像是一層輕柔的圍巾,把彼此的距離拉得很近。窗外的城市正被傍晚的風收攏,街道的喧鬧被厚實的牆隔開,這裡只聽得見彼此的聲音與偶爾的笑聲。

兩位主持人米克與Michael,帶著難掩的興奮,迎來了他們心中分量極重的來賓——周慕姿。這位心理師與作家,不僅在書籍與Podcast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跡,更以「情緒勒索」這個詞,撥開了許多人內心深處不願直視的陰影。


對拒絕的敏感,來自羞恥的傷口

周慕姿的聲音沉穩而帶著溫度,她說,很多人以為情緒勒索者只是「耐挫力低」,其實更精準的說法是——他們對「拒絕」的情緒反應特別大。

這份反應,往往不是來自事實本身,而是被誤解成「拒絕代表我不好、不重要」。她輕輕地舉例,那是一種羞恥感——當被拒絕時,他們的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對方的難處,而是「你不選擇我,一定是我不夠好」。而這種情緒太難承受,於是有人將羞恥感反射回去,變成指責:「都是你不好,你怎麼可以讓我覺得羞恥?」這,就是情緒勒索互動的種子。


「我不夠好」與「我可以更好」的界線

在她的話語中,有一條常被人混淆的細線——「我不夠好」和「我不好」。

她說,前者是成長的空間,後者卻是自我價值的全盤否定。很多人不是自己願意貼上「我不好」的標籤,而是從小被環境、父母、老師,甚至整個文化,反覆地貼上。久而久之,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再次受傷,他們乾脆先自我貶低,好讓別人的批評不至於那麼痛。

她輕歎一聲,這種防衛機制雖然能暫時減少衝擊,卻也讓人永遠停留在自我攻擊的回圈裡。


自我對話——和舊有模式談判

她沒有急著給方法,而是先問:「你願不願意相信?」

相信自己可以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變好,而不是靠打罵與自責。因為舊有模式會警告你:「別這麼想,這樣會讓你停止進步。」而我們要做的,是安撫那個舊有的聲音——告訴它,我看見了不足,但我可以用新的方式前行。「所有的失敗與挫折,都是學習的一部分。」她的語氣像是替某個不在場的人辯護,也像是在對聽眾的內心說話。


文化的影子——情緒被教會隱藏

她談到性別與文化的雙重影響。

在多數家庭裡,女兒哭泣會得到安慰,兒子哭泣則可能換來一句「這有什麼好哭的?」她曾在朋友的聚會上,看到一位父親對女兒溫柔哄抱,轉頭卻對哭泣的兒子冷聲說:「男子漢不要哭。」那一刻,她心底泛起一絲惋惜——因為這種差別對待,正是讓男孩從小學會關閉情緒的原因。


覺察力,是保護自己的雷達

她形容情緒覺察像語言能力——平時不用,就生疏遲鈍;經常練習,便能在需要時迅速辨識。

「問自己,今天為什麼煩躁?為什麼愉快?」就像她自己,會在捷運上因陌生人的舉動感到煩躁,然後反問:「這與我無關,為什麼我有情緒?」那是一種對內在的追問,累積得越多,越能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


找到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談到情緒調節的方法,她並不急著推銷冥想、運動或飲食,而是建議每個人去摸索「自己版本的說明書」。

她自己愛泡澡,水溫裹著皮膚時,會播放低頻穩定的音樂;也喜歡跑步,在有節奏的呼吸與腳步中思考問題。「每個人的狀態不同,你要試著找到,什麼事情會讓你靜下來、回到自己。」她笑說,有些人嘗試一輪後覺得「都沒用」,但那正透露了另一層訊息——或許他們期待立竿見影的效果,卻缺少對過程的耐心。


打開天眼——情緒覺察無法關回去

她說,有些男性在學會覺察後會驚慌失措:「以前沒感覺,現在太多感覺了,能不能關掉?」

她打趣地比喻:「這就像開了陰陽眼,一旦看見,就很難再裝作看不見。」當然,也有人能重新關閉,但那往往意味著回到舊有的迴避模式——而我們之所以想打開,是因為有些問題,光靠關閉感覺是解決不了的。


情緒是正常的感覺,不是脆弱的證據

她認真地說,痛覺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我們——被火燒會痛,是為了提醒你抽回手。同理,負面情緒也有它的意義

但多數人從小被教導壓抑它,甚至認為它是麻煩的來源。「沒有人對你的情緒說過:『你存在很重要,你就是我的一部分』,所以你也不會這麼對待自己的情緒。」她的聲音一度停頓,像是被某個畫面觸動。現場的空氣安靜了幾秒,連呼吸聲都變得輕微。


承受,並與之共處

她坦言,人生中最難的課題之一,就是承受那些不能馬上解決的情緒——不逃避、不被淹沒,也不急著驅散它們。

「看見它,面對它,跟它在一起。」她把這過程比作學會與長期同住的室友相處——你不必愛它,但必須認識它、尊重它的存在。因為那,就是你的一部分。


挫折是重新定位自己的刻痕

被問到「什麼樣的經歷讓人重新認識自己」時,她回憶了兩次生命中的大挫折。

第一次,是家裡因投資陷入龐氏騙局,背負千萬債務,她站在「繼續念諮商」與「放棄學業回家還債」的十字路口。第二次,是《情緒勒索》意外爆紅之後,名聲與攻擊一同襲來,讓她重新檢視自己寫作的初衷——她不想站在任何一邊指責,而是專注於描述現象、分析影響,並尋找解方。

