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是你,是你的工作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一開始就挑明了許多職場人不敢面對的事實:我們的不快樂,往往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工作本身不再適合我們。作者以心理學家的角度,拆解了五種常見的職場困境——身分危機漸行漸遠分身乏術屈居第二被低估的明星——這些情境不只是表面上的職場摩擦,更是深層心理需求未被滿足的反映。

我特別有感的是「分身乏術」這一章,描述了當一個人在工作中扮演太多角色時,會逐漸失去自我認同與方向感。這種狀態不僅讓人疲憊,更讓人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份工作。作者指出,這些感受其實與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感受到的矛盾與焦慮非常相似——這個比喻讓我重新理解了職涯選擇的情感重量。


四步驟終結內耗——從自我覺察到行動

作者提出的四步驟轉職法,並不是傳統的「履歷技巧」或「面試話術」,而是從心理層面出發,幫助讀者釐清真正的職涯需求。

第一步是辨識不快樂的心理源頭,透過自我評估工具,找出讓你感到內耗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表面的壓力,卻忽略了背後的價值衝突。

第二步是描繪理想職涯樣貌,作者鼓勵我們去建立新的人脈,並在互動中詢問真正有價值的問題。這不只是「找工作」,而是「找生活模式」——你想過什麼樣的日子?你想和什麼樣的人共事?這些問題比「薪水多少」更值得去思考。

第三步是查證事實,確認理想職涯是否真的適合自己。這一階段強調的是「實地驗證」,而不是憑空幻想。

最後一步是設計履歷與面試策略,將前面三步的覺察與調查轉化為具體行動。這套方法不只是幫助你「找到工作」,而是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它讓我意識到,轉職不是逃避,而是一次次深度的自我整合。

重新定義職涯選擇權——從被動到主動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收穫是:職涯選擇權,其實一直都在我們手中,只是我們太習慣把它交給外部條件來決定。作者不斷提醒我們,真正適合的工作,會讓人情緒穩定、持續成長,而不是每天醒來都要「哄自己去上班」甚至是拖著那個疲憊的身體和心理去上班。

這本書不只是給想轉職的人看的,它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每個職場人都能照見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你是否還在為一份不再讓你成長的工作耗盡心力?你是否在職場中不斷妥協,卻越來越不像自己?這些問題,書中沒有給出標準答案,但它提供了我們一些思考的框架與行動的路徑。我特別欣賞作者將職涯比喻為親密關係——我們對工作的感受,其實和對伴侶的感受一樣複雜:有期待有失望有矛盾,也有深層的渴望。

《有問題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工作》是一部兼具心理洞察與實用策略的職涯指南。它不灌雞湯,也不販賣焦慮,而是誠懇地告訴你:你有選擇,你值得更好的工作與生活


這本書是一面照見職場真相的鏡子,教你在混亂中找回自我、在選擇中重拾力量


點擊➧讓我們一起每日一句話激勵自己前行

  • #職涯覺醒
  • #轉職指南
  • #心理自救
  • #工作不是全部
  • #人生選擇權
  • #終結內耗
  • #職場心理學
  • #自我覺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平凡之路
5會員
68內容數
生活.紀實.分享
平凡之路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在「預設之路」之外,我看見了另一種可能 第一次看到《無路之路》是博客來推薦書籍郵件中,沒想到會是因為書名很酷而去看的書,看了之後才想起我們的成長軌跡,幾乎都在一套既定劇本中進行:努力唸書、進好學校、找份穩定工作、逐步爬升階級。如果偏離這條路,你可能會被視為「不負責任」「真不會想」或「還沒成熟」。當
Thumbnail
2025/08/04
在「預設之路」之外,我看見了另一種可能 第一次看到《無路之路》是博客來推薦書籍郵件中,沒想到會是因為書名很酷而去看的書,看了之後才想起我們的成長軌跡,幾乎都在一套既定劇本中進行:努力唸書、進好學校、找份穩定工作、逐步爬升階級。如果偏離這條路,你可能會被視為「不負責任」「真不會想」或「還沒成熟」。當
Thumbnail
2025/07/28
自律與自由,不是敵人,是同盟:重新理解「掌控」的力量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自律」對我而言總是與「壓力」、「刻意」、「不開心」這些字眼綁在一起。翻開《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之後,我彷彿走進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旅程。作者小野以「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為起點,揭示了自律不只是行為上的約束,更是一種對未
Thumbnail
2025/07/28
自律與自由,不是敵人,是同盟:重新理解「掌控」的力量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自律」對我而言總是與「壓力」、「刻意」、「不開心」這些字眼綁在一起。翻開《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之後,我彷彿走進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旅程。作者小野以「如何過一天,就如何過一生」為起點,揭示了自律不只是行為上的約束,更是一種對未
Thumbnail
2025/07/21
在人性裂痕中重新選擇相信 在人際冷漠、政治撕裂、社群充斥匿名謾罵的時代,《善意與信任: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無疑是一封寫給現代人心的修復信。作者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賈米爾.薩奇(Jamil Zaki),這位同時身兼學者與父親的研究者,透過科學實證與個人故事,引導我們思考:「我們真的還能相信這個世界
Thumbnail
2025/07/21
在人性裂痕中重新選擇相信 在人際冷漠、政治撕裂、社群充斥匿名謾罵的時代,《善意與信任: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無疑是一封寫給現代人心的修復信。作者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賈米爾.薩奇(Jamil Zaki),這位同時身兼學者與父親的研究者,透過科學實證與個人故事,引導我們思考:「我們真的還能相信這個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強調績效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越努力工作,內心反而越痛苦?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職場菁英都曾經歷過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在追求卓越和維持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婷的故事。小婷是一名在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的創意總監。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強調績效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越努力工作,內心反而越痛苦?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職場菁英都曾經歷過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在追求卓越和維持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婷的故事。小婷是一名在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的創意總監。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近來在社群中有許多網友提到對於工作適應的困擾。
Thumbnail
近來在社群中有許多網友提到對於工作適應的困擾。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