這些事件,逼她一次次問自己:「我真正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過怎麼樣的生活?」

她說,那些挫折像是刻痕,雖然疼痛,但讓她更清楚自己行走的方向。


羨慕與需要之間的分界

她曾經羨慕別人光彩奪目的舞台,但逐漸明白,那不一定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真正的需求,需要靠大量的自我對話與理解,才能分辨清楚——否則,很容易在人生的路上偏離,追逐別人的夢,而不是自己的。


哭,是送給自己的禮物

她提到自己的作品《過度努力》,是寫給那些「哭不出來的人」。

那是一本用故事包裹的書,目的不是教方法,而是讓讀者在閱讀時找到情緒的出口。「有人在書店翻著翻著就哭了,因為書頁沾了淚,只好買回家。」她笑著說,彷彿那也是一種奇妙的行銷。


結尾的笑聲與光

訪談的最後,兩位主持人像朋友般跟她開玩笑,甚至玩起「女婿爭霸戰」的小遊戲。

她沒有急著選,而是分析——不同的女兒性格,會需要不同的伴侶性格去平衡。那一刻,錄音室裡笑聲此起彼落,先前探討的沉重話題,彷彿也被這份幽默溫柔地收束。


精選金句

「我不夠好,和我不好,是兩回事。」
「看見它,面對它,跟它在一起——因為那,就是你的一部分。」
「真正的需求,必須透過自我理解與對話,才能分辨清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會員
156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8/11
在無數深夜裡,我們與自己的聲音纏鬥,懷疑、否定、疲憊到無法呼吸。 周慕姿用最溫柔卻直白的話語,帶領我們走進那些被忽略的傷口,並告訴我們——痛,並不代表你是錯的。 這是一場關於理解、接納與重生的旅程,為所有曾在內耗中掙扎的人,點亮一盞燈。
Thumbnail
2025/08/11
在無數深夜裡,我們與自己的聲音纏鬥,懷疑、否定、疲憊到無法呼吸。 周慕姿用最溫柔卻直白的話語,帶領我們走進那些被忽略的傷口,並告訴我們——痛,並不代表你是錯的。 這是一場關於理解、接納與重生的旅程,為所有曾在內耗中掙扎的人,點亮一盞燈。
Thumbnail
2025/08/10
她曾在角落默默觀察,只為抓住那一絲溝通的契機; 她用「閱讀空氣」的能力,化解無數僵局,推動無數合作; 這是一堂關於感知、理解與影響力的職場必修課。
Thumbnail
2025/08/10
她曾在角落默默觀察,只為抓住那一絲溝通的契機; 她用「閱讀空氣」的能力,化解無數僵局,推動無數合作; 這是一堂關於感知、理解與影響力的職場必修課。
Thumbnail
2025/08/10
在懂事與迎合中長大的她,曾經忘了自己真正的樣子。 直到那場不得不停下的剎車,讓她第一次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是一段關於療癒、誠實與自由的旅程,也許,也是你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8/10
在懂事與迎合中長大的她,曾經忘了自己真正的樣子。 直到那場不得不停下的剎車,讓她第一次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是一段關於療癒、誠實與自由的旅程,也許,也是你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試著自我對話整理內心的混亂,並努力接納自己的聲音。面對情感糾結,她經常覺察與整理,但接納自己並不容易,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歷程。雖然外人不理解她的鑽牛角尖,但這是她內在成長和對抗小鬱的過程。曉錄下自己的想法,回聽時發現自己既可愛又勇敢。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試著自我對話整理內心的混亂,並努力接納自己的聲音。面對情感糾結,她經常覺察與整理,但接納自己並不容易,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歷程。雖然外人不理解她的鑽牛角尖,但這是她內在成長和對抗小鬱的過程。曉錄下自己的想法,回聽時發現自己既可愛又勇敢。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是一個內在靜心工程,今天同學聽見自己內在的聲音是一句睿智的話:「不執著於結果,感動隨處都在。」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哲理。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為了追求某個目標或結果而不斷努力,卻忽略了身邊許多美好的事物。當過於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是一個內在靜心工程,今天同學聽見自己內在的聲音是一句睿智的話:「不執著於結果,感動隨處都在。」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哲理。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為了追求某個目標或結果而不斷努力,卻忽略了身邊許多美好的事物。當過於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你可曾注意過,你腦袋裏有個聲音總是喋喋不休? 這是誰的聲音?認清你不是這個聲音,你無需認同他說的話,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人生一定多少都會有起伏, 而"情緒"就是讓自己"能擁有"選擇的機會, 因為它是要來"輔助自己"看見問題, 用更劇烈的震盪去提醒自己, 好好的正視它,甚至去欣賞它, 去同理情緒背後的意義,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點。
Thumbnail
人生一定多少都會有起伏, 而"情緒"就是讓自己"能擁有"選擇的機會, 因為它是要來"輔助自己"看見問題, 用更劇烈的震盪去提醒自己, 好好的正視它,甚至去欣賞它, 去同理情緒背後的意義,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點。
Thumbnail
你相信自己嗎?你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嗎?你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和目的嗎? 這些問題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以前也是這樣。我知道很多人都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但是,如果你靜下心去想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是
Thumbnail
你相信自己嗎?你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嗎?你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和目的嗎? 這些問題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以前也是這樣。我知道很多人都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但是,如果你靜下心去想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是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Thumbnail
一個曾經用「理智」來評判心中所有情緒的人, 當她終於找回和自己的內心的連結, 她便馬上面對到……人總有已到極限,卻還被迫不斷向前的時